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场景的5G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

2019-07-31 02:11董帝烺杜丕加许绍松
移动通信 2019年6期
关键词:频段损耗多普勒

董帝烺 杜丕加 许绍松

【摘  要】为了做好高铁场景5G网络的规划及优化,介绍了5G在高铁场景面临的挑战,研究了高铁场景的网络架构、天线选择、站点选择等方面的网络规划,分析并给出覆盖、切换、随机接入方面的参数优化建议。

【摘  要】高铁;5G;多普勒效应;大规模MIMO;网络规划

1   引言

2018年5G标准的R15版本冻结,三大运营商开始在试点城市进行组网规划、验证测试、商用部署。中国联通把高铁列入重点口碑场景,建设了高铁3G和4G网络,经过多年的网络优化,高铁的网络覆盖质量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通过高铁出行的人群同样是5G的重要目标客户,为了提升运营商品牌形象,高铁场景下的5G网络也同样需要具有良好的覆盖质量。

2   5G网络覆盖在高铁场景面临的挑战

在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中,高铁场景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场景。高铁列车的封闭性很好、列车速度很快、用户集中、高铁沿线网络覆盖场景的多样化等特征使得5G网络覆盖在高铁场景中存在一些挑战。

2.1  传播损耗和穿透损耗更大

目前5G NR的主流频段在C波段,以中国联通分配的频段为例,5G使用的主要频段为3.4 GHz~3.5 GHz,这个频段比现有的LTE网络1.8 GHz的频段高了一倍。根据传播损耗和频率成平方反比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3.5 GHz频段的传播损耗比1.8 GHz频段高5.8 dB。

穿透损耗与网络使用的频率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但对于同一介质来说,穿透损耗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车厢型号不同对应的穿透损耗也不同,复兴号全封闭的新型列车就会比普通高铁列车穿透损耗更大。从实际测试的情况来看,高铁列车的穿透损耗达到了33 dB~36 dB,如表1所示:

在3.5 GHz频段下,5G网络在高铁场景有更大的传播损耗和车体穿透损耗。特别是高铁列车是线状覆盖,如果基站与高铁列车的入射角更小,信号还会更差。

2.2  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偏

我国的高铁列车速度可高达300 km/h~500 km/h,这么快的速度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导致基站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不一致。高铁的速度越快,频偏也越大,这将导致基站信号接收性能下降,高速引起的大频偏对于接收机解调性能的提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图1为高铁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频移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fd=f0/c×v×cosθ                  (1)

其中,c表示光速,取值为3×108 m/s,v表示UE的移动速率,θ表示UE相对于基站的运动方向与基站信号传播方向的夹角。从公式(1)可以看到,当UE与基站间的相对移动速度越大,多普勒频移越大。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表2,5G网络中,基站接收到UE的频偏比LTE网络高很多,已经高于pleamble的子载波间隔(1.25 kHz)。

多普勒频移将使接收频率偏移,产生OFDM符号内和符号间干扰,严重时会造成接收方无法解调出发送方的发射数据,最终造成UE无法接入网络。若UE无法支持对应频率和速度下的频偏范围,将会导致UE入网困难、KPI恶化以及吞吐率下降等性能问题。

2.3  用户集中多,容量需求大

目前乘坐高铁的用户越来越多,每当高铁过境时,覆盖高铁的基站用户数剧增,移动网络的负荷瞬间飙升。以现有的LTE网络来说,在高铁列车过境时,RRC连接用户数瞬间飙升了100多个,导致瞬间的PRB利用率过高,基站负荷过高,用户感知下降。

2.4  频繁切换重选影响感知

高铁经过的区域较多,路线较长,高铁上用户在使用移动网络时,会产生频繁的小区切换、重选。如果高铁覆盖的切换带设置不合理、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的话,将会导致高铁用户在高铁上切换时产生切换较慢、切换失败、掉线等网络问题。

3   高铁场景5G网络规划

高铁网络覆盖有两种方式:与公网同频组网和异频的专网组网。5G频段有限,中国联通主要使用3.5 GHz

~3.6 GHz频段,这个频段范围内高铁的覆盖将采用与公网同频组网的方式。在5G网络规划中,需要考虑网络架构、Massive MIMO的选择、高铁站间距和各种场景的天线设备选择。

