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石氏伤科,以技服人专访曙光医院石氏伤科第五代传承人陈东煜教授

2019-08-02 01:57陈东煜
自我保健 2019年4期
关键词:伤科陈医生骨伤科

近日,小编的一位亲人不慎摔伤,CT显示耻骨支骨折。由于其已八十多岁的高龄,西医骨科认为不适宜手术治疗,让其回家吃药静养。这可苦了老人,持续的疼痛导致她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全家人都忧心忡忡。后来有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是石印玉教授领衔的石氏伤科的传承基地之一。于是我们带着老人慕名而来,找到了伤科主任医师陈东煜医生。

陈医生针对老人情况,采取内服外用中药加手法调整,效如桴鼓。渐渐地老人饭吃得下了,觉也睡得着了,身体一天天好转。这令本来不大相信中医疗效的小编,对此心悦诚服。心生了采访陈东煜医生的念头,邀约之后,陈医生爽快地答应了。由于挂号陈医生的患者特别多,这次采访是在其工作间隙断断续续完成的。

与石氏伤科的机缘

已过知命之年的陈东煜医生,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姥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耳濡目染,他自小对中医就很熟悉。大学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以后从事临床中医内科及骨伤科工作。1993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上海著名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之一石印玉教授,攻读临床中医骨伤科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1995年陈东煜来到了上海市中冶集团职工医院骨伤科,担任主治医师。在此期间他自觉西医骨科的基本功比较薄弱,就到上海市著名医院去进修外科以及骨科一年半,并在业余时间把西医《外科学》 教材反复看了好多次,直到“吃透”。这给他打下了很好的现代医学临床基础。但陈东煜不满足于此。

在马来西亚的“纯粹传统中医”临床实践

2002年,陈医生有一个去马来西亚学习工作的机会,于是他放弃了升职,选择出去深造。当时去了马来西亚传统骨伤诊疗中心。“我是作为中医的身份过去的,是不能用西药的。如果患者来看颈、肩、腰、腿痛的问题只能用中医的方法,主要是手法、针灸、热熏及简单的用很少的中成药。诊所里面有四五个医生,每天劳动强度很大,平均每天要看20个左右的患者,最高一次看28个人。并且规定每个人半个小时的推拿按摩手法手法、五分钟的针灸是不能少的,就是那段时间我把手上的指力练出来了。”陈医生回想起那段日子,辛苦但充实。

成为石老正式弟子的前后

2005年陈医生调回曙光医院的石氏伤科。几年以后,他报名考了石印玉教授的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全国考试,被录取以后就成为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石印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石氏伤科的第五代传人之一。

2014年,上海石氏伤科疗法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成为上海最具盛名的伤科流派。石印玉名老中医是第四代传人之一,到今天,70多岁的石老仍活跃在临床一线。陈医生是石老较早的一批硕士研究生。

陈教授说:中医有大家,中医在民

在陈医生的职业生涯里遇见过无数患者,其中一个患者令他印象深刻。“一天,有个40多岁的女性患了膝关节膑前囊肿来就诊,我们当时用手术把囊肿都拿掉。但是过了一两个月,患者又来了,说这个地方又长了一个,怀疑是上次没有切净。后来又仔细做了一次,术后愈合很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过了两三个月又长了,这时候患者不愿意再接受手术了。事情变得有点棘手。

之后,陈东煜回了一趟河南老家。顺道去了伏牛山玩,在道观碰见在当地给群众看一些跌打损伤、头痛发烧的道医。陈东煜在与道士聊天中说起了这件事情,道士一语点醒了陈东煜。“光开刀不行,这是病人的体质问题。就像患者为什么会患结石,因为他体内有容易形成结石的东西导致的;而这个患者从中医角度来说体质属于痰湿,所以容易在一个地方形成问题,要用草药来辨证施治。”陈东煜顿感醍醐灌顶。按照辨证施治原则给患者外敷除湿通络的药,内服通淋利湿益气汤药,前后一个月,就慢慢消掉,后来再也没长了。

“现在一些西医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体质问题,一个肿瘤被拿掉后可能还会长,实际上我们要用药把他的体质改善过来。”后来他触类旁通,不断研究一些病例,把方法扩展到其他患者身上。这种方法与石印玉教授不谋而合。陈医生是一个不断思考的医者。许多疾病的本质,尽管外表掩饰得不露痕迹,但他可以洞若观火直中要害。

传统师带徒方式是发扬光大中医的重要补充方式

2018年底,上海颁布了《上海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国家中医管理者经过近几十年中医药发展认识到师带徒传承中医方式是发展中医事业,传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不可或缺的的重要补充。采访的时候,陈教授旁边抄方的徒弟季艳萍就是跟师学习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亲眼见证了陈医生是怎样对待患者的,精湛的技术和发自内心的对患者疾病痛苦的关心。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慢慢学习掌握,但对待患者的交流关爱只能通过跟师随诊时的言行举止去观摩体会学习,这种感觉通过书本很难学到。

对他来说,学无止境,直到今天他仍定期跟师侍诊。“我们三年跟师毕业以后按说就不用再跟着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在过去学一个东西,不跟老师十几年怎么能学成呢?我个人也是出身中医世家,我姥爷是中医。这种熏陶对我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传承。传承的过程承载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技术,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领会和继承,所以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师带徒是政策更是责任。

猜你喜欢
伤科陈医生骨伤科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论津沽珍本《正骨秘法》挖掘整理对后世津沽伤科推拿的贡献*
古稀村医陈守田:健康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邵氏“芒针心法”伤科临证撷萃
看我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列车上救人被索要医师证,这事儿怎么看?
石氏伤科:正骨传奇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爱情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