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作为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的重要环节——“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交通BIM工程创新奖”“2019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优秀论文”等赛事和颁奖典礼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和代表的目光。
“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是大会唯一现场角逐最终排名的赛事,而他们大胆的创意、精妙的设计更让评委和观众们相信,未来可期。首次颁发的“交通BIM工程创新奖”“2019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奖”唤起了更多交通人对BIM技术的发展和人行桥设计建设的关注。而“老牌”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和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优秀论文颁奖典礼更是盛况空前、名家名作云集。
各项赛事和颁奖典礼已经成为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拼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但丰富了大会的形式,拓展了新的内容,更展现了全球交通人、交通工程的风采与魅力。
作为WTC2019唯一的现场竞技单元,6月16日上午,“中交公规院杯”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北京举办。12组进入总决赛的国内外学生通过现场PPT展示、专家提问、选手答辩等环节,争夺各项大奖。最终,同济大学的《林间》以全场最高分夺得特等奖。
“在细部构造上,你们考虑如何使房屋的结构成为桥墩和桥台的一部分?”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问道。
“对于细部构造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是采用加厚的楼板提供一个富余的位置。”《林间》团队代表、同济大学徐曼说。
这是来自于6月16日上午,在“中交公规院杯”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上,徐曼团队展示《林间》作品的现场。当天上午,来自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进入总决赛的国内外学生,站在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的竞技台上,向现场桥梁界专家和行业人士,讲解作品设计方案。
“中交公规院杯”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由中国公路学会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现场总决赛由初评进入前12名的作品进行汇报、答辩,专家现场打分,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总决赛邀请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裴岷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胡钊芳,中铁大桥局集团董事长刘自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敏,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胡志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崔冰7人担任评委。
组图:大赛嘉宾为获奖作品及优秀指导教师颁奖
本次大赛历时半年,共收到作品266部,参赛选手人数达到1179人,其中博士生12人,硕士生288人,本科生851人,大专生28人。参赛选手除我国大陆及台湾等65所大学外,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等14个国家的大学生也提交了参赛作品。
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激烈而紧张的评选,《林间》最终以9.34分获得本次大赛的特等奖;重庆交通大学的《霁月》《“尔”桥》,以及华东交通大学的《穹顶之光》三项作品获得一等奖;北京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的《风荷举》、西南交通大学的《南海之贝》、长安大学钟强铭的《红海之桥》、东南大学的《琼州飞渡》、湖南大学的《千年弦歌》、河北工程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共生》六项作品获得二等奖。
“本次作品设计的关键词是场域和感动,我们希望设计一座功能纯粹、以人为中心的人行桥。”特等奖获得团队代表徐曼介绍道,“在最初的开题沟通中,我们发现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对桥的功能定义都迥然不同。当我们讨论桥这个词的时候,四川的同学会想到郁郁葱葱的竹林,新疆的同学认为桥是浩浩荡荡的空间跨越,上海的同学认为桥似乎只与忙忙碌碌的出行有关。在融合对桥的不同理解后,最终我们重新定义了桥的共识,认为其本质为沟通,即承载跨越、连接人心。”
为了寻找合适的语言去传达沟通的思想,《林间》团队从童年回忆的分享中找寻到了桥在沟通时应有的形式,绳子、口哨、摩托车......这些触动人心的连接物往往以最质朴的方式出现,而在古代,为了实现较大幅度的跨越,最简洁、最质朴的沟通方式是采用藤桥的形式。于是他们开始把目标锁定为最原始的藤桥,希望借藤桥的结构和形式,表达《林间》沟通的本质。
据了解,《林间》悬带结构是藤桥现代化的升级,不仅满足自古以来对跨越山谷的要求,也能实现未来城市楼林间的互通需要。桥梁的造型借鉴神经元交错而有序的连接形式,在细部构造上,竖撑、主索和横撑三者连接且传力明确;在宏观视野上,《林间》交错连接,给城市高空带来繁而不杂的沟通方式。
特等奖作品《林间》效果图
同济大学参赛代表现场讲解《林间》的创作设计思路
