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
1.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束缚,创新意识不足
一些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时间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会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难以打开自己的思维去进行英语教学的改革,从而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效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由于英语是高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并且是高考考试科目之一,高中英语教师在迎合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之下,更多的注重的是学生的拼写能力以及语法上的一些技巧。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往往片面地、一味地向学生讲授一些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或者是常规的默写单词、读单词,长此以往,固化了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学思维,难于突破创新,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以及能力的拓展。
1.2 课堂主体不明确,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大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和技巧,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去接受老师讲授的东西,有的甚至都不理解,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英语教学的主体其实是学生,英语教师应当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主导者,从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来看,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地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英语课堂气氛沉闷。不仅如此,高中英语教师除了提问单词的拼写和课文的背诵之外,很少与学生开展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与新课改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
1.3 片面注重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忽视其学科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学生通过英语课堂所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英语考试或者是高考中较高的分数,而应该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家将英语放入教学科目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师片面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的技巧和单词、语法的枯燥内容,较少锻炼学生的对话能力以及英语思维,对高中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少之又少,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换句话说,当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失去了高中年段设置英语课程的本来目的和意义。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2.1 树立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已经固化了的呆板的英语教学观念。认为英语教学就是应该以英语课本为主,把教学重点放在单词的拼写和语法的记忆上,这种教学观念是不正确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思维模式,勇于打破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为广大高中生呈现出一个高水平的英语课堂。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变化。
2.2 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以及思维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他们对于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转变自己在英语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不仅如此,高中英语教师还需要提高教学技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英语语法和单词拼读。高中英语教师只有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够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如想办法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想要去学习英语。
2.3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主动从应试教育的固有思维中脱离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译的能力进行培養,利用做阅读理解和小组对话的方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上升到感情层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以及文化,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科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3. 总结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科目,它既是一门基础型的工具学科,又是与历史、地理相贯通的人文学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立足于当前的教学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法,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其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