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常见慢性眼病病人信息化管理研究

2019-08-02 03:01叶正强邵骏王夫清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眼病病患者眼科

叶正强, 邵骏, 王夫清

(复旦大学 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上海 200031)

0 引言

面对慢性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健康中国战略的统一指引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积极鼓励并完善慢病管理模式,促使慢病管理能够科学有效地推进[1]。

我院创办于1952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拥有国家卫健委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并建有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实际开放床位374张,具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特聘和讲座教授等师资力量,具有高级职称医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等累计200多人,为常见慢性眼病的管理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及资源支撑。

1 研究目标

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移动电子产品已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了“低头族”。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用眼越来越频繁,致使眼科就诊病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对慢性眼病患者来说,病人往往难以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缺乏信息化工具及时和医生进行互动,致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弱、治疗缺乏持续性,当医生给患者设定个性化治疗目标后,也难以有效地跟进随访,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无法得到有效追踪,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我国慢性眼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眼病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3],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管理慢性眼病已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旨在以慢性眼病患者为中心,实现基于互联网、智能终端的眼科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与医患交流,提高眼科慢病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眼科医师对慢病患者的随访能力,探索慢病随访的新模式,增强科室临床科研数据管理能力。

2 研究方法

结合我院信息化现状,针对眼科临床医生诊疗模式,以及眼科慢病患者的管理特点及治疗过程,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眼科慢病管理的应用研究,设计适于互动式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慢病管理信息系统,满足眼科慢病管理的需求,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

2.1 系统业务架构

系统业务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业务架构图

系统架构划分为数据层、服务层、业务层、应用门户层以及标准与规范体系和运维与安全保障体系。数据层基于医院现有的临床数据中心,整合本院HIS(Hopsital Information System)、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等系统数据,参考HL7 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 (RIM)模型,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临床数据仓库(Clinical Data Repository, CDR),整合个人基本信息、医嘱处方信息、病史记录、检查检验数据、体检信息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也可对接医联平台,调阅患者在其它医院的相关信息,为医生诊疗方案制定、随访等提供支撑。随着患者数据的不断积累,可进行人群样本数据的进一步挖掘,构建眼科专病数据库,为临床科研提供支撑。同时,基于医院现有集成平台,统一接口规范,实现慢病管理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满足系统拓展的要求。

服务层提供基础服务及后台管理功能,基础服务包括音频视频服务、消息服务、第三方服务、IM服务、缓存服务等功能,后台管理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分析、配置管理、安全审计以及作业管理等功能。

业务层针对慢性眼病的特点提供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患者健康管理、医生协作、随访管理、医患互动、眼科慢病评估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根据系统用户的角色,提供患者应用和医护人员应用,患者端支持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应用,实现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在线咨询等功能,医护人员可通过PC端及手机APP,查看患者病历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随访方案等;此外,也支持医护人员之间开展基于IM的即时通讯。

2.2 系统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采用集中部署方式,按照三级等保要求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运营商网络与医院内网通过专线连接;医院内外网通过防火墙或网闸隔离;医院网络与移动 (Internet Data Center,IDC)机房之间通过专线连接;移动IDC机房的互联网防火墙、入侵防御、核心交换机、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防火墙采用一主一备的模式,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患者数据只能在有权限的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保障患者数据的隐私。

支持Web Service 以及基于 XML 的信息交换技术,支持数据实时同步、组件化开发、故障集群与转移、消息服务等功能。基于集中式的部署模型,采用独立于原有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4]。

3 研究结果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常见慢性眼病管理系统支安卓和iOS跨平台操作,具体实现如下功能:

3.1 患者健康管理

围绕患者全生命周期,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关键生命体征、日常生活习惯、全周期病程记录、管理随访任务数据。患者登录后可在线添加并管理自己的常见眼病信息,比如门诊、住院、检查、检验报告等自主录入,系统自动将相应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加以保存。患者通过让医生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可以让医生查看自己的病历信息并设置有效期。患者信息分享二维码界面如图2所示。

3.2 医生协作

协助不同学科的医生团队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围绕某一患者进行评估观察、随访管理、课题研究等,通过随访协作、病例共享、患者组管理,完成患者健康管理、课题研究、科研教学等工作。

3.3 随访管理

图2 患者信息分享二维码界面

医生登陆平台后可关联查看患者的病程、病历信息,包括在本院以及院外的数据,根据患者信息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包括用药计划、复检计划、饮食注意事项等,并提供适当的日程提醒给患者以提示,以免遗忘任何重要的治疗、康复程序。

3.4 医患互动

以慢性眼病患者健康管理为目的,开展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主动提醒、健康宣教,患者可进行在线的疾病咨询,医护人员将尽快地针对个别性问题提出专业的指导和意见,建立长期有效的医患关系,从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复诊率,提升医院、医生建立品牌效应。医患互动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医患互动界面

针对异地患者,可将其检查检验报告通过患者应用端上传至平台,平台审核通过后,主管医生通过手机端就能查询患者上传的临床症状和各类检查报告[5],及时处理患者,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尤其对异地康复阶段的患者而言,也可避免往来医院的奔波。

该模块建有患者社区,患者与患者之间能够进行交流沟通,患者可分享自己的康复经验,以便其他患者参考。系统可对接眼科专病知识库,患者输入问题后,系统可给出相应参考建议,提升慢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5 慢病评估

包括用药评估及患病风险评估,用药评估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给出针对性的禁忌或风险提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可针对病情相似、用药方案相同的患者,统计、评估其治疗效,比如用药周期、用药后的副作用等,也可对病情相似、但用药方案不同的病例通过统计分析评估其疗效,为治疗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提供支持。患病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问卷等工具,以开放的方式发布在患者微信端,以便用户填写,系统可针对用户提交的数据自动评估常见慢性眼病患病的风险。

3.6 统计分析

可进行慢性眼病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患者疾病统计等功能,支持多维分析,并提供不同的图表展示,为慢病管理、流行病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 总结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用于眼科慢病管理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便于随访的开展和治疗方案的调整。本研究实现了眼科慢病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医院眼科的专科优势,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辐射更大范围的人群,将高端的专科医疗资源延伸至合作单位、甚至基层,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随访追踪,确保患者在院外或者居家期间都能坚持治疗,注意用眼健康,从而提升眼科慢病管理的效果。

猜你喜欢
眼病病患者眼科
本刊征稿启事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眼睛太突出可能是病
TOP10遗传性眼病防治应引起重视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眼开眼闭查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