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娟, 黄海燕, 廉 涛, 李 刚, 任 波
(1.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438; 2.复旦大学 企业管理系,上海 2004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这既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向。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和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它是体育产业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的综合,是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逐渐演变为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的高质量,这已经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笔者认为,欲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出发,遵循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以运动项目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重点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为突破,以体育产业内容创新和运营升级为根本,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动力的创新,实现体育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运动项目既是体育的形式,又是体育的内容,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是向全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行业,它的价值内核是按市场方式组织的体育活动[3]。体育活动的呈现方式就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因此,发展体育产业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大、做强运动项目产业[4]。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运动项目为重点,积极促进运动项目产业化,丰富体育产业市场,提升体育产业能级。”积极促进运动项目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迈向中高端,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提升体育服务质量,促进体育消费升级,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以运动项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突出运动项目产业的核心地位,强化运动项目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在推进运动项目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1 关于运动项目产业生产要素的问题从供给侧看,生产要素是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数据、科技成果等要素的数量与组合方式,通常决定着一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同。通常而言,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力资源、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等起主要作用。在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中高级阶段,科技创新、制度、数据等则是决定一个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性因素。
我国运动项目产业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从1994年开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等运动项目逐渐开展了职业联赛,武术、赛车、自行车、击剑、马拉松等运动项目正在逐步构建各自的赛事体系,水上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航空运动等也正在探索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总体而言,我国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尤其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国运动项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当前来看,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结构等与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需求相比还很不协调,特别是优秀的运动员和复合型高级人才非常缺乏。
以美国NBA为例,整个联盟有450名左右球员,但2018年报名参加选秀的球员就达到了236人,其中来自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球员181人。另据报道[5],每年从该联赛培养出的具有进入NBA联赛水平的球员多达1 500人。正是由于庞大的运动员后备人才基础,形成了支撑NBA联盟健康发展的运动员要素市场。反观当前我国足球、篮球职业联赛,由于能够参加职业联赛的国内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优秀球员十分稀缺,运动员要素市场竞争激烈,转会价格不断飙升,对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另据调研,赛车、武术等运动项目职业运动员的稀缺也严重影响着赛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而制约这些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
1.2 关于运动项目产业目标群体的问题从需求端看,参与运动项目的人群直接关系到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前景,而这些人群参与运动的消费是这个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基石。总体而言,居民参与运动项目与发生体育消费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运动项目产品供给、运动项目文化基础、运动项目技能水平以及运动项目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相关数据[7]表明:2005年,美国18岁以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每周5次、每次30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每周3次、每次20 min大强度身体活动)的人数比例为48.8%;2016年,英国16岁以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指每周150 min以上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且每次活动须至少持续10 min以上,高强度身体活动按中等强度的1倍计算)的人数比例为60.6%;2017年,澳大利亚15岁以上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1.8%。近年来,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2007年我国6岁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该数据已上升到33.9%[7]。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还比较低,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如表1所示,总体而言,经济基础好、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居民参与运动项目的整体比例普遍高,而且这些国家除全球公认参与人群最多的跑步项目外,足球、自行车、橄榄球、速滑等对场地设施、运动技能等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其群众参与比例也比较高。反观我国,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体育文化基础和运动技能水平等因素影响,群众参与运动项目的整体比例偏低,健步走、爬山等对运动技能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是群众参与的主要内容,排名前5位的几乎没有对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表1 不同国家参与人群排名前5的运动项目一览Table 1 List of top 5 ga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数据来源: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
