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安, 宁宏伟, 王燕霞
陈前安, 宁宏伟, 王燕霞, 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儿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核心提要: 非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腹泻类型. 既往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调整饮食等方法治疗.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腹泻一般是指每1 d排便次数大于三次, 每1 d排便量大于200 g, 且大便稀薄, 其水分含量明显增多, 或者在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气泡及黏液等现象[1]. 它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引起的消化道综合症状[2], 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 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 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根据致病原因不同, 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有学者研究发现, 婴幼儿常因喂养不当、抵抗力低下及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等原因, 成为腹泻的高发人群[3]. 非感染性腹泻通常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表现为大便稀溏, 其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颗粒, 稍微的酸臭味或者无味, 无发热症状, 偶有呕吐或腹痛[4]. 也有因受凉引起腹泻, 大便呈清水样. 但因小儿患者的特殊体质, 如不及时治疗, 则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及水分流失, 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迅速有效改善症状纠正腹泻是临床一线工作的共同诉求, 既往针对非感染性腹泻多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调整饮食等方法. 近年来针对小儿腹泻研究表明, 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有重大意义. 目前思连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多报道, 但探讨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以及其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少有报道. 2015-08以来, 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采用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1.1.1 患者: 选择2015-08/2017-08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腹泻小儿患者共90例,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 男21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1.23岁±0.69岁; 平均病程2.86 d±0.55 d.对照组45例, 男20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1.26岁±0.67岁;平均病程2.90 d±0.58 d.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5,6]: 纳入标准: (1)年龄小于5岁; (2)符合非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因细菌、病毒等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有血样便、发热等感染症状; (2)严重脱水、休克或营养不良等重症腹泻;(3)心、肝、肾疾病及其他并发症.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病情轻者口服补液, 病情重者给予静脉补液纠正, 同时调整饮食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给予口服思连康(国药准字S20060010, 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每片0.5 g)治疗. 该药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主要成分有: 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0-6 mo患儿每1 d两次,每次一片; 6-12 mo患儿每1 d两次, 每次两片; 12 mo以上的患儿, 每1 d三次, 每次两片. 用餐1 h后以温水或者温牛奶送服.
观察与检测指标: (1)症状改善情况.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d分别记录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 大便性状评分标准: 大便成形计0分, 大便呈糊状计1分, 大便稀溏或蛋花样计2分, 大便水样计3分; (2)各项时间指标. 记录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止泻时间及粪便正常时间; (3)临床疗效. 其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2 d内腹泻次数低于2次/d, 大便恢复到正常状态,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治疗2-3 d腹泻次数2-3次/d, 大便呈糊状或稍微成形, 临床症状得到基本改善; 无效-治疗3 d以上腹泻次数、大便性状及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 或者病情呈现加重趋势; (4)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检测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水平.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mean±SD表示, 检验水准设定为a =0.05.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分析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的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痛和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8.8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 但治疗后, 与治疗前相比, 观察组患儿的hs-CRP、TNF-α、IL-6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也明显降低,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症, 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根据以往学者研究总结发现[7-9], 非感染性腹泻致病原因主要有: (1)生理性腹泻. 小儿正处在机体生长发育期, 消化酶和胃酸分泌较少, 导致消化功能较弱. 当摄入的营养或食物超过其生理需要或消化功能极限时, 小儿易发生腹泻; (2)喂养方式不当. 食量过少或过多、喂养不定时、食物成分不适合等, 引起腹泻. 有研究表明, 过早喂养脂肪或淀粉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种类, 是导致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10]. 另外, 部分婴儿存在食物过敏情况, 如对牛奶过敏, 也会引起腹泻; (3)气候变化. 腹部受凉增加患儿肠胃蠕动, 天气过热导致小儿消化液分泌变少, 同时小儿口渴饮奶过多, 从而增加肠胃负担, 均易引起腹泻.
