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阁
在遇见张志伟之前,就听见有人评论他“经历60年风云际会,半世纪丰富人生”。这经历和际遇让他的社会身份也十分多元,金融家,企业文化顾问,中法当代艺术中心主席,大学生艺术博览会组委会主任……目前他更喜欢艺术家这个身份。其实最重要的是,他是艺术金融板块、也是中国机构收藏艺术品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605万元拍下《毛主席去安源》足以在中国金融史和美术史上画下一个印迹;他也是中国最早为银行系统建立起艺术品科目的人;第一位为银行大胆入藏足以建成一座顶级美术馆的人。见了面后却觉得有一个字足以概括他这半生——“勇”。然后会想起东汉许慎在《说文》中的解释: “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恿。”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里“勇”与“智”总连接在一起,张志伟散发出来的那种强大气场正是这两者合一。张志伟自己也说, “习惯了勇往直前”。
勇,一个历史瞬间
1 995年,时任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行长的张志伟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当年在中国嘉德拍场上那次举牌,堪称有跨时代意义的举。竟然创造了个足以载入史册的破冰瞬间,自己也成为了银行界和艺术界的段传奇。
张志伟是1 977年国家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后第批考生。全国570万人参考,仅录取27万人,他有幸22岁时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读经济专业。
27岁毕业时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从1 984年始,历任支行副行长,省分行办公室主任、城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主要负责人等职务。
1 995年正好是艺术品拍卖刚刚兴起,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成立不久,因为张志伟对文化艺术情有独钟,接触了大量艺术品,积累了段很良好的艺术史知识系统和顶级眼学。同时因为国门的开放,他也有机会去到瑞士、法国、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参观学习,发现很多银行的接待室或者咖啡区都放置了艺术品真迹,深入了解下去还发现这些银行还有艺术品科目,而这个科目下面会有两个分支: 是银行内部入藏,建立明晰的收藏体系;二是帮助客户建立体系做财富规划。
他突然发现原来艺术品的财富因为承载着文化内涵,它的价值永远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时间的久远其价值越来越高。只要有艺术品在,就能够随时变现且荫及子孙后代。
有了这些认知,张志伟就在那年嘉德拍卖邂逅了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这幅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 921年)并举行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1 922年)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样的地位。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幅油画”,并有大量变成雕塑、像章等其他呈现形式,可谓创造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当他第眼看到这幅作品真迹时已经被强烈震撼——毕竟真迹不同于日常印刷品,同时也让他产生了强烈的直觉:这幅画的未来价值不可估量!必须入藏!
他只是想通过收藏此画要让后人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当时并不知道此举提前10余年开创中国机构收藏艺术品之先河……
在最谨慎的金融系统,要在没有先例参考的情况下,“吃螃蟹”真是难如登珠峰。于是张志伟将想法上报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经过特别批准,总行同意了他的申请。最终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落槌以605万元成交。1 995年的605万元已经是天价,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14年后此画已经估值达到几个亿了。
张志伟认为他自己是遇见了艺术品拍卖的个黄金期。由此开端,他在1 995年至1 999年四年间,为中国建设银行入藏200多幅艺术品,其间包括所有 线的近现代大家——从晚清的吴湖帆、吴昌硕、康有为、林则徐等到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张志伟的入藏标准非常简单,就必须是线名家和有故事。 线名家意味着如硬通货般保值,有故事则代表着文化内涵。他记得曾经有件启功的作品,品相并不好,甚至纸面上有黄斑,但是却最真实地记录着启功段逸事与当时的心情,张志伟也因为这个特殊的故事而入藏。
在这四年里,他最遗憾的是与傅抱石的《丽人行》擦肩而过。当时张志伟将拟购《丽人行》报告总行,总行复:可买,但购价不能超过1000万元。最终此画在中国嘉德拍场以1078万元成交,建设银行痛失此世紀巨作。后来张志伟很幽默地说,现在的傅抱石人物是人值个亿来计算的,《丽人行》可是有堆37个人啊。
“回想起来,这200多件艺术品的积累已经足以构建出一间顶级美术馆。”张志伟很自豪地说。
勇,众生的面孔
张志伟那时候并不知道艺术的感染力已在深入骨髓之后,终有天会形成爆发力,让他勇敢拿起画笔, 开画还是挑战肖像画。
其实在写实世界里画人物最难,因为人对自我太熟悉,就算个完全没有任何艺术基础的普通人,都可以判断幅肖像画的好坏,不仅仅是在于像与不像,还在于是否“有神”。张志伟其实更爱写作,但是认为文字还是有诸多束缚,而艺术表达更自由。