3.1  NSA/SA网络架构

5G的网络架构主要分为NSA和SA这两种模式。NSA的组网模式是利用现有的4G网络作为锚点,5G网络的控制信令走在4G网络上,5G的业务数据走在5G网络。而SA的组网模式是控制和数据都在5G网络上承载,不需要借助4G网络。

2018年年底3GPP R15 F40标准版本冻结,这个版本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有完善的NSA和SA方案。但是SA组网模式核心網目前只具备初级功能,不支持计费、语音和漫游等功能,而且SA模式的智能终端芯片刚推出,预计要到2019年年底才有商用智能终端推出。这意味着SA组网模式端到端的技术成熟度比较晚,要到2020年SA网络架构才具备端到端的组网能力。

高铁场景下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是视频、微信、游戏等主流数据业务,目前的4G网络基本上都可以满足,用户对高铁5G网络的需求还没那么强烈。高铁场景的5G网络一般会随着运营商拿到商用牌照,进行全国性的商用部署时才会进行网络规划建设,部署的时间大概在2020年。高铁场景的网络,一般要求全国性连续覆盖,网络建设的投资会比较大。为了避免NSA再升级SA网络的额外投资,高铁场景下的5G网络部署将一步到位,即使用SA网络架构。规划上需要全国统一的网络架构,减少不同区域NSA和SA模式不同带来的复杂性,需要都统一采用option 2的SA网络架构。对于要在今年进行高铁网络部署的城市,由于SA网络架构还不具备端到端的方案,可以选择option 3x的NAS网络架构。

3.2  连续覆盖规划

在NSA网络下,锚点网络不连续将导致终端需要进行过多的测量,影响用户感知速率及终端耗电。高铁车速快,NSA下NR覆盖如果不连续,会频繁地添加、删除NR辅小区,用户根本无法享受到5G带来的高速率服务,所以建议NSA场景下NR覆盖一定要连续。同样在SA网络下,为了避免高铁SA网络不连续覆盖而回落到LTE网络带来的感知下降,SA网络架构下NR也必须要连续覆盖。图2是高铁场景下不连续覆盖的问题示意图:

3.3  Massive MIMO选择

Massive MIMO是5G网络的关键技术,通过大规模天线可以达到32T32R、64T64R,具有波束赋型和MU-MIMO的特性,可以提升覆盖和容量。但高铁场景下,UE随着高铁快速移动,无线信道时变非常快,业务波束很难快速捕捉并及时跟踪信道的变化,很难实现波束赋型。同时,高铁场景的用户非常集中,很难达到MU-MIMO的用户配对。因此,兼顾天线成本,高铁场景下天线不采用64T64R的大规模天线,而是采用8T8R高增益窄波束天線。当高铁穿过城区,车速会放缓,为了兼顾大网的用户,高铁场景下城区区域可以采用32T32R天线。

3.4  高铁覆盖站点规划

根据参考文献[4]的链路预算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在上行/下行不同边缘速率情况下的上行/下行最大允许路径损耗的表格(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到,下行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比上行多17个dB,也就是说上行的覆盖更容易受限。因此,以上行1 Mb/s的上行最大路径损耗来计算小区的覆盖半径。目前5G网络主流频段使用3.5 GHz频段,而且在高铁场景下基站大部分都是用宏站,视距传播,以3GPP 38.901的传播模型来计算,可以得到在城区5G NR基站的小区覆盖半径为430 m,农村的小区覆盖半径为570 m。

在高铁场景下,基站到铁轨的垂直距离主要和掠射角有关,掠射角越小,穿透损耗就会越大,一般掠射角不能小于10°,基站到铁轨的垂直距离在100 m左右。

关于高铁沿线5G NR小区的切换时间,从切换的测量、判断、执行的时间来看,一般在1 s内就能完成切换,考虑到一定的冗余时间,以高铁2 s行驶的距离作为5G小区的切换重叠覆盖区,高铁速度按照350 km/h来计算,重叠覆盖区即为194 m。