临床研究证明[11-13], 由于小儿身体各器官都尚未发育完善, 消化功能、免疫功能较弱, 仅仅采用补液、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等基础治疗方法, 不能很好的满足治疗需要. 本研究也发现, 采用基础治疗方法, 治疗后其大便次数高达1.20次/d±0.53次/d, 大便性状评分高达0.87分±0.45分, 其治疗有效率低至73.33%, 究其原因,可能是小儿腹泻扰乱了肠道菌群的平衡, 打破了肠道微生态, 导致其肠黏膜受损, 降低了小儿肠道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力, 从而加重或再次引发腹泻. 因此, 如何维持小儿肠道菌群的平衡, 恢复肠道微生态,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思连康, 又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属于微生物制剂药物, 主要成分有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其都属于肠道正常菌群.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14-17], 思连康联合其他药物对治疗小儿腹泻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也发现, 给予口服思连康治疗后,患儿的大便次数降低至0.8次/d±0.22次/d, 大便性状评分降低至0.46分±0.43分, 其治疗有效率提高至88.88%.说明思连康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 经过口服思连康后, 婴儿双歧杆菌等活菌到达小儿空肠, 及时补充了肠道菌群, 以定植及增殖的方式起到屏障保护作用, 进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 恢复了小儿胃肠功能.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记录分析(mean ± SD, n = 4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的记录分析(n = 45, mean ± SD, 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记录分析[n = 45, n (%)]
表4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记录分析(mean ± SD, n = 45)
虽然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偶有呕吐或腹痛, 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以往的研究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本研究记录了治疗后患儿的腹痛和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止泻及粪便成形时间. 研究发现, 采用基础治疗的患儿, 其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分别长达2.12 d±0.35 d、2.15 d±0.46 d、2.64 d±0.24 d、4.92 d±0.87 d. 而采用口服思连康治疗后, 其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则分别降至1.61 d±0.33 d、1.68 d±0.40 d、2.10 d±0.26 d、3.65 d±0.72 d. 这说明思连康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基础治疗效果. 另外, 多位学者研究发现[18-21], 通过相关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腹泻患儿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hs-CRP即高敏C-反应蛋白, 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TNF-α即肿瘤坏死因子,对其他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症反应有促进作用, 是十分重要的炎性介质. IL-6即白介素6, 能促进C-反应蛋白的分泌, 加重炎症反应. IL-10即白介素10, 能导致细胞产生抗体, 抑制其免疫功能. 它们都是炎性反应的促发剂.有文献显示, hs-CRP、TNF-α、IL-6及IL-10水平与小儿腹泻有关[22]. 本研究发现, 思连康有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 与采用基础治疗和治疗前相比, 给予思连康治疗后,hs-CRP、TNF-α、IL-6及IL-10水平分别降至19.01 mg/L±3.52 mg/L、17.66 pg/mL±3.57 pg/mL、20.20 pg/mL±3.58 pg/mL、21.86 pg/mL±3.67 pg/mL.
总之, 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中, 思连康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能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 缩短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 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其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 治疗有效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非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腹泻类型.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小儿腹泻发生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重建正常肠道微生态研究较多. 但针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应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疗效观察及其对炎症因子影响文章较少.
实验动机
本文拟通过研究应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了解应用口服方式重建肠道益生菌菌群是否有利于腹泻症状改善, 及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实验目标
本文拟通过研究应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了解应用口服方式重建肠道益生菌菌群是否有利于腹泻症状改善, 及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思连康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
选取医院2015-08/2017-08收治的90例非感染性腹泻小儿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思连康治疗. 记录两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及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止泻时间、粪便成形时间等临床指标. 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实验结果
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可有效减少患儿大便次数、改善答辩性状、缩短腹痛及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 其治疗有效率高达88.88%, 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在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思连康治疗患儿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
实验结论
思连康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能有效改善大便次数及性状, 缩短止泻时间及粪便成形时间, 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望前景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佐证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