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蠡测二则

2019-08-02 10:46熊贤品
文物春秋 2019年5期
关键词:武进燕国

【关键词】淹城;狗泽都;地名

【摘要】文章就“淹城”“狗泽都”二地名进行探讨。1.在江浙地区常见用来指称洼地的“淹(渰)”作为地理通名,如古代浙江湖州的“无胥淹”,江苏宜兴西北的“都山渰”等,常州武进“淹城”所在区域地势较低,故“淹城”之名也是由其处在洼地而来,和西周初年的奄族无关。2.燕国陶文“狗泽都”可读为“狗(句)泽(渎、俞)都(县)”,“句泽(渎、俞)”即齐国西部要地“句泽(渎、俞)”,也就是“谷”(今山东菏泽),“句泽(渎、俞)都(县)”可能为燕国在公元前284—279年的燕齐战争中占领该地后所设,是先秦时期“因军设县”的表现。

*本文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华简与商周军事地理研究”(项目号:18CZS006)的阶段性成果

一、论常州武进“淹城”之名

关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淹城,学界一直有所关注[1—3],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不过仍有一些问题待思考,比如“淹城”之名的由来。笔者于此略有所思,撰为此则,并请同好赐正。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淹城”名称的变迁情况。梳理文献可以发现,“淹城”在历史上的名称先后有:

1.“毗陵县南城”。《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4]。

2.“淹城”“淹君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淹城,在晋陵、武进两县间。《越绝书》所谓“淹君城”是也[5]。

3.“淹城”。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二十七《古迹》:

淹城,在县东南二十里,与武进接界,《越绝》云“吴地有淹君城”是已……或云古毗陵城[6]。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淹城,在府东南二十里,其城二重,壕堑深宽,周广十五里[7]。

上述三种名称中,“毗陵县南城”是就方位而言,“淹君城”“淹城”则和“淹君”相联系,如《越绝书》中将之与“古淹君地”“淹君子女冢”相联系,后世的一些资料也进而将其和“淹君城”相联系。

学者林志方在《淹城探谜》一书中曾分析“淹城”之名的沿革,认为“‘淹城之名的始有时间是在西周晚期”,但春秋晚期至北宋时期,淹城不名“淹城”;至南宋时期,淹城复初名“淹城”[8]222—223。这种看法的前提是认为“淹城”之名源自西周初年南迁的奄族,因而有南宋时期复初名“淹城”的说法。但笔者曾指出“淹城”和西周初年的奄族无关[9],并且从上述“淹城”名称的演变来看,最初之名也并非是“淹城”,因此所谓的南宋复初名“淹城”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我们认为,从南宋时期开始,人们依据《越绝书》的相关记载,将淹城地区命名为“淹城”“淹君城”。

再来看看“淹城”之名的含义。主要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淹城”之名源自“奄”族名说

关于武进淹城的性质及筑造者,陈志良先生提出为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后山东地区奄人南迁所建[8]7。这种观点影响较大。

但是西周初年奄族南迁修建淹城的观点并不可信,约略来看,理由如下:

1.从相关考古材料来看,淹城外城土墩中最大的头墩出土的器物造型和印纹陶纹饰表明,此土墩墓的时代约当春秋中、晚期,由此可判断淹城的修建年代不早于春秋中晚期[10]。

2.从考古发现的遗物特征来看,淹城遗址所发现的遗物与山东地区奄人故地的文化面貌也有较大差别,反映出武进淹城的建造者和山东地区的奄人可能并非是同一族[11]。

3.近来,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记载:

本段简文记载了成王征伐商盍(盖—奄),杀飞廉,并将商盍(盖—奄)之民迁徙于今甘肃甘谷县一带。

综上,西周时期山东地区奄人南迁并修建淹城的看法,缺乏相应证据,“淹城”之名并非源自西周初年南迁的奄族之名。

(二)“淹城”表示“淹留”说

也有学者认为淹城的主人是吴公子季札,并联系淹城东北的留城,认为季札不满阖闾,便在封地延陵筑城挖河,以示“淹留”之心,故名其城池为“淹城”[13]。但季札筑淹城之说并没有充分的依据[3],故这种解释也缺乏说服力。

(三)“淹城”表示“失败之地”说

也有学者据《广韵》“淹……曰:渍也,滞也,久留也,败也”[14],认为“淹”义可以理解为“淹灭”,从而认为“淹君地”就是败君地,或者就是灭君地[15]。按,这种说法也过于迂曲。

