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明
晨练后,李海像往常一样,赶到一家售卖理疗仪等保健器材的营销中心听课。彼时,营销中心并不算宽敞的房间内,已经坐下了20多名老年人。记者走访发现,像这样的保健品营销中心,多散落于偏僻的街道上、社区的民房里。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41亿。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过着独居或没有子女陪伴的生活。孤独,没有方向感,让很多空虚的老人产生了各种依赖,不断地陷入不良商贩精心设计的圈套中。
热衷保健商品的老人们
装修简陋的偏僻商铺或居民楼民房内,墙壁上张贴几张保健品宣传条幅,一个电子黑板或白板前,摆放着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的板凳,角落里再堆积一些大米、白面、鸡蛋等形式各异的赠品,一家某品牌保健品的营销中心就开张了,顾客们是来自附近居住的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前往保健品营销中心听课的老年人或是身体抱恙,渴望保健、治未病;或是贪图便宜,想以低价购买高价物品;也可能是因为单纯的寂寞,想找一个能和同龄人接触沟通的场所。
在一家推销某品牌口服液的保健品营销中心听课已经半个多月的张建芬,近几天来一直被营销员单独谈话。原因是听课的20多名老年人中,就她到现在一份保健品都没有购买,“再不买,他们就不让我来听课了”。
今年67岁的张建芬,老伴去世多年,孙子暑期开学读初一,不需要她再接送。“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无所事事。”张建芬说。
张建芬告诉记者,她并不富裕,也知道这些保健品大多没有效果,但让她坚持听课的原因,是能和众多的同龄人在一起。“如果现在再让我回到那个冰冷的屋子里,一天天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宁可花钱在这里。”
纠结了一晚后,张建芬拿了2000元钱,蹬上三轮车奔向小区内的那家营销中心。这是购买一份保健品的最低数额。
在营销中心听课的众多老人中,像張建芬这样理智的人并不多。69岁的李海就是众多听课的老人中极具典型的代表。
李海有退休金,子女工作也不错,老伴去深圳的女儿家帮忙带外孙女已有半年,独居在家的他以前经常和同龄的老人在小区下象棋。“大概两个月前,有个年轻人给我们发传单,说是到旁边的保健中心听养生课,就能免费领取鸡蛋,听够15个课时就可以免费获得颈部康复仪一台。”带着几分怀疑,他们收起了棋盘,如同小学生一般,每天按时听课。李海胆固醇高,平日不吃鸡蛋,但免费获得的东西,让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如今,老人的厨房里鸡蛋已经积攒了百余枚。和鸡蛋一同积攒下来的,还有颈部康复仪、电疗毯、按摩椅和数十盒各种品牌的保健食品。
李海告诉记者,这些理疗仪和保健品,都是他两个月间的听课所得。“外面市场上想把这些买下来,没个四五万你都甭想!这还是小孙照顾我们,给我们从内部渠道拿回来的,一共才一万多点。”李海口中的小孙,是一名营销员。
李海说,他趁着营销中心搞活动,把明年的保健食品都买了下来。
专家教你如何防骗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告诉记者,2018年上半年,有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中老年人的网络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中老年人遭遇到最多的诈骗类型就是保健品诈骗。
陈士渠称,我国批准了27种保健食品功能范围,但从这27项功能来看,一般是辅助、改善、调节、促进,绝不能直接起治疗作用。虚假的保健品或者养生品除了骗取中老年人的钱财以外,最可怕的是会传递错误的养生观念,有时候延误病情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对如何避免保健品诈骗,陈士渠表示,首先老年人要打消“花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其次是老人自己拿不定购买主意时,可以向儿女征求意见;再次是生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不要轻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药”;最后不要相信陌生人对你无缘无故的小恩小惠,不要相信有人说自己被治疗好了的说辞,也不要觉得拿了小恩小惠就一定要购买产品。
对此,社会学者彭秀良也表示,面对花样繁多的销售骗局,单单依靠老年人自身根本无法防范。在日常生活中,子女的关爱、陪伴是第一位的。其次,社区组织也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多组织老年活动,弥补老人脱离工作后的空虚状态。司法部门加大对非法销售的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老年人被骗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