江苏文化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9-08-06 10:12郭蕾
市场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特点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摘 要:本文对江苏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和健康增长的态势进行总结,分析了江苏文化产业现有的三大特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文化产业的体制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同时,对新时代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出现、文化创意未来与人们生活的融合度、文化服务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传统文化产业未来会有如何的变化和文化贸易的未来走向这五个方面。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04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可见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目前我们国家逐渐建构起了“四梁八柱”式的文化体制改革框架,文化产业在满足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而江苏以文化昌盛闻名全国,近年来江苏更是适应把握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江苏文化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展现出新的特点。

一、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特点概述

从目前全国已发布的数据来看,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已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同时占GDP比重已达4.99%,位居全国第五。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印发的《文化产业项目手册》中,从全国31个省区市申报的1450个项目里精选收录了492个具有较深文化内涵和较好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江苏共27个项目入选,位居全国第三。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当前江苏文化产业正呈现着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也显现出了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江苏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2015—2017年,江苏省财政投入超20亿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95%。2015—2017年间财政累计安排专项经费超过13.4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7.66亿元。

2018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已经顺利结束,该评估工作四年一次,评估定级结果显示:江苏省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共计106个,其中一级公共图书馆100个,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953家一级图书馆中占比10.5%,同时定级二级公共图书馆6个,这些都是对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发展的极大肯定。现在的江苏已经率先在全国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同时不断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资源数字化。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日趋完善,给老百姓带来了稳稳地实惠,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据官方数据统计,2012—2016年,公共文化图书馆服务人次、博物馆参观人次等文化公共服务人次的数据均逐年大幅上升,各地区文化站年服务人次从51020人次上升到71713人次,这表明江苏的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惠民工程逐步深入实施。(见图1、图2)

值得一提的是,到2018年年底江苏已成功创建3个示范区,6个示范项目。而且在2019年刚结束的文化和旅游部公告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中,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以验收“优秀”,淮安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验收“良好”入围名单。(见表1)

江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必然带来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这些年来,江苏省文化艺术的创作作品频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如锡剧《一盅缘》、苏州弹词《雷雨》在国家文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电影《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上斩获金熊奖,扬剧《花旦当家》也被中宣部和文化部选为基层院团会演的开幕大戏。同时,江苏省的图书、报纸这些传统出版物持续发展,到2016年年底,江苏的报纸、期刊、图书累计出版28060种,电子出版物498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二)文化产业体制不断健全,法制监管逐渐明晰

目前,江苏已经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政策,在政策扶持方面有《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实施办法(试行)》等;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出台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在鼓励创新上,制定了《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化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也有效地让文化监督多措并举,落到实处。

以上这些政策文件总体有两个特点:

1. 政策文件的覆盖面很广

如《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既有普惠性的政策,也有精准扶贫政策;还有些是针对企业文化科技创新瓶颈问题而出台的化解措施,如《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创建实施办法(试行)》,这对解决实时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针对文化金融方面,《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对省级文化金融特色机构的认定条件、程序和如何考核进行了规定;另外还出台了《江苏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主要目的在于推動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快省文化科技创新胚胎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

2. 政策文件导向明确

政策文件始终以为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导向,尝试通过一些政策文件去探讨建立“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划分政府各部门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范围和审批权限,明确界定政府职能;还有尝试建立责任约束体制,让文化产业政策文件的执行力不打折扣;另外利用政策文件不断指导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鼓励文化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同时也能对新兴业态、网络视听市场、点播影院等各种行业做出及时的规范治理,促进文化法制化逐步规范、制度化监管日渐完善,政策的时效性不断增强。

(三)文化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在近些年都稳居省域首位,有很多重点企业、园区和品牌在全国的文化产业中都颇具影响力,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有线三家企业已连续多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而且江苏省各个城市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打造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如苏州昆山锦溪镇的民间博物馆群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典型代表;无锡的影视文化产业全国有名,截至2016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实现产值32亿元;常州的国籍动漫艺术周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动漫游戏节展之一,交易规模逐年攀升;南京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南京的名片,文化旅游景点地方特色鲜明,主题性强,有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镇江的苏台灯会已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三山为基础积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扬州以扬剧为依托,不断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扬剧《红船》入选为文化部剧本重点孵化计划;南通有着独特的“江海文化”,有着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院、刺绣学校等;其他市也是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积极打造自己城市的文化产业品牌,总体来说,江苏的文化产业品牌效应近年来不断地逐步彰显。

