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海 段金龙 周颜 李卫东
摘要:《VB程序设计》是本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编程入门课程。文章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结合VB课程教学目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模式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66-02
一、引言
《Visual Basic程序設计》(简称VB)是河南工业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编程课程,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本校计算中心统计数据表明,本校绝大部分文理类专业将VB作为本科生编程类通识课程的必修课。VB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VB课程学时有限,内容繁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不及格率一直居高不下。在VB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VB课程本身枯燥、抽象且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一直是本领域授课教师探讨、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VB课程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填鸭式”的灌输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1]。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如何引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由于计算机机房有限,VB理论课程与实践上机课程严重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应用、掌握所学知识。实践上机操作时所学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巩固,面对计算机时甚至不知所措,进一步恶性循环,彻底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VB课程教学目前基本沿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法。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对课程授课内容做了精心准备,制作各种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在学习VB之前也满怀期待,非常希望能学好这门课程。可是当教师满怀希望和激情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VB程序设计的语法理论、命令按钮等知识时,常常看到的是学生迷茫的双眼和不知所措的表情,或者是课堂提问时一问三不知甚至对反复讲解的问题依然一无所知的情况。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原本担任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承担全校专业计算机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担部分非计算机学生的基础课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负担和压力[2]。学生数量的增加,给学校教学设备资源也带来很大压力。河南工业大学大部分专业采用大班上课,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师也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三、VB课程教学目标
VB是河南工业大学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使用教材为曹利培等[3]编著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可视化界面的开发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常用算法以及常见应用程序的开发,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计算机素养,激发编程兴趣,为以后结合本专业进行软件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四、VB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VB程序设计》教材框架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多年学习和教学实践基础,以及担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一些针对VB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优化VB教学内容
河南工业大学立足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本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优化和简化课程内容,将原来的54学时缩短为36学时,其中教学理论学时由原先的36学时缩短为18学时,实践课程学时保持不变仍为18学时。授课过程中,缩减第8章鼠标与键盘、第9章数据库应用、第10章文件的相关授课内容,重点放在VB程序设计基础、控制结构、数组等相关核心内容上,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框架及应用。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应用能力,实践课程根据授课进度灵活安排,保证学生能够及时理解。
(二)改革教学模式
1.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长时间的静态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学生处于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状态,以此保持学生的专注度。建议采用案例引导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出相关知识,在典型案例中超前使用控制结构,引出基本概念,快速掌握基本语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淡化烦琐的语法规则,把算法、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难以理解的算法通过动画演示加深理解。界面设计中,重点介绍最基本的控件,掌握使用控件的要点,其余控件简要介绍,触类旁通。
2.加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OBE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知识为中心,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把学生请上讲台,把知识点分解给学生,并在上课前5—10分钟安排学生讲解相关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乐于主动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课后反馈,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本身具有压力和动力,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能力。
3.实验教学中,强化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围绕课程内容凝练与整合基础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建立基础知识与教学案例的对应关系。其次,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基础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根据专业或个人兴趣自行选题设计,制作出个性化案例。实验设置灵活,结合案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重点不仅是正确获取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对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的兴趣明显提高,能根据兴趣或专业进行个性化编程,并通过努力实现它们,师生互动交流明显增多,学生编程能力明显提升,加深本课程对后续学习和解决专业问题的作用。
(三)加强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VB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专业差异大及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4]。为不断提高对全校非计算机专业VB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应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师资力量建设,加大硬件投入,河南工业大学近年来已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软硬件配置及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期提高VB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本校每学期定期举行VB课程的集体备课,结合各专业课程目标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以及重难点进行集中讨论,并对课件和教案进行讨论和编写,按照专业进行差异化授课,同时要求新进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8次。这种集体备课和听课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时掌握VB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五、结语
VB是河南工业大学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在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本文对VB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一些思考,旨在寻找更适合不同专业本科生学习发展的理想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艳芬,张江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93-194.
[2]苑迎春,董素芬,徐静.“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1):45-50.
[3]曹利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马爽.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分析[J].好家长,2015,(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