根据边缘速率,通过链路预算和传播模型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高铁5G小区在城区和农村的覆盖半径。结合5G高铁小区的切换重叠覆盖区,可以计算高铁5G小区的站间距,在城区场景高铁5G小区站间距为666 m,农村场景高铁5G小区站间距为946 m。因此,高铁5G小区的站间距范围为660 m~940 m。

3.5  高铁主要场景的规划

对于移动通信来说,高铁是个很复杂的场景,因为高铁沿线会有隧道、桥梁等特殊场景的覆盖需求。

(1)高铁候车大厅

高铁的候车大厅一般都是封闭的场馆,通过室外的宏站进行覆盖,效果会较差,一般采用室内覆盖的方式。候车大厅内比较宽敞,但是人流非常密集,容量需求非常高。在候车大厅这种场景,可以采用多个5G的AAU挂墙进行覆盖或者用数字化室内分布进行覆盖。

(2)高铁站台

高铁站台是用户在高铁上下车及等待的区域,整个区域比较开放,可以用附近的宏站进行覆盖。高铁在进出站台时,车速都会比较慢,几乎没有多普勒效应,用户在上下车的等待中移动性相对较少,基站的天线可以采用64T64R,同时兼顾站点用户的人流密集的容量需求。

(3)高铁沿线

高铁沿线一般经过城区和农村开阔地带,都是用宏站进行覆盖,采用8T8R的高增益窄波束天线。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利旧现有的4G基站,在覆盖不足的区域需要新建基站,基站与铁轨的垂直距离一般在100 m左右,尽量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存在直射径,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覆盖性能。高铁5G基站的分布采用“之”字型的方式(如图3所示),站点交错分布在高铁的两侧,这有利于5G无线信号的均匀分布,使得切换覆盖区的衔接更好。如果高铁有拐弯时,尽量部署在铁轨的内拐弯处。

(4)高铁隧道

当高铁隧道较短时,如长度小于500 m,可以在隧道的两端用天线对打的方式在隧道内进行覆盖。在隧道较长时,如长度大于500 m,由于隧道空间狭小,宜采用辐射型泄露电缆覆盖,辐射型泄漏电缆覆盖均匀,且具有方向性,适合覆盖隧道。在高铁隧道中基本上每隔500 m就会有个设备洞室,可以放置5G的BBU和RRU,泄露电缆安装在与高铁列车窗口对应的位置,为了增加容量和用户感知,可以采用两根泄露电缆形成双流MIMO。

4   高铁场景5G网络优化

4.1  覆盖的优化

覆盖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在高铁场景下,5G网络的优化主要在于天线及切换带的大小。在天线方面,天线的入射角会影响到入射信号在高铁的穿透损耗,因此合理的天馈方位角和俯仰角是保证良好覆盖的基础。在优化中,尽可能地让天线近点覆盖,减小信号衰减,同时根据站间距及站轨距合理设置天线入射角度。在切换带的大小方面,切换带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则会产生乒乓切换,增加干扰,因此需要合理的RF优化,保证切换带大小适中。

4.2  多普勒频偏补偿

多普勒效应是影响高铁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解决多普勒效应的频移问题,主要都是靠设备厂家在基站上实施的频偏补偿方案。基站通过对接收到上行信号进行频偏检测,从而在发射下行信号时进行频偏补偿,来抵消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偏问题,改善无线链路性能。虽说5G网络的频段较高,带来的频偏较大,但目前的设备性能及频偏校正算法,能更好地跟踪高速移动速度,具有更好的信道估计和频偏检测能力,能更及时地进行频偏补偿。

4.3  切换参数优化

高铁是线覆盖场景,在高铁沿线跨区域跨基站的情况会比较多,而且由于高铁5G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切换会比较频繁。在高铁5G网络的切换策略上,切换各项参数的设置要根据高铁的特点,保证切换的顺畅和快速完成。5G网络采用A3事件触发切换,在触发A3事件前要进行MR测量报告的上报。5G的测量报告是UE的物理层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经过L3滤波向高层提供测量结果。高铁的车速很快,信号波动会比较大,历史测量结果的可参考度较低,在L3滤波的参数设置上要尽量减少历史测量结果的影响。在A3事件参数设置中,也要减少A3事件切换时间迟滞,使得目标小区满足A3事件的RSRP后能尽快触发切换。