1.3 关于运动项目产业化潜力的问题从运动项目本身看,不同运动项目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条不尽相同,为此其产业化的潜力也各有差异。当前全球范围内,足球、赛车、美式橄榄球、棒球、篮球、自行车、高尔夫球等运动项目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化潜力较强。此外,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户外运动产业近年来也持续发展,产业化潜力不断释放。美国户外产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户外休闲经济报告》显示,美国居民年度户外运动休闲消费支出总额达8 566亿美元,仅次于医疗(住院、门诊)、金融保险支出(美国经济分析局划分的个人消费支出类别,除户外休闲支出,还包括教育、燃油、家庭日用品、汽车及零配件、药品、金融服务和保险、医疗支出等),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16%左右;整体户外休闲经济能够直接提供733万个就业岗位,创造超过1 200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税收,构成一个强大的经济部门[8](表2)。
此外,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电子竞技产业也风靡全球。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9]显示,到2020年,全球电竞行业的收入预计将突破15亿美元,电竞爱好者的人数将增加到6亿人。受我国发展阶段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运动项目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对整体运动项目产业化潜力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从产业竞争的视角看,运动项目产业潜力是产业布局、投资决策、资源优化配置及市场开发的重要依据。运动项目产业潜力由量变到质变、由内隐到外显的转变决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获得。同时,由于运动项目由不同项群组成,这些项群各自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发展特征,其产业化规律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路径依赖。由此可见,分项群进行运动项目产业化潜力评估,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厘清不同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路径,对于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和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表2 美国户外休闲支出的总体经济贡献Table 2 Overall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leisure expenditure in theunited states
数据来源:美国户外休闲产业协会
推动重点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引领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笔者认为,现阶段把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区域入手,以打造先行区和示范区为目标,率先推进重点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是推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是新一轮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联动和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此,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区域为重点,通过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协同联动和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重点区域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2.1 关于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问题各类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决定了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性特征,它们总是从生产要素充裕地区流向稀缺地区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是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把握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是要素的优化配置,而要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必然伴随要素的合理流动[10]。从作用机理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客观基础[11]。如何遵循该机理,通过促进体育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以实现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和区域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从内涵上看,体育生产要素流动主要包括要素的空间转移和权利转移2个方面,前者指劳动力、资本、技术的空间位置发生移动,后者指体育赛事、场馆和无形资产等要素权利的流动。这些要素的空间转移或权利转移,实质均是更好地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要素的利用率[10]。受我国客观存在的行政边界所引起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以及政府部门间条块分割的影响,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区域间流动受阻,要素利用效率较低。从推进路径看,尽管我国区域间的行政边界是客观存在的,但由此所引致的束缚要素流动的政策性和制度性壁垒并不是不可消除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在体育市场准入与监管、行业标准、资质认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和平台的共建共享等方面,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区域体育产业制度安排。总之,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地要求实现各类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而以制度创新消除关键领域束缚要素流动的政策性和制度性壁垒是一条可行路径。
2.2 关于体育产业区域共同市场的建设问题我国20多年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统一市场建设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微观基础[12]。如何借鉴这一实践经验,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体育产业共同市场就成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核心议题。就本质而言,区域共同市场是一种制度框架[13]。笔者认为,根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体育产业的区域共同市场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促进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区域体育资源共享、共融、多赢为理念,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合作新机制,区域规划相互协调,服务体系彼此配套,打破区域内部壁垒,使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商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结构互补、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良性发展的制度框架。
