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北方草原“杂项”有市场

2019-07-31 11:46千寻
收藏·拍卖 2019年4期
关键词:游牧门类文龙

千寻

中国北

方草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出自于这个特殊领域的青铜器、金银器、骨器、木器等器具都呈现出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近些年市场有部分草原青铜、金银器不断释出,创造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虽然现今草原文化收藏还处在萌芽状,在艺术品市场众多门类中,还处于一个较冷的门类,但也正因如此,相比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价格更为低廉,正是人手的好时机。相信不远的将来,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艺术品定能成为艺术品市场里的一个新宠。

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

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高原朱开沟遗址的发掘,拉开了草原游牧文化研究的序幕。

方水土养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历史演变的特殊性,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有所不同,辽阔的草原是游牧民族的摇篮,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养育过匈奴、乌桓、鲜卑、突厥诸族。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草原文化系统,创造出灿烂的富有草原色彩的语言、饮食、服饰、建筑、礼仪、祭祀等游牧文明。

随着人类冶金技术的产生,草原民族也掌握了冶炼技术,并铸造出众多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北方草原先民对世界的起源及自然现象,还有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借助了想象和现实把自然力拟人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草原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史上不可缺失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存在于中国的北方草原,草原青铜制品,体现着这个时代北方各民族的审美,和较高的文明发展程度。其文化内涵丰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与中原文明保持联系,也与东北和西域的各族有过文化的接触和融合,又大量吸收了欧亚草原的各种文化,这使其成为连贯欧亚大陆独特的中国北方草原文明。

农耕民族过着定居生活,金银等贵重金属多用于生活用具, 般作为青铜器、漆器、玉石器的附属及建筑上的装饰;而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无常,与人形影不离的首饰、服饰以及马具就显得更加重要,金银也多用在这些方面。

数千年的时光悠然远去,这些为中华历史谱写下辉煌篇章的草原民族,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已经消逝在了历史浩瀚的星辰中,而有些不断迁徙、东征西讨……我们仅能通过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如青铜器、金银器、瓷器、木器等,去再现他们曾经的辉煌,探究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冷门小众的收藏门类

其实早在10年前,拍卖市场上就零零碎碎出现了与游牧文化相关的艺术品。比如2009年, 枚战国鄂尔多斯虎食羊纹牌饰以76万元成交;2010年, 方汉代鄂尔多斯驼钮镜以896万元成交……2017年中国嘉德香港上拍副战国鄂尔多斯双牛马具,最高估价1 5万港元;2017年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哈里斯珍藏专场”上拍大量草原艺术珍品,受到国内外关注;2018年香港大唐国际拍卖行上拍日本重要藏家旧藏回流的柄战国鄂尔多斯黄金剑鞘宝剑,最高估价1 50万港元。近些年除了拍卖市场不断有草原青铜、草原金银器、骨器不断释出外,各大博物馆机构也开始了大量的游牧文化研究。并推出相关配套学术展览。

草原文化吸引收藏爱好者的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品种丰富,基本上能把当时游牧民族所见到的动物全都包容进去了。草原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之处是,草原游牧民族流动性大,基本上没有大件的器物,几乎都是可以随身携带,实用性很强的东西。草原文化艺术品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生动,草原民族信奉自然原始的力量,所以艺术品体现的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而草原文化并不像般人想象的,只有中国北方或者内蒙古这么小的范围。草原文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哈萨克斯坦、南西伯利亚、伊朗直到乌克兰等,都属于欧亚草原的范围,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

目前,涉猎草原游牧文化艺术品收藏的人群很小众,大多数藏家都更愿意去接触明清这些年代比较近的艺术品。而类似于草原青铜之类的“草原杂项”因年代更久远,更神秘,所以能了解和接受的人更少,故而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也非常少。现在只有少量的北方人有收藏。物以稀为贵,就因为小众冷门,所以同时也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李文龙:北方草原艺术品有望成为市场新宠