在高铁场景下,为了避免频繁的切换,一般都会采用小区合并的方式来扩大合并后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频繁的小区间切换。对于5G网络,在使用小区合并的方法时,还可以采用CU+DU分开的架构。同一个CU下的DU之间进行切换,由于控制面集中,PDCP的實例无需复位或重建,切换流程涉及到的网元交互会减少,可以减少切换的时延,降低切换失败的概率。

4.4  PRACH参数优化

高铁场景下,UE高速移动的时候,频偏会导致基站在检测PRACH信道时,时域上出现伪相关峰,影响基站对PRACH信道的检查。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3.5 GHz频段,时速超过200 km/h的多普勒频移已经超过1.25 kHz的preamble子载波间隔,在这种高速的情况下,如果还是用普通低速模式下的PRACH参数规划,将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接入、切换等性能。

3GPP在早期就考虑到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协议上提出了生成前导序列时使用循环移位的限制集合,在参数High-Speed-Flag中配置Ultra-High-Speed,preamble生成的循环移位Ncs就会选择限制集合。5G NR提供了14种preamble Format,其中4种长序列,10种短序列。在3GPP 38.211 Table 6.3.3.1-1表中,Format 3的preamble子载波间隔为5 kHz,支持限制集合Type A和B,非常适合高铁场景。表4为3GPP 38.211 Table 6.3.3.1-1长序列preamble格式:

其他的PRACH参数的规划和LTE类似。小区中循环移位的大小Ncs和小区最大覆盖半径有关系,一般都是根据PRACH格式和规划的小区覆盖半径来规划Ncs的大小。在PRACH时域配置时,考虑到上下行的子帧配置的位置以及高铁用户密集的情况,在3GPP 38.211 Table 6.3.3.2-3表中,选择合适的时域配置,一般是在子帧4或子帧9。

5   结束语

目前5G网络还只是在试点城市进行部署,高铁场景的网络部署还未开始。本文结合高铁LTE网络规划及优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思考未来5G网络在高铁场景下的网络规划及优化,对将来进行高铁场景下的5G网络部署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高铁网络规划中,尽量采用SA网络架构,要保障连续覆盖,避免频繁回落到LTE,天线以8T8R为主,站间距在600 m~900 m,基站到铁轨距离为100 m左右,避免掠射角过小,基站交错部署在高铁两侧,同时根据不同的高铁场景选择合适部署方式。

高铁小区要开启高速频偏校正功能,避免多普勒频偏的影响。高铁5G小区的切换带适中,200 m左右,避免切换失败或者乒乓切换。高铁上可以采用CU+DU分开的结构,同一个CU下的DU之间切换时延较短。高铁切换采用A3事件,要减少L3滤波历史测量值的影响,减少切换触发时间。PRACH使用限制集的循环移位,采用Format 3的preamble子载波间隔可以达到5 kHz,PRACH的时域配置要考虑上下行子帧配置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3GPP TS 38.211 V15.1.0. NR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5)[S]. 2018.

[2] 3GPP TS 38.331 V15.1.0. N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5)[S]. 2018.

[3] 3GPP TR 38.901 V14.3.0. Study on channel model for frequencies from 0.5 to 100 GHz (Release 14)[S]. 2017.

[4] 王敏,陆晓东,沈少艾. 5G组网与部署探讨[J]. 移动通信, 2019,43(1): 7-14.

[5] 赵洪伟,李玲. 高铁LTE专网多频组网优化策略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9(3): 46-51.

[6] 唐艳超. 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4(12): 20-23.

[7] 李伟,魏运锋,刘庆东. LTE高铁覆盖多场景组网规划[J]. 邮电设计技术, 2017(5): 48-53.

[8] 李树磊,樊毅. LTE高铁覆盖建设方案分析[J]. 邮电设计技术, 2018(1): 76-81.

[9] 刘曾怡,屈姗姗,鲁晓峰,等. 基于高铁场景下的TD-LTE PRACH参数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23): 76-81.

猜你喜欢
频段损耗多普勒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研究
大功率H桥逆变器损耗的精确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
北斗B2频段和GPS L5频段频率兼容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