从主体的角度讲,这种制度框架的建设显然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初级行为主体”作用[14],为体育企业的跨地区市场活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体育市场运行效率。从阻碍因素看,区域体育市场内部分割的源头在政府。在所有可能影响市场运行格局和效率的因素中,只有政府的行政权力才有可能长期地、有力地、大幅度地扭曲、撕裂、分割和限制市场[1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改革还在不断推进,很多资源尚掌握在政府手中,体育市场发育也不成熟,单纯依靠市场推动建立体育产业区域共同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以实现共同市场建设、市场壁垒清除、公平竞争发展环境营造、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政府可选择的政策手段讲,平衡产业政策,加快研制竞争政策,确立以竞争政策为主导的体育产业政策态势是区域共同市场形成和运行的关键。这是因为从理论上看,产业政策发挥了政府的发展功能,存在容易造成不公平竞争、割裂统一市场基础等天然缺陷;竞争政策则限制了政府的发展功能,尤其是行政垄断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势力[12]。从实践上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发展取向的产业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而对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运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竞争政策则退居其次,突出表现为行政垄断、行政干预、各种利益联盟和国有企业借助于产业政策等手段,扭曲体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导致一系列寻租和不公正。从操作路径而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是我国市场因素发育和发展最成熟的地区,兼具多重国家战略重叠的发展势能,最有可能率先进行一些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创新突破。为此,基于建设体育产业区域共同市场、推进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强化更深层次的改革,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要求,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体育市场建设。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体育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2.3 关于以项目实施引领区域合作的问题区域合作是推进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欧洲的务实经验启示我们,区域合作要从具体的项目做起,避免在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抽象的议论与长时间的讨论[15]。我国一些重大国家战略实践也证明,以实质性项目合作为抓手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要确立以项目合作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并通过签订协议、备忘录、行动计划等形式,强化合作的制度保障。
(1) 京津冀地区应重点抢抓雄安新区建设所带来的北京市非首都功能体育产业转移、全国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行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战略机遇[16],引导在京的全国性体育组织向雄安新区转移,支持京津体育科研院所、体育高科技企业到河北开展技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生产。作为2022年冬奥会重要的举办地和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短板,河北省则应紧紧围绕办好赛事和借力发展两大主线,统筹推进竞赛场馆开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冰雪产业培育和协同发展促进等工作,充分发挥奥运投资的乘数效应[17],促进本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 长三角地区应重点将体育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对标世界级城市群,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共同研究举办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的可行性,通过重大体育赛事的区域联动效应,倒逼区域内制度创新;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示范价值,通过地理、制度和市场等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引领并带动外延空间的协同发展。
(3) 粤港澳大湾区应借鉴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经验,依托区域规划协会定期制定统一规划[18],以颁布《港湾法》为基础构建、完善湾区法律保障体系[19],共同促进和保障湾区内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根据区域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理论,以完善体育产业链为重点,加强香港赛马运动产业与广东从化互动,打造赛马运动产业链;以澳门发展娱乐休闲产业成熟经验带动珠海赛车、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优化大湾区体育产业结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统的体育空间主要是指大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苑点、健身路径等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地理空间,注重的是运动本身。在经济学中,空间既指具体的地理空间,也代表文化、制度、技术、知识、信息网络等抽象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动态配置过程[20]。为此,本文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体育产业新空间的概念:资金、土地、品牌赛事和专业人才等优质体育资源以及政策机制等各类生产要素在特定地理空间的动态配置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育产业新空间可具象为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园区、体育主题公园等形态。
从发生学角度看,这些新空间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发展诉求、市场青睐和政府支持3重因素,具体表现为:① 受体育消费需求升级、产业融合深化及城市空间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布局板块,有着高质量发展诉求,需要积极探索发展新动能和新模式;② 体育产业新空间具有高端要素集聚、项目布局优化、经营效益向好等高质量发展特征,得到了市场的高度青睐,进而获得了人才、金融资本和科学技术等高端要素资源;③ 体育产业新空间具有土地集约利用、制度推进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及生产、生活、生态三维空间相融合的特殊属性,代表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体育空间发展模式,能够在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脱贫攻坚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推进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3.1 关于体育产业新空间的根植性问题从发展基础看,体育产业新空间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集聚地,需要具备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一系列根植性条件。同时,这些根植性条件作为体育产业新空间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其特色的形成、竞争力的获得以及可持续发展起到根本的促进作用。① 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方面[21]。