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 李哲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促使我国社会对当前的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需求。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对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研在国民社会发展发挥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总述。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75-02
一、行业特色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行业特色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产学研”和“协同创新”。首先,在“行业特色型产学研”这一个大的层面下又可以单独分成“产”、“学”、“研”三个小方面。其中“产”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一些以生产各类商品来打到其盈利目的企业,在本文又特指一些代表行业特色的企业,例如石油企业、农林企业、食品企业、纺织企业、化工企业等;“学”主要是指具有行业特色型的高校,例如石油院校、农林院校、纺织院校等一系列高校,同时也包括经过在行业特色型高校中的学习并且具备了某些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在本文中尤其特指一些有行业特色的高校中就读的行业特色专业的毕业生,例如石油工程专业、食品与安全专业、园艺专业、化学化工专业等一系列专业;“研”顾名思义指的是为促进某些行业特色型产业获得更好发展而进行的产品改良及创新活动的专门的科研机构。其次,在“协同创新”这一层面上也是具有其自身基本内涵的。“协同创新”是指各个创新主体将各自独特具有的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彻底摧毁存在于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障碍,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社会资源在社会内部自由流通、自由合作,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行业特色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行业特色型院校建立初期是属于国家各部委直接管理的,所以,在政府统一的正确引导和管理之下,再依靠自身所独有的行业特色优势,使得其在各自对应的行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行业特色型高校同各特色行业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一些高校承担着为特色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为行业提供了大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管理人员,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自从20世纪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这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管理权由国家各部委转入教育部或者各省市地方上。由于缺少了行业政府部门的统一引导和管理,使这些特色型高校与行业内企业结合的紧密度逐渐变弱,以至于这些特色型高校由理论与实践并重逐渐变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的出现。在这种大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需要尽快调整自身发展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现有效的产学研结合,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行业特色型高校大部分被划归教育部或地方各省,脱离了原国家各部委的领导,与行业内企业的联系也没有之前那么紧密,导致了原来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渐瓦解,产学研合作的关系也逐渐淡化。从而,出现了部分企业开始不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因为实习生生疏的业务技能会容易造成混乱甚至生产事故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企业在勉强接收实习学生时,有时还会提出收费要求,或提出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实习效果。
三、新时期我国行业特色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究
1.“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为进一步开展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特色型企业的全面合作,整合各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人员、设备、资金等资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一个良好的沟通在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起着关键作用。原因如下:首先,沟通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充分而良好的沟通对话,校企能够直接且及时做到各自信息的互通,并保证对方准确无误地理解、执行,从而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前提保证;其次,一个良好的沟通能够使校企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利益共享,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把切切实实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罗列在行业特色型高校和行业特色型企业面前,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各自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2.“高校与高校”合作模式。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我国的某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行业优势以及社会资源开始出现了淡化甚至丧失的现象。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创新积极性下降、科研动力缺乏等问题已经对我国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基于此,行业特色型高校须开展与其他高校的全方位合作,打造“高校与高校”合作体系。首先,要加强各高校之间跨学科交流与研究,打造一支协同创新的产学研交融的科技团队,联手解决科研瓶颈;第二,行业特色型院校要明确自身定位,维持并发挥自身特色学科优势,与国内外相关高校展开积极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国外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各自领域的交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在该领域科技前沿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特色领域内的科研水平。
3.“高校与高校学生”合作模式。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还要使高校未来前途与高校学生的未来前途挂钩。首先,高校应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用学分和奖金的方式来鼓励在校大学生在行业特色领域的创新活动,为想要进行创新活动的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科研设备、科研资金等硬件条件;其次,高校也要多方面立体发展,在保持特色学科优势的同时,加快推进基础学科建设,培养全方位人才,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也必须认真学习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老师作为相关课题带头人,努力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争取在校期间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为母校带来更多的荣誉和名望,实现“共赢”。
四、结论
针对在当前情势下的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高校学生专业素质过硬但通用基础性不强、科研机构多注重理论研究而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科技的经济效益等问题,需要我们必须从这三个创新主体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彻底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目標,从而推动社会更快更好的进步。如从企业方面来看,要转变自身观念,重视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加科研经费,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科技实用型人才;从高校方面来看,高校的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方面人才来适应企业的需求;高校也必须在发展行业特色型专业的同时,加强其他学科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完成由单一型人才向全面型人才的转变;从科研机构方面来看,科研机构要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实行科研奖励制度来刺激科技发展,科研人才要把科研重点从理论研究向科研实际应用倾斜,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简世德,彭婷,周姝言.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2]朱箭容.论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学理论,2014,(35).
[3]吴菱蓉.育人视角下的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33).
[4]蒋庆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
[5]陈鸿海,王章豹.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