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数据的北京市科普企业总名录调研

2019-08-04 09:35牛桂芹章梅芳吴因李昕妍
科技传播 2019年12期

牛桂芹 章梅芳 吴因 李昕妍

摘 要 本研究针对北京市科普产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还较薄弱的现实,鉴于行业统计数据缺失的实际情况,以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北京市科普基地、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为主渠道,辅助以其他渠道,同时依托天眼查网站公布的企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企业筛选,获取北京市科普企业名称、分布及业态等基础数据,绘制出北京市科普企业总名录。

关键词 北京市科普;科普产业;科普企业名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7-0001-05

综合多位專家、学者的研究,结合科普的概念和企业、产业的概念,本研究认为科普产业是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科普经济化形态,是科普经济的存在形式,是具有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分配流通和消费性的产业;科普企业指的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科学技术普及类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本研究针对北京市科普产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较薄弱的现实,鉴于行业统计数据缺失的实际情况,以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北京市科普基地、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为主渠道,辅以其他渠道,同时依托天眼查网站公布的企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企业筛选,获取北京市科普企业名称、分布及业态等基础数据,绘制出北京市科普企业总名录,为进一步对北京市科普产业总体科普能力评价奠定重要基础。所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尚处于开业状态,注册地为北京,企业收入来源或经营活动主要为科学普及。

1 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中的科普企业

北京科普资源联盟成立于2011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发起,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科普发展中心,作为日常办公的执行机构。联盟发展过程中联合科学传播相关领域的社会各界力量,自愿结成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平等、创新、共享、发展”为组织理念,团结所有联盟成员单位,从科普资源的社会需求出发,构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共同推动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促进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协同发展。至2018年共有360家企业成为联盟成员①。

按照联盟成员单位名录(略)筛选出企业,进一步对联盟成员企业进行分类、确定科普企业,即:以科学普及为主要经营活动和收入来源的在营的企业。筛选结果是,一部分企业仅参与科普活动的某一环节,科普收入仅在企业总收入中占据很小比重,这类企业为无效企业,在样本清洗中去除。同时,也有部分科普资源联盟企业尽管可能也在北京开展科普相关活动,但并不是北京地域的,公司注册地不在北京,因而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依据上述原则经仔细筛选后,最终确定出63家科普企业(详细名录略)。

上述63家科普企业的具体业态分布情况如下:科普教育企业21个,科普旅游企业2个,科普展教企业19个,科普网络与信息企业3个,科普影视企业12个,科普出版企业6个。总体上,以科普教育和科普展教的科普活动或经营形式为主,实物类的科普展教品生产成为当前科普产业的主流。

2 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中的科普企业

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于2018年6月在北京成立。经北京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化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关村二小、未来菁英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由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我国科普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科普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等单位,以及热心于科普事业的专家学者等个人自愿参与组成②。

该联盟的发展理念以“新”字为核心,基本思想是:新时代新在创新发展,新平台新在产学研合作创新。通过新平台凝聚力量,前瞻布局,务实行动,共享成果,使科普产业有发展,高校院所有作为,中小学校有提升,每个盟员都有不同凡响的舞台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科普新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新定位。新在公益先导,产业跟进,发挥市场在科普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机构、学校、社区、人才、设施、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科普的强大合力,促进科普产业化和大众化②。

依据同样的筛选原则,通过对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成员的认真鉴别,去除与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北京市科普基地中重合的企业,筛检出科普企业7家(表1)。

上述7家科普企业的具体业态分布情况如下:以科普教育活动或科普展教品经营形式为主。科普教育企业5个,科普展教企业2个,而科普旅游企业、科普网络与信息企业、科普影视企业和科普出版企业均为0个。

3 北京市科普基地中的科普企业

北京市科普基地由北京市科委命名,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在北京市区域内登记或注册的组织。发展至2018年,北京市科普基地共有420家。

共分为以下4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科普传媒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其中,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为社会组织或公众个人提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普活动的机构;科普培训基地是指专门针对北京地区科普管理人员、科普业务人员、科普志愿人员开展科普培训的机构;科普传媒基地是指以电子媒介、印刷媒介等为载体,专门进行科普宣传的机构;科普研发基地是指专门从事用于科普活动的设备、作品、教具等科普产品研究开发的机构③。

科普企业筛选过程如下:

第一步,去除非企业基地。

第二步,我们认为,企业有意愿申请科普基地,从侧面反应出了企业希望在科普领域有所作为的意愿,原则上应将其保留。如此,共得到106家科普企业(具体名录略)。

第三步,召开专家讨论会,进一步明确和缩小了北京科普基地中的科普企业范围,将“主要业务为科普或主要收入来源来自科普”新增为筛选条件。

第四步,进一步严格筛选,获得北京市科普基地中的科普企业主要有45家(具体名录略)。

上述45家科普企业的具体业态分布情况如下:总体上以科普展教与科普旅游的科普活动或经营形式为主。科普教育企业2家,科普旅游企业36家,科普展教企业37家,科普网络与信息企业3家,科普影视企业0家,科普出版企业3家。

4 北京市科普企业总名录

在前述通过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北京市科普基地3个主渠道来源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调研和相关专家座谈会的讨论,又新增了专家和企业提供的相关科普企业。最终,汇总了北京市科普企业共123家。具体名录见表2。

123家北京科普企业的具体业态分布情况如下:以科普展教的經营形式为主。科普教育企业共33家,科普旅游企业39家,科普展教企业58家,科普网络与信息企业8家,科普影视企业13家,科普出版企业9家。总体上,较集中于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企业,科普教育企业和科普展教企业共91家,科普旅游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位居第二,而科普网络与信息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尤其是在科普信息化大力推进的新时代。

注释

①依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内部工作资料。

②依据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内部工作资料。

③依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7年印发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的通知”(京科社发[2007]501号)及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单位内部工作资料整理得到。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普基地名录,2018.

[2]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普资源联盟名单,2018.

[3]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处.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名单,2018.

[4]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6(3):5-13.

[5]古荒,曾国屏.从公共产品理论看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的结合[J].科普研究,2012,7(1):23-28.

[6]劳汉生.我国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213-219.

[7]任福君,任伟宏,张义忠.科普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分类[J].科技导报,2013,31(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