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江苏省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创造性。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产业的投资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逐年增多,各类民间团体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各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省内拥有着很多特色小镇、大型的文化产业企业等多种文化产业形式;特别是“互联网+”让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使得数字化在全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改革环节全面铺开,省内的新兴业态快速增长。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动画产业,无论从产业资源集聚、动画原创数量的增幅,还是从自主品牌的创立上,江苏的动画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还拥有着全国数量最多的动画产业发展基地。当然,动画产业只是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侧影,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江苏目前是紧抓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着实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二、 江苏省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文化产业新业态将持续出现并高速发展

AR、VR、全息成像等技术的普及发展必然带来一批新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再加上各种创意的支持,未来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持续出现。另外,数字化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逐步成熟,也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不断拓展。目前江苏省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今后会有更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于音乐、视频、旅游、电商等各类平台,特别是随着5G网络的全面铺开,将来智慧物流、智慧生活甚至智慧地球都会稳步实现,这些都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并高速发展,会带来越来越符合人类需求的文化新产品。

(二)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未来的文化创意理念会渗透到大众身边的各个角落,文化创意未来的发展必然有两大趋势:一是将更注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二是会重点解决人们生活的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疑难杂症。未来,文化创意将无处不在,未来的文化创意会更好地切实结合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打造出宜居、宜业和宜游的人性化创意城市,处处“以人为本”。文化创意在生活中进一步的融入势必会带来城市教育水平的提高,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设的目标,达到人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高度统一。

(三)文化服务行业日趋规范化和人性化

无论是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传输服务、文化设计服务还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这些文化服务行业未来必然会日趋规范化和人性化。今后,社会力量将越来越多的介入文化服务行业,如文化艺术服务行业逐步由政府包办转向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等多种社会力量来共同实现;同时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力保证着行业健康长久发展,如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会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转变产业服务模式。

未来文化产业的服务方向也必然变得更加人性化,会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不断与其他领域融合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如文化艺术服务中将会出现很多创新形式,既能让经典重现,又能让这些文化艺术走近普通老百姓;文化休闲服务行业会进一步强化与用户的互动,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借助数字时代的先进技术,提供越来越人性化的服务给消费者。

(四)传统文化产业未来将更大众化和集群化

未来的传统文化产业不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而是逐步大众化。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文化产业如艺术品、收藏品这些不再离大众遥远,而是渗透到大众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学和艺术;另外,科技、商贸、旅游、会展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跨界融合也使传统的文化产业和市场不断扩大。在未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低价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画作品,传统艺术品的网上交易逐年增多,艺术品电商必然成为未来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行业在未来逐步集群化,从原材料供应、技艺交流到物流营销都会有对应的大型平台,而且会出现很多的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这些市场往往会结合地方特色,形成布局科学、结构优化、技术先进、人才聚集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以政策为支持,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规模,持续发展。

(五)文化贸易未来与科技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度愈来愈高

未来的文化贸易将与科技高度融合,这也使得文化贸易的竞争力稳步提升,形成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将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文化贸易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将省内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全国甚至全世界。

此外,共享经济的发展也为省文化产品提供了更多新的出路和发展途径,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未来会构建出诸多的共享平台,未来文化贸易的发展可以实现仓储、金融服务、国际结算等资源的共享,从而拓展文化贸易的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当然,这种高度融合只通过政府运作是无法实现的,更多的是依靠高素养的文化人才和文化相关的企业机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丹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長点[J]. 中国流通经济,2009(3):10-13.

[2]杨永忠,黄舒怡,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 中国工业经济,2011(8):128-138.

[3]高书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J].经济与管理,2015(29):5-16.

[4]邹广文.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自信源自何处[J]. 人民论坛,2018(34):23-25.

[5]韩智慧.文化产业品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18,(6):51-54.

作者简介:

郭蕾,女,江苏镇江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数学应用。

猜你喜欢
发展特点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特需医疗服务发展历史梳理
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