北方草原“杂项”仍属于个较冷的收藏门类,国内对北方草原文化的收藏研究仍未形成定系统,但这个极具特色的门类又给人无穷的想象,本期投资课堂我们邀请了草原文化收藏家李文龙先生探究竟。

《收藏·拍卖》: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请你简单述说一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李文龙:在中国北方的蒙古高原,从商周至秦汉时期,曾活跃着诸多从事半农半牧,或以游牧经济为主体的少数族群。从已知的考古资料揭示,当中原地区进入青铜文明的同时,他们也在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之下创造了适应自己信仰和习俗的青铜文化,中国学术界习惯称其为“北方民族青铜文化”。随着北方草原地区游牧业的发展,以及与欧亚草原地带诸多民族间的频频接触,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乃至扬弃,这种动物纹饰也逐渐成了生活在广袤欧亚草原上,各民族所通用的装饰艺术题材。

《收藏·拍卖》:北方草原“杂项”可以包含哪些品类?市场常见的是哪些?

李文龙:北方草原文化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主要包括用于服饰类的小型动物图案饰品和大型动物纹牌饰品;短刀、短剑及管銎类兵器;铜镜、印章;车马器具。达其中小型动物图案饰品较为多见。

《收藏·拍卖》:在你看来,这类“杂项”有无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收藏系统?

李文龙: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北方草原文化就受到了欧美、日本考古学者以及各知名博物馆的重视。如瑞典的斯特哥尔摩东方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丹佛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都拥有大量的藏品,以及系统的研究和出版物。法国巴黎红楼的主人卢芹斋先生,美国收藏家哈里斯先生,以及日本东京的江上波夫先生,都曾收藏有大量的北方游牧文化艺术品,并多次举办展览,著有专著。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较晚,古代艺术品市场还处于个初级阶段,收藏爱好者普遍盲目跟风,还未达到个成熟的理性收藏,随着国人对古代艺术审美的逐步提高,更随着近年来的回流热,相信不远的将来,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艺术品定能成为艺术品市场里的个新宠。

《收藏·拍卖》:北方草原“杂项”有哪些鲜明的风格特点?与中原其他地区藏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李文龙:北方草原青铜饰品完全不同于中原文化器物,没有中原青铜器物的庄严肃穆。由于生活环境、方式的不同,所使用的器具也完全不同。因没有严格的礼教束缚、思想未被禁锢,所创造的艺术风格充满活力自由,展现出的是最为原始自然的状态。

比如草原青铜按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物品、生活用具、车马器五大类。北方草原的青铜纹饰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北方先民多以動植物为主体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文化。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系,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这种纹饰在欧亚大陆的草原上也十分流行,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铸造大多数采用双模合范铸造,但在铸造复杂的金铜牌饰时,采用与中原失蜡烛法相类似的失织失蜡法制成,在牌饰的背面留下了丝织品的图文印记。

在草原的青铜纹饰中,除单个的动物表现(如虎纹、马纹、鹿纹、羊纹)等,还有另种表现形式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动物组合纹饰,有咬斗纹、捕食纹、驯化纹、生殖纹等。

《收藏·拍卖》:文物收藏都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定律,那么草原“杂项”的存世量有多大?收藏群体如何?

李文龙:现在市面上所能见到的草原文化艺术品,多为3-5公分的 些小型动物或几何纹图案的饰品,而长度超过10公分以上的大型动物纹牌饰,尤以动物咬斗纹题材的牌饰更为罕见,金银贵金属所制成的牌饰等饰物更可遇而不可求。

现今草原文化收藏还处在萌芽状,在艺术品市场众多门类中,还处于个较冷的门类,也正因如此,相比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价格更为低廉,正是入手的好时机。但定要通过专业人士帮助把关,避免买到赝品,保证入手藏品的品相以及品质,形成专业系统的收藏。

猜你喜欢
游牧门类文龙
李文龙:十年霜雪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都市游牧
咏莲
多元游牧
仙逝的“文龙”你在天堂还好吗?
游牧精神
文龙 你在天堂还好吗?
千奇百怪的动物
追光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