根据资源禀赋理论,衡量一个空间的资源禀赋需要考察其丰裕程度及其结构,即空间所拥有要素资源的丰富程度、资本、劳动力等高端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其中,资源禀赋丰富程度决定横向层面的产业选择、产业体系构建,而资源禀赋结构则决定纵向层面的产业结构优化及升级。因此,体育产业新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自然资源合理开发、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资源禀赋结构优化。② 市场需求。由于体育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特征,体育产业新空间实质上就是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育消费市场。换言之,体育产业新空间既是体育生产集聚地,也是体育消费集聚地。根据供需理论,体育产业供给的目的是满足体育市场需求,体育市场需求为体育产业供给提供直接或间接动力,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需求端看,作为反映市场繁荣程度、居民消费结构的晴雨表,体育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体育产业新空间发展水平,同时,体育市场需求通过作用于体育产业供给,也能柔性推动体育产业新空间发展。相较于资源禀赋驱动体育产业新空间发展的内生性、直接性和多元性,由市场需求主导的作用力更具有诱致性、外源性和持久性。具体表现如下。
(1) 体育市场需求为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提供消费市场和生产导向,引导体育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提供体育服务,获取利润,成为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诱致性动力。
(2) 不断扩大的体育市场需求规模彰显出体育产业新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市场支撑,会吸引逐利性的金融资本直接投资、高新技术支持、高端人才集聚、各种空间外企业入驻,由此为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外源性动力。
(3) 达到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需求,势必会引起以抢占市场占有率、市场制高点为目的的竞争,进而形成体育企业为提升竞争力而不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的新格局,为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因此,体育产业新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这种作用机制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激发、培育与引领体育市场需求。
3.2 关于体育服务综合体的项目布局问题体育服务综合体是一组以体育休闲为核心,体育活动、日常消费、文化娱乐、商务活动等城市功能互动融合,以体育+休闲+文化+商业为特点的体育服务综合平台。其形成与发展是市场主体通过合理布局各类具有消费引领性的运动项目,互动融合商业、休闲、娱乐等内容,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集聚,使之产生经济活动空间外部性,提升空间消费频次的过程。通过运动项目合理布局提高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流量是实现体育服务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体育、文化、休闲、娱乐、商业等支撑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在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体育观赏性强、体验价值高、群众基础好,根据市场需求布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集聚人气,为商业、休闲、娱乐等经济活动提供引流作用,同时,体验性、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也易与消费者形成黏性,提升消费者的场所依恋。商超、餐馆、影院等经济活动是典型的生活性服务业,在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为体育企业提供稳定的消费客源。为此,体育服务综合体以社交体验、时尚消费、家庭消费模式为基调,以运动项目布局为主导,配套商业、娱乐、休闲等内容,引导运动场景向消费场景转变,成为优化项目布局的重要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1) 布局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健身、武术、跆拳道等群众基础好、参与性强的大众普及型运动项目,吸引周边人群参与。配套婴幼儿智力培育、儿童剧场、艺术培训、工艺培训等教培项目以及商超、影院、餐饮、体育用品等生活服务项目,创造大众体育运动空间和生活服务空间相结合的消费场景。
(2) 布局击剑、射箭、剑道、体育舞蹈、室内滑雪、轮滑、攀岩、模拟高尔夫球、室内棒垒球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时尚运动项目,吸引中产阶级、“触屏一代”参与,配套影院、休闲餐吧、咖啡简餐、商务快餐、商务酒店等商务社交型服务项目,创造现代生活消费空间,提高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消费档次。
(3) 引进大型商业活动、品牌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观赛,配套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节庆、宾馆、商店、旅行社、餐饮等项目,打造城市体育旅游空间,为体育服务综合体做好项目引流。
3.3 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三生融合”问题体育特色小镇是在体育赋能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形成的以突出体育为特色的空间载体。其发展方向是建成以体育产业为小镇主导产业的生产空间,通过体育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生活空间和具有体育美学价值的生态空间。就本质而言,体育特色小镇是通过打造运动项目产业链,融合旅游、健康、文化、养老等相关业态,跨界融合生活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多元经济社会活动融合发展的综合型开发模式。从体育的综合效应角度看,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推动经济社会的作用日益彰显,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成为了体育特色小镇“三生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从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看,挖掘并引进体育资源,促进体育参与、体育消费升级,加强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养老等融合发展是实现这一路径的重要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1) 依托冰雪森林、江河湖海、山地草原、沙漠湿地等自然资源及体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山地、水上、航空、冰雪等运动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例如,崇礼冰雪小镇充分挖掘丰富的冰雪资源,并发挥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优势,举办了包括国际雪联世界杯赛在内的多个冰雪体育赛事、群众性冰雪节活动及传统民俗文化等多项滑雪赛事和活动,积极打造以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冰雪产业链[22]。霞慕尼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开发四季多元的山地户外休闲产品,举办登山、滑雪、越野等国际特色赛事,配套登山学校、“急诊+医院+研究中心”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星级酒店、青年旅舍、家庭旅馆、公寓、露营营地等设施,促进小镇从山地运动到山地度假生活方式的转变[23]。
