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一种主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教师反思自我教学行为,检视学生有效学习得以实现。
关键词:教学;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173-02
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支持性条件,它是教師对教学效果的一种主体价值判断,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诊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而当前教师教学评价随意性强,缺乏对自身教学的批判性反思与理性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基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并检视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否真正发生。
一、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指向的是教师的“教”,这其实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及其效果的评价,它既包括技术性反思、实践层面的反思,更应该包括对自我教学的批判性反思。反思的直接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促进自我专业成长。教师作为一名反思的实践者,他首先需要对自我的发展负责任,这既是教师专业职责的体现,也是教师通过教师这一职业体悟教育幸福的途径,本质上这是教师对自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教师的哲学追问。教师需要深刻反思教的过程及教的效果,这具体体现为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预设是否是为了学生的学。对教学预设的反思其目的指向教师的教学改进,为以后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教师需要反思自身的教学设计是否将学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点: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特征;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是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构建。但事实上,在教学反思阶段,教师对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思,通常是与教学实施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得以检验的。第二,教学实施过程是否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具体包括三方面:在师生互动上,互动是否被有效激活,师生互动是否真正实现了彼此的精神成长;在教学策略的调控方面,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境与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的认知、情感、态度偏差会是否会作为先在因素介入课堂评价,导致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是否实现了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管理是否体现了教师的公正与关怀。第三,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其核心内容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视。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判断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性反思进行评价,另外则需要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评价。因此,对教学效果的检视最终指向学生的学,并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审视紧密交织在一起。
二、检视有效学习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2],评价应该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各种评价措施应能促使学生取得进步,得到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引导者,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让学生清楚地把握自身的学习情况,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最终实现对自我学习的元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检视。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检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实质性发展,在本质上,它更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形成性与诊断性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依据与统领,而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和学习力量的分配。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标准也应从三维目标中进行生发,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第二,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参与,形成了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三,学生是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评价原则上,需要总体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发展性、鼓励性原则。通过评价让不同的学生真正看到自我的进步与不足,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既然评价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那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应该让学生,特别是所谓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感到害怕,甚至让学生抵触而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符合德性的评价决策要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改变都能给予真诚的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老师需要兼顾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也需要评价的“温度”。因为缺乏“温度”的评价其实质是对学生心灵的漠视,评价决策德性的丧失让教师的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二是多样性与多元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多向度的,具有多种可能性,这种多样性正是生命独特性之所在,因为人总是千姿百态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学生发展的评价决策就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做出真实的评价。对教学事实的材料收集不仅有考试、测验,而且还有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这不仅涉及评价的准确性还事关是否平等对待学生、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尊重学生等重大道德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向学生有意识地强调学习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学习的分数。避免学生仅仅把焦点放在评分上或仅仅是做完作业上,帮助学生理解作业的价值,不是因为“这个知识点要考,所以你们要学习”,而应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有利于他们解决想解决的问题。
总之,教学评价的总目的是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和改进功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守住发展的过程性,教育的品质应该是一种永远的期待[1]。因此,对学生评价最好的方式便是鼓励,鼓励是亚里士多德眼里的“中道”、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中庸”。鼓励的实质是一种期待,是在爱的前提下,满心欢悦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并以千倍的耐心去悦纳与包容孩子的不足,并带着坚定的信心去守望孩子的成长与幸福。
在评价方法上,“真实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真实性评价是指真实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评价,其任务都与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经历有关系。[2]真实性评价注重与学生紧密相关,关注评价的具体情境,强调学生复杂技能的养成,而且正确答案通常不止一个。因此,它是基于学生表现的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总体上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材料收集的丰富性等特点。在评价目标上,评价的目的是学生更好地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评价最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评价其实是一个“服务器”。[3]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资料搜集上,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问卷与访谈)、个人成长档案袋、测验法、个案法等手段搜集丰富的资料以展开对学生的多方面、多维度的立体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是对学生学习成就相关内容的收集,它显示了学生的成长、自我反映和成就。档案袋内容的收集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它不仅包括学生的成功还应能体现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信息;反映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计划书、文章、绘画作品等;显示出学生发展的趋势[4]。在评价手段上将終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利用绝对评价(标准参照评价,将结果与目标对照)、相对评价(与其他成员的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横向与纵向,看自己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判断。
真实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因为“学习任务的最有效方式,是那些具有某种内在反馈的形式,这种反馈不需要教师经常干预学习”。[5]结合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分类,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价表,学生可以以每课、每周或者单元学习为单位,来有效地监控自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详见:杨启亮先生在2017年5月于陕西师大召开的“第十三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会议”的大会主题发言.
[2][美]Ellen Weber.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促进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策略[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0,258,11.
[3]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9.
[4][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456.
[5][美]Anita Woolfolk.莫雷校.教育心理学[M].何先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