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同超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因头晕、肢体轻微无力或言语不清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通过头颅CT或MRI(磁共振)检查,被确诊患有“腔隙性脑梗死”。那么,腔隙性脑梗死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等部位的直径为100~400微米的深部小动脉梗死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微梗死。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被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了腔隙,梗死灶直径多在0.2~15.0毫米。
腔隙性脑梗死是如何形成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该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小动脉硬化。人到中年,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这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下降。当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叠加时,容易出现小动脉闭塞,诱发腔隙性脑梗死。另外,糖尿病对微小血管的不良影响也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50%以上的纯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是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当存在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时,同侧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概率增加。
得了腔隙性脑梗死会出现哪些症状?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发生的部位,可谓多种多样,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临床上较有特点且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类型:①纯运动性脑卒中:最常见,患者以肢体乏力、行走不正等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②纯感觉性脑卒中:患者以偏身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而手、脚活动不受影响。③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言语不清,手的精细动作欠灵活,口角、伸舌偏斜等。④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患者表现为一侧下肢无力比上肢重,或步态蹒跚如醉酒样。因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轻,持续的时间较短,常被患者及其家人忽视。
哪些检查可以明确腔隙性脑梗死?
除了做常规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检查外,可以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另外,还可以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明确颈内动脉系统情况,协助诊断。如颈部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血流速度是否有改变,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等等。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血管介入造影检查。这些检查对制订以后的预防措施很有帮助。
如何治疗和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多较轻微,常在2周内恢复,但是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有上述因素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言语不清、肢体运动不协调等表现,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速度,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复发。所以,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以便能及早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对这些病只要经过有效的干预,如降压、降脂、控制血糖,并远离吸烟、酗酒、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如果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或血管狭窄,還应坚持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以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