“如何通过最简单的形式实现通行是本次设计的难点。”徐曼介绍,“《林间》通过结构和造型的设计,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装饰因素,设计出了能够适应不同跨径的桥体结构。”看到《林间》的诞生过程及创意灵感,胡钊芳表示,《林间》结构简洁、受力均衡,作为跨越峡谷、跨越河流的桥梁都是比较合适的,细节上再加以处理将更好。同时,两栋高楼之间架设一座桥,在房屋已建设好的前提下,要进行锚固会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胡志坚对《林间》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建议:“一般而言,悬索桥的主缆与桥面系采用吊杆式受拉构件连接,通过吊杆的变形可以调节受力荷载,而《林间》把拉杆构件变成了压杆构件,这样会造成其受力特性上的很多不同。”胡志坚表示,如果让桥面进行铰接,桥面上拉杆可以与桥面系协同变形,《林间》的适用性可能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总决赛现场,除《林间》外,《红海大桥》《共生》等作品也凭借新颖的设计理念、独特的外形设计赢得了大赛现场评委及观众的特别关注。
《红海大桥》的创作灵感是也门战乱,桥址所在地点是曼德海峡。“地球上有美好的时光,也有糟糕的时光。现在我的国家处于比较糟糕的时光。今天是父亲节,我的家人正处在没有电、煤气,以及食品都很昂贵的环境,但我相信,美好的时光很快会到来。”来自也门共和国的穆达(Mahmood Salam)在现场表达了希望借助桥梁沟通的功能,实现祖国和平稳定的愿望。
桥梁的最高境界是友谊、沟通、和平。穆达表示,千年之前,古代丝绸之路为欧亚大陆带来了贸易繁荣,如今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亚洲与非洲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如果红海上有一座桥,那么此桥将连接所有国家,实现共同富强将不再是梦想。
除人行桥外,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的金宇涛团队为动物建造了一座动物桥,引起了大赛现场评委及观众的好奇。《共生》选址确定在冬奥会主要交通路段——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头道营至太子城公路廊道路段。通过现场考察调研,他们发现,张家口以前大力发展煤矿产业,大量开挖导致山体破坏严重。了解到上述情况后,金宇涛团队确立了以共生为主线,推动自然与理性协同发展的设计理念。通过营造出人与动物和谐交融,努力创造出最贴切自然环境的桥面设计,尽可能实现工程对动物的零影响。
作为本次大赛的技术支持方,裴岷山表示,本次来参赛的所有学生,都展现出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有的水平。长期以来,公规院一直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飞猛进,桥梁工程的技术发展必将进入更广阔的天地,这需要未来的桥梁建设者为中国桥梁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红海大桥》
《共生》
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作品展示
特等奖
《林间》
同济大学王傲、闵麟婷、王新月、梁枫、徐曼设计
【亮点】本着“Communication”(沟通)的设计理念,《林间》采用“变桥宽悬带体系”。变间距双悬带及变宽度桥面板的设计使得桥梁造型简洁,具有受力明确、施工便捷等优点,可适应于多种跨越环境。
一等奖
《霁月》
重庆交通大学郭启能、庄少琪、廖鹏、王赵渝、刘俊辰设计
【亮点】《霁月》选址于江南水乡,当地桥梁文化的丰富可以用“三步一拱,五步一桥”来形容。《霁月》立意于传承当地古拱桥的形态,以简洁线型传达当地桥梁神韵,重在突出现代建造技术与古代桥梁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一等奖
《“尔”桥》
重庆交通大学刘峻佚、张睿、底裴、曹长杰、隋蕴仪设计
【亮点】“尔”(lǔ)桥,以彝族“尔”(lǔ)文化为立意,寓意以龙和虎为图腾的英雄精神,取飞腾游龙轻盈翩跹之姿态,寓变化生发的力量于银白色的钢结构组合中。“尔”桥,不仅承担了交通链接功能,更是彝族特色文化的现代传承。
一等奖
《穹顶之光》
华东交通大学孙涛伟、李开银、李江琴、黄首浩、沈利兵设计
【亮点】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犹他州大峡谷两岸一场浪漫的婚礼,新人走过钢丝,在山谷的见证下深情相拥。设计者希望建造一座跨越峡谷的桥梁,让每个人体验惊险与浪漫。
(获奖名单详见中国公路学会官网)
近年来,BIM技术在我国交通行业的应用逐渐增多,并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公路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的行业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表示“鼓励设立BIM技术应用专项奖,推动BIM技术在公路、水运行业的应用”,引导BIM技术在我国交通行业健康、深入地发展,推进我国交通行业加快应用BIM技术。为此,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余运而生。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为特等奖颁奖
“交通BIM工程创新奖”颁奖现场