为此张志伟特别感谢父亲给他在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引导。他的学霸父亲早年就读于香港大埔皇家官立师范学堂,香港沦陷后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东江抗日纵队港九大队。父亲让他从小练习书法,于是他几十年中从未放下毛笔。这样智与勇都要兼修的家庭教育也给了他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
“我曾经上山下乡当过农民,乡村教师,又当过工人,后来在地方当过银行领导,当过民营企业集团总经理,人生的经历告诉我,这个社会仍有很多不公平现象,而这些不公平,随时就在你我的身边,只不过,你看到或听到不想说出或者不想指出罢了。当我拿起画笔时,想寻找创作的方向时,我马上就想到了那些众生相。”张志伟这样解答他为什么会勇于挑战肖像画。
于是在他的作品里会大量看到夸张、扭曲、实则本形的人物,他想反映扭曲的现实,民生的艰辛。他更愿意用绘画语言来表达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安宁与喧嚣,只要是真实。于是他生命中经历的那些无数形形色色的大人物、小人物的众生相便成为他画作中的主要元素。
今时今日,中国艺术界风起云涌,各流派、学派、画派,龙飞凤舞、鱼龙混杂。张志伟笑称,当下中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群何止千万,但是很多只停留在技的层面,更要受各自生活的限制,而他已经跳出了各种约束,可以专注地去表达内心。
他的绘画技法和细节处理具有十足的独到个性,他的每幅画里都会隐隐透露出种稀缺的人文精神以及来自这种精神的张力,能让欣赏者久久驻足深思。
张志伟为此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依据,他认为视觉艺术里最有价值的是创造力。但创造力不是割断传承与继承,对于技艺、笔墨、色块等,还是师古借鉴,饱读百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在这个基础上,有创造力的作品,其内容有灵魂支撑,有人文人性底线,表达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灵追求。
如果作者内心追求、企盼、向往的东西,自己不画出来,而是去画些自己没有感受、缺乏思考、毫无体验的东西,其作品定不会有生命力,只会显现出苍白呆板、无精打采、千人一面的缺乏激情的平庸之作。
另一方面,画者要置身历史、置身现实,找寻人性的自然属性予以表现、表达、讴歌。这样的作品,创造力便转化为作品的力量,才会建立起独立的个人风格特色。
将作品作为商品经营,便是与艺术创作分道扬镰,充其量只是技巧表演,只是不断重复或不断模仿的技工。
在过眼太多名家作品之后,张志伟认为视觉艺术创造力的水准高低与否,与作者的思想境界、阅历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而与学历文凭没有多少关系。艺术教育如果不跳出思想桎梏,仅仅是技巧培训,便培育不出真正的艺术家。
在他眼里,视觉创造力是文化的创造力,是人文精神的创造力,是人性进步的创造力,是历史发展的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创造力,是不朽作品诞生的创造力。
勇,东西在此汇流
其实艺术也回馈给了张志伟珍贵的礼物,让他看到艺术的感染力既可以跨越时空,又可以达成无国界交流。
2018年是他的人生的个大转折。法国时间2月17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二。“艺术尚邦”系列活动的重彩戏——张志伟个人画展在尚邦市西蒙美术馆开幕。尚邦市位于法国的中南部,属于纯正的法国高端生活区,城市整体的审美也相对挑剔。
开幕那天刚好大雪,策展人告诉张志伟,这样的大雪法国人通常不出门,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排成了长龙,300多人同时挤满了展场。他们或凝神注视,或低声与同伴分享见解,或与作者展开讨论,场面甚是热烈。法国当地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中法文化交流盛事。对张志伟而言,能够让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法国人冒着大雪前来观展,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被读懂,本来就是种多么难得的认可。
到场的嘉宾包括法国上卢瓦尔省的省议员娜塔莉鲁塞、尚邦市市长艾琳娜沃基耶女士及四位副市长、国际设计之都圣埃蒂安设计城的负责人嘉艾尔苏比洛以及圣埃蒂安市大都会博物馆的负责人,出席嘉宾还包括从巴黎赶来的巴黎美术学院知名教授文森巴瑞和塞尚曾孙女、家族艺术唯传人玛丽罗兹等法国著名艺术家。
说起玛丽罗兹,张志伟与她曾结下段友谊。或者说玛丽与张志伟,其实有某些相似的艺术观念,
如今的法国艺术最火的是装置艺术、影响艺术以及行为艺术,而传统的架上绘画则沦为“非主流”。玛丽还是坚持艺术是表达内心的手段,坚持对架上绘画的热爱,至于它是不是流行,是不是能卖出高價,她认为这并不重要。作为艺术家,她当然希望她的作品得到认可,但是她不会为了高价去画画。就如同塞尚当年成为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先锋画家,她也是同样不跟随艺术界的主流,而是坚定“从心”的创作信念,坚持“我画故我在”。
从法国相遇,到中国之行,张志伟与玛丽探讨艺术,常常聊起她的曾祖父,聊起她的曾祖父如何为了追逐艺术,孤独却重情, 生离群索居。玛丽自己传承了塞尚的艺术精神,却走的是完全不同于祖父风格的路。玛丽向他讲述的保罗塞尚,有些故事鲜为人知,既充满了人情味,却又有点疏离感。更由于玛丽是塞尚的后人,其对塞尚及其自身的评价毋庸置疑有着独特的视觉。比起谈论塞尚个人,她更加乐意跟大家分享其对塞尚画作的理解。因为玛丽说:“我想他应该更喜欢跟画作呆在起,他倾其生专注在绘画上,犹如种深深的信仰。”
因为这种深深的信仰,两位呆在起的艺术家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于是张志伟甚至和玛丽开启了 种特别的合作方式。他们商定的方式是在各自的画上留白,然后留白的部分由对方来完成。于是张志伟的凝重雄浑与玛丽的轻灵俏皮竟然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两位艺术家各自独立创作的部分有各自的故事,但融合在起时又产生了全新的风貌,新的故事。
张志伟透露他最新的故事即将发生在日本,他期待又次以文化使者的名义去与日本文化碰撞出灵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