笔者以为,“淹城”之名的含义,应当从地理角度出发。“淹”可以用为地理通名,指洼地,如崔恒升指出:“渰,同‘淹,指洼地,如今江苏溧阳市西北的沙涨渰;又在今宜兴市西北的都山渰。”[16]在溧阳县还曾经有谢公渰、谢婆渰等。

这种用法在古代也有,如浙江湖州地区历史上曾有“无胥淹”,见于南宋《嘉泰吴兴志》卷五:

无胥淹,在长兴县嘉会乡无胥村,东西阔四里,南北五里,淹内有堆,曰郭转堆[17]。

此后的相关地方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如明《西吴里语》卷四:

無胥淹在长兴无胥村。旧志:伍子胥奔吴至此。追者在后,遇一妇浣纱,问曰:“见子胥乎?”妇曰:“无胥。”以此得名[18]。

这里记载伍子胥和浙江湖州“无胥村”的故事颇有传奇意味,而提到的“无胥淹”则值得重视,其中的“淹”似为地势的地理通名,应当也是指洼地。

淹城所在的地区,正为洼地:“淹城……地势低洼,遍地是水,稍高处芦苇密布,泥泞淤塞,它所在的地方至今还被叫作湖塘。”[19]

根据以上讨论,笔者认为:(1)“淹城”之名正式出现于南宋时期;(2)从考古学及清华简《系年》的相关资料来看,“淹城”不可能是西周时期奄族南迁所建。所以,武进“淹城”名称中的“淹”,并非是族名,而是地理通名,指洼地,“淹城”实际上就是说处在低洼地的城,故“淹城”之名也是由其处在洼地而来。

二、燕国“狗泽都”蠡测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一片战国燕陶片上有戳印“狗泽都”三字[20],学界多认为其为地名,但对于其具体所在尚不明确[21]。笔者于此有所思考,撰为此则,并请同好赐正。

由此,“狗泽”也就是文献中常见的地名“句渎”。文献所见“句渎”或可能作“句俞”。从文字通假角度而言,“俞”为三等、喻纽侯部,“渎”为定纽屋部,依据声母“喻三归定”,又二者韵部侯、屋对转,故“渎”“俞”读音接近,因此“句渎”或作“句俞”。同时,“泽”(定纽铎部)、“俞”(喻纽侯部,三等),同样依据声母“喻三归定”,又二者韵部侯、铎旁对转,“泽”“俞”古音也是接近的。

因此,文献中常见的地名“句渎”,除去或作“句俞”外,“狗泽”也是其异写。

学者或认为“狗泽都”陶片的出土地,有可能就是“狗泽都”之所在[20]。笔者以为,若依据本文上述思路,“狗泽都”或在它处。

清华简《系年》简112—113:

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 长城句俞之门[12]186。

整理者疑简文“句俞之门”读“句渎之门”,可能与“句渎之丘”相关。

《春秋》桓公十二年: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杜注:“谷丘,宋地。”[26]1756

及《左传》桓公十二年:

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杜注:“句渎之丘即谷丘也。”[26]1756

谷丘为春秋宋邑,在今山东菏泽县北,汉置句阳县于此,或认为其地在河南商丘县东南。

从上述“句渎之丘”即“谷丘”来看,“句渎”可以连读为“谷”,据此,则“狗泽都”,也就是“狗(句)泽(渎、俞)都(县)”,可读为“谷县”。“谷”,春秋、战国之齐地,《春秋》庄公七年记载,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杜注:“齐地,今济北谷城县。”[26]1765亦曰“小谷”,《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城小谷,为管仲也”[26]1783,即今山东东阿县治。

先秦时期存在“因军设县”的现象,如春秋时期的军事重镇往往成为新兴的县所在,早期的县和军事密切相关,这在楚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清华简《系年》第十八章:

灵王先起兵,会诸侯于申,执徐公,遂以伐徐,克赖、朱方,伐吴,【九八】为南怀之行,县陈、蔡,杀蔡灵侯[12]180。

这里记载,楚灵王时期,在军事行动之后设立陈、蔡两县。

在传世文献的记载中则更为充分,如:《春秋》昭公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26]2052《左传》同年:“使穿封戌为陈公。”杜预《集解》:“灭陈为县,使戌为县公。”[26]2053又如“县蔡”,《春秋》昭公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殷,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26]2059《左传》同年:“使弃疾为蔡公。”[26]2061

清华简《系年》第十九章:

楚灵王立,既县陈、蔡,景平王即位,改邦陈、蔡之君,使各复其邦。景平王即世,昭【一〇四】[王]即位,陈、蔡、胡反楚,与吴人伐楚。秦异公命子蒲、子虎率师救楚,与楚师会伐唐,县之。【一〇五】昭王既复邦,焉克胡、围蔡。昭王即世,献惠王立十又一年,蔡昭侯申惧,自归于吴,吴泄庸【一〇六】以师逆蔡昭侯,居于州来,是下蔡。楚人焉县蔡。【一〇七】[12]184