“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与信息化协同管理应用示范”“公路与城市道路BIM 云平台研发与应用”“BIM正向设计技术在复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东平水道特大桥BIM设计”4个项目,最终从2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首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特等奖,在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第四届BIM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论坛的现场接过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忠胜,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明先,长安大学副校长王建伟,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巨荣云、乔云、梅君,中国公路学会工程设计分会秘书长、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楚江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项目代表颁奖。颁奖仪式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主持。
首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从2018年12月正式启动,历时半年,经过2019年4月初评,5月复审答辩会,审核评选出4项特等奖,10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刘文杰曾表示,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BIM技术的研究、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将不断鼓励BIM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需在可视化、可协同、可模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真正实现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集成化和协同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品质、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的项目特点鲜明,创新程度高,并已在不同工程项目上有所应用,收效良好。
2019 年度首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 BIM 工程创新奖”特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人行桥是令人记忆犹新的地标,也是岁月里的记忆,它承载着历史的叮咛,散发着时间的温暖。世界杰出的人行桥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专业精湛的施工工艺、妥帖合适的材料元素和深刻丰富的文化创意,成为最贴近生活的交通风景。
6月16日,“2019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奖”颁奖典礼作为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的重要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颁发了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6个项目,以及特别贡献奖进行隆重表彰。江苏南京青奥体育公园跨河桥工程拔得头筹,斩获唯一金奖。广东广州科学城空中连廊建设工程、山东临沂蒙山天蒙景区人行索桥2个项目紧随其后,摘得银奖。“南京眼”青奥公园步行桥、美国爱达荷大道人许桥、重庆“一心桥”也脱颖而出,获得铜奖。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冬获颁世界人行桥“特别贡献奖”。
2019年年初,中国公路学会开启了“世界人行桥奖”的比选工作。通过世界人行桥奖的评选,促进世界人行桥创新和发展,鼓励世界桥梁新技术的试验和进步,中国公路学会致力于把“世界人行桥奖”打造成世界人行桥领域最权威奖项。此次“世界人行桥奖”由中国公路学会和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共同设立,重在奖励世界杰出人行桥的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主要技术人员。
螺旋钢桁架结构、互不相同的空间三维节点、白色与橙红的双色搭配……彰显着南京青奥体育公园跨河桥的与众不同。南京青奥公园跨河桥横跨城南河,连接青奥公园A、B两个地块的主场馆。
跨河桥平面位于S形变宽曲面上,桥宽14.4米至20.5米变化,设计桥型采用“波浪形”空间曲面钢桁架桥,为三跨连续结构。构思来源于青奥综合馆“长江之舟”的轮船造型,与船的整体意境一致,用起伏的桁架和曲线体现波浪的意境,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跨河桥设计针对桥梁的特殊位置和功能需要原创设计采用空间扭转钢桁架结构桥梁,桥梁造型和布置形式为本单位设计师原创,世界唯一。
为配合青奥会的主题特色,跨河桥涂装色彩突破常规的单色模式,采用双色搭配。白色与周边场馆建筑颜色协调统一,橙红色象征年轻人的朝气和奔放活力,鲜明独特的色彩设计充分展现了年轻时尚活力奔放的青年盛会的主题特征。
“你站在大山之巅,看万山红遍,看波澜起伏,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跨越,想到了通达,想到了修桥,你要建造桥梁,构筑心中的梦想,让芸芸众生自由来往。建桥,建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建桥。于是,你发起倡议,在全世界寻找最美的桥梁。你从大山走来,大山有你的情怀,你把目光投向世界,世界是你的舞台。”“2019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特别贡献奖的颁奖词如此动情地形容陈志冬。
陈志冬是当之无愧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掌门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创造了世界最长玻璃桥面人行桥、世界最高玻璃桥面人行桥、世界最高蹦极台、世界最陡溜索、世界首座空间索面大张开量空间索面悬索桥等世界之最。
2019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奖”颁奖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