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龙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 青岛 266112)
“观察叶片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本章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观察叶片的结构以及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部分内容。
教材中首先呈现了蒸腾作用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这样的设计虽然能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并思考落叶背面和正面朝上的几率是否相同。学生大胆做出猜测后,进行验证实验。在验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并思考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等的分析判断,最终得出落叶背面朝上多。接着继续提出问题: 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让学生主动去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是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导致了落叶背面朝上多。解决了该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叶片上下表面有气孔,并且气孔与表皮相通。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明了“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水分”。接着师生继续探究气孔张开和闭合的原理。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 能够从情境中梳理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证据、数据;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的分析、判断,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2) 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命观念。
(3) 通过自主的合作探究,获取知识,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幅裁判抛硬币决定场地归属的画面并提问: 实际生活中,硬币落地时正面和背面朝上的几率几乎相同。如果把硬币换成落叶呢?
设计意图:“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问题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3.2 现场模拟,一起见证实验结果 准备好40片法国梧桐叶片。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吗?你会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最终得出落叶正面还是背面朝上多?只用一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就能得出结论吗?
表1 学生设计的用来记录落叶朝向几率的表格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的本质即“寻找解答疑问的信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获得事实和证据等信息,并通过分析信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围绕“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3 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观察叶片的结构” 继续提问: 大多数落叶为什么都是背面朝上呢?是偶然还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是其他植物的树叶落下来也都是大部分背面朝上呢?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接下来,你会怎么进行探究呢?
设计意图: 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既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又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从情境和问题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3.4 动手制作菠菜叶临时切片,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学生介绍经验。注意: 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学生会发现因为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落叶大部分背面朝上。情境中引发的问题,最终在这里得到了解决。同时在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学生又发现并提出了新的问题: 叶片的上下表皮上有很多气孔,这些气孔与表皮相通。气孔的形态和数量是怎样的?气孔开闭的机制是怎样的?随后引导学生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气孔的结构和数量。并制作浸水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保卫细胞的形态。
设计意图: 为学生进一步熟练地练习徒手切片以及使用显微镜观察创造条件。在探究的同时,让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并尝试继续解决问题。
了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一部分植物下表皮气孔数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菠菜叶下表皮气孔的结构,推测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结合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含水量的关系,尝试说出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交流能力创造条件。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情境中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解决问题,再从探究中提出新的问题,继续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源于生物本身的魅力而生发的深层次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