(2)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对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同时,体育赛事遵循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具有“体育景观”和“景观体育”的环境美学价值,其形象与体育特色小镇品牌形成品牌联合,在体育特色小镇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温布尔登小镇是依托历史悠久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发展起来的体育特色小镇。据统计[24],2016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总收入达到2.03亿英镑,带动场馆设施建设、网球用品销售、餐饮、住宿、旅游等业态发展。同时,30万现场观众、5亿以上媒体实况转播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温布尔登小镇的品牌知名度。温布尔登 “中央球场”、温布尔登草地网球博物馆等小镇地标建筑已成为全球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3) 体育能与教育、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养老、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体育新业态,对优化体育特色小镇产业结构,丰富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级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山棒球小镇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棒球产业市场和丰富的棒球文脉资源,突出棒球项目特色,举办品牌棒球赛事、建设国际棒球学院、打造棒球系列运动用品线上线下集聚基地和采购中心,同时加强棒球产业与旅游、文化、影视、传媒、教育、商贸等业态融合,形成以“赛事+培训+制造”的棒球产业链为核心,以相关产业为配套的棒球产业体系。
体育产业内容创新和运营升级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有效支撑。体育产业的内容创新是体育、科技、人才、政策、机制、思维、娱乐、文化等多方面元素的融合、拓展与深化,具体表现为体育产品的生产、服务中所包容的内涵,以及传达信息的不断更新并保持新颖的特征。其决定了体育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延展与增值能力。体育产业的运营升级是围绕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体育企业、产业政策等支撑体育产业内容创新的诸生产要素,探索核心支撑要素运营升级的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笔者认为,体育产业的内容创新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运营升级则应以“互联网+体育”为依托。
4.1 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内容创新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渗入与融合,科技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不可分割的元素,对体育产业全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不断变革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组织方式。欲推动体育产业的内容创新,应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创新活动的关键,发挥科技创新在内容创新中的引领作用[25]。
(1) 5G商用助推体育产业内容生产与服务模式的革新。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它在体育领域的商用:有助于体育赛事直播打破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边界,为体育迷提供沉浸式的观赛体验和最大程度的观赛自由;有助于体育场馆智能化发展,实现提升观众观赛体验,增强场馆营收能力并降低场馆运营成本的效能;有助于使智慧医疗、智慧翻译、智慧安保等成为可能,进而助力智慧竞赛。
(2) 数据驱动体育决策,挖掘体育赛事新价值。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创新驱动力,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体育运用大数据最直观地体现在利用数据和模型驱动体育决策,让运动员训练更科学、比赛获胜更有可能,以及通过对体育用户数据的分析,识别用户画像,帮助企业精准营销,挖掘更多的消费可能。
(3) 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体育产品的智能演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体感控制、AI、AR、VR、 3D打印、电子陀螺仪等科技成果在体育产业端的植入,对传统体育产品实现了技术创新与融合,催生了智慧场馆、可穿戴装备等一大批智能体育产品,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时空束缚。如通过智能体育装备的“加持”,将传统体育智能化或将网络游戏现实化,体验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小空间内参与山地骑行、滑雪、高尔夫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也让运动体验变得更加数据化、专业化和娱乐化,为体育产业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4.2 关于以“互联网+体育”为依托的运营升级问题围绕支撑体育产业内容创新的生产要素,不断提升全体育要素的生产效率和体育的经济创新力与生产力是体育产业运营升级的根本目标。“互联网+体育”的本质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植入体育行业发展,推动传统体育产业链、市场业态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变革体育产业的演进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体育产业创新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形态[26]。体育与互联网的碰撞,不仅变革了与体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形式,而且为体育产业加入了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新元素。为此,探索以“互联网+体育”为依托的体育产业运营升级问题,对推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通过“互联网+体育”,提高体育产业生产要素价值增值能力。以体育场馆的运营升级为例,提升该要素价值增值能力的核心是运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互联网思维“开源节流”。“节流”主要指:在体育场馆前期策划阶段,运用互联网体育大数据做好区域地理位置、人群、运动偏好、内部功能空间规划、附属消费服务规划等分析,降低后期不断试错成本;运用智能场馆管理系统做到体育场馆从场地预定、门票销售、设备管理、商品采销、财务管理、会员管理等的全智能管理,减少运营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率。“开源”主要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延展业务线,将旅游、时尚、金融、健康、广告等行业跨界融合,以消费者为中心,将体育场馆打造成为一个串联消费者、教练员和运动空间的“人、货、场”三环体育服务综合体。
(2) 通过“互联网+体育”,打造“全链条体育营销”新模式。与传统体育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体育营销不仅考虑了赛事品牌价值,还借助移动互联新技术提升了直播版权价值、网络传播价值和社群整合营销价值。特别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阅读习惯形成和更多社交需求的产生,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和品牌商的信息与营销需求。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定制涵盖IP打造、多平台传播、丰富线下活动和有效用户转化4个维度的“全链条体育营销解决方案”,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牌客户实现最大化的营销价值。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已不仅是规模和速度的问题,而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这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其自身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作为一个涉及多维度多业态的产业,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理清思路、务实奋进,从统筹推进运动项目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新空间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产业内容创新与运营升级等方面着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