这里记载,楚昭王时期,陈、蔡、胡、吴反楚,秦、楚迎击,并在军事行动中“县唐”。而《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诸侯盟召陵,谋伐楚而不果,同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26]2136。据简文则伐楚者为吴、陈、蔡、胡四国,并没有唐。综合来看,这次的楚国“县唐”也是和军事有关。

至楚惠王时期,又因蔡国东迁而“县蔡”,这一事件在传世文献中记载得更为充分。《左传》哀公元年:“(楚昭王二十二年)楚子围蔡,报柏举也。……蔡于是乎请迁于吴。”[26]2154《春秋》哀公二年:“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26]2155《左传》哀公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人,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26]2157可见,此次蔡国东迁,起因是楚国的军事行动,也可见其后的楚国“县蔡”也是因为军事原因。

我们认为“狗泽都”的情况也是如此。

《史记·赵世家》记载,前285年,赵“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27]2175。又据《史记·乐毅列传》,前284年,诸国军队与齐军战于济上,齐军退守秦周(在齐都临淄西门雍门以西地方),随后乐毅率燕军攻入齐都临淄,从此乐毅留在齐地五年,先后攻下齐70多城[27]2932—2933。前279年,燕昭王卒,燕惠王即位,用騎劫代替乐毅,此后燕军被齐军打败,齐国收复此前的失地。

前文指出,“狗(句)泽(渎、俞)都(县)”可读“谷县”,而“谷”属春秋、战国之齐地,地处齐国疆域的西部。因此我们推测,“狗(句)泽(渎、俞)都(县)”可能是燕国在济西之战占领齐地后所设立的县,目的是巩固对此地区的占领,是由于军事原因而设立之县,可能存在于前284年至前279年之间。燕军退回燕国,这件印有“狗泽都”文字的器物也被带回。由于这一地名存在时间较短,又并非设于燕国本土,因此文献中未见相关记载。

以上所论主要依据文字的训读而展开,还有待更多材料来加以评定,尚祈同好赐正。

[1]徐缨.常州淹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徐峰,施建刚.武进淹城遗址功能新考[M]//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东方考古:第13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64—73.

[3]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馆,淹城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等.淹城:1958—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李步嘉.越绝书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37.

[5]王象之.舆地纪胜[M].赵一生,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44.

[6]史能之.咸淳毗陵志[M].清嘉庆二十五年刊本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253—254.

[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1224.

[8]林志方.淹城探谜[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熊贤品.从清华简《系年》看常州武进淹城非奄族南迁所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4—68.

[10]彭适凡,李本明.三城三河相套而成的古城典型:江苏武进春秋淹城个案探析[J].考古与文物,2005(2):43—51.

[11]肖梦龙.吴国的三次迁都试探[G]//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会.吴文化研究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21—22.

[12]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上海:中西书局,2011.

[13]车广锦.淹城即季札延陵邑考[G]//江苏省考古学会.江苏省考古学会1983年考古论文选.南京:江苏省考古学会,1983:11—15.

[14]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1:229.

[15]張戬炜.问“淹”为何物:与淹城有关的读书笔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5):18—28.

[16]崔恒昇.中国古今地理通名汇释[M].合肥:黄山书社,2003:350.

[17]谈钥.嘉泰吴兴志[M]//宋元方志丛刊:第五册.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4714.

[18]宋雷.西吴里语[M].扬州:广陵书社,2003:441.

[19]常州市武进区民政局.武进地名故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67.

[20]邵国田.内蒙古敖汉旗四道湾子燕国“狗泽都”遗址调查[J].考古,1989(4):377—379.

[21]后晓荣,陈晓飞.考古出土文物所见燕国地名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4—37.

[22]故宫博物院.古玺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63.

[23]高亨.古字通假会典[M].董治安,整理.济南:齐鲁书社,1989.

[24]后晓荣.燕国县级地方行政称“都”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5—28.

[25]赵平安.论燕国文字中的所谓“都”当为“”(县)字[J].语言研究,2006(4):77—79.

[26]杜预,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27]司马迁.史记[M]//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4.

〔责任编辑:谷丽珍〕

猜你喜欢
武进燕国
常州武进:真情服务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苏春燕国画作品选登
思乡
思乡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助燕伐戎
武进甲先生飞澳洲,是夜雨
武进淹城遗址功能新考
A Lovely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