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登远:教育的力量

2019-08-03 04:58采访汤成米谭信娟摄影汤成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采访_汤成米 谭信娟 摄影_汤成米

本刊记者:在当下升学主义、分数论的主流语境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久违,更不必说成体系的探索。而学校早在2004年就认识到重要性并实践,能否结合您的个人经历谈谈这背后的原因。

罗登远: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大部分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争分夺秒搞应试,抓分数,学生苦不堪言,我觉得这不是值得提倡的学校发展之路。

我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读成都师范时,我非常认同“以人的身心发展为标准”来衡量教育品质;读本科时学的是教育管理专业,认识到对人的行为管理来自对人心理需求的把握;读研究生时,大量接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加坚定了我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信念。90年代在同安中学任教时,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心理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我们看到人的外部形象、外部行为,都是内在心理状态的外化。

而正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造成了学生在空间、时间上的孤立,现代科技满足学生个体存在而非群体的需要,加剧孤独。其次是教育现状,学校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功利,竞争性强,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对立、排斥,学生愈加感到生存的危机,滋生心理焦虑。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重于知识传授本身。社会人的根本性质是群居,人与人之间要交流、要交往、要分享、要合作,也会有各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碰撞,于是就要有规则、有秩序、有纪律的规范,来帮助他形成人际的概念。

考试分数当然有意义,不过,比较表面化,走得快但走不远。反而是这些看似泛化的东西,基础性作用更大。

学校教育要有柔性,它是农业性质的,要遵循规律,顺应天性,静待花开。学生有自身的特性,成为大白菜还是番茄,你不具有决定权,但你可以提供外部条件,肥料、阳光,让他们绽放各自的精彩。

本刊记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开展,是多途径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结果,不仅有机构、专家,也深入社区、家庭,这也是很多学校单靠自身难以推动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似乎也不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

罗登远: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办好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不能全由学校决定,也不取决于学生个人意愿,而是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办好教育,政府、学校需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学校的责任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用好政策,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教育搞不好,社会负担、成本会非常高。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第一是守秩序,第二是自食其力,第三是做社会贡献,不能培养社会公理良俗的破坏者。我们的立足点有偏差,好像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但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服务,这是底线。

没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方向引领、资金支持,不能整合好各种社会资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各项改革将举步维艰。当然,教育的事不能由政府包揽,包揽解决不了问题,要用社会角色的逻辑思考教育。我们学校有7个特殊儿童,有肢体残疾的,有语言障碍的,有智力障碍的,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按需购置了不同器材,通过多边合作配备专业师资,开设相关课程,让他们享受公平的教育,让他们拥有回归社会的基本能力,过正常人的生活。

本刊记者:我们也看到,学校的三句标语,分别是为学校、为家乡、为祖国。

罗登远:对,教育要由近而远。

本刊记者:教育创新浪潮一直没有停下,从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到眼下的“人工智能危机”,但很多也停留在理念层面,或演变为一句标语,热闹一时。

除心理健康教育外,龙泉七中也很早关注课改。但和其它学校不一样的是,您经常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罗登远:创新教育很热门,是现行很多机制扼杀了创新追求,而不是没有创新能力。创新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看不到,因为考试科目和标准答案不允许创新,升学仍是社会的单一追求。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这个动力来源是丰富的、多元的。我们应该看到,不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技能、方法,而是学校、老师、学生深层的动力缺失。因此,许多所谓的解决措施只是对外部质疑的回应,它不是持久的、整体的。

学生在不同阶段怎么发展,发展什么,教育问题被抽象了,但我们从事的工作却是具体的。

STEAM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年前就在做,老师们也深有体会。它对老师要求非常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所谓技术,以小组合作为例,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取一个极小的点,看似无关,但能达成学生对某事物的深度理解。老师关注、维护的是流程、规则,无须关心结果。99%的老师难以精准把握,因为它需要一套动力机制。

本刊记者:能否讲讲您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状态。

罗登远:首先,学校充满人文关怀,人际关系良好。相互尊重、信赖、支持,无论是教师之间、家校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干群之间,有团队精神,有凝聚力。它本身就具备教育意义,向学生做示范,做温文尔雅的、理性的人。

第二,师生有方向感,存在感,幸福感。学生喜欢学习,老师喜欢工作,他们喜欢这里,也喜欢这里的人和事。

第三,学校稳定有序,活而不乱。围绕培养人的使命,不同行业、部门、人员在这一指向下有序地、有规律地、持续地、有始有终地开展各类活动,来实现使命。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风貌,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机活力,但不是少年人的无知盲目,也不是老年的暮气沉沉,而是中年人的沉稳。我的希望就是这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