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种族话题作为欧美影片中的一大热门,向来在电影市场占据着一席之地,种族影片常常以讨论被殖民者、少数族裔、黑人等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生存处境以及个体如何面对和处理社会对其的身份界定作为其内容的中心,近年来,在导演的思考与探索之下,种族题材的电影在内容的挖掘和叙述方式、手法上呈现新的变化。笔者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有代表性的欧美种族电影,探讨此类影片在身份问题上如何进行叙述和被叙述的。
关键词:种族电影;身份叙述;叙事学
作者简介:陈义伊(1988-),女,贵州省正安县人,硕士,贵州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批评、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
对于种族题材的影片,绕不开的首要议题之一就是身份,陈永国教授在《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一文中提出,身份认同包括身份的塑造与身份的叙述,身份的叙述包括自叙述和被叙述,“被殖民者、少数族裔、黑人等被叙述者要摆脱被塑造身份而真正建构自己的身份,必须首先争得叙述权,……从被叙述而转入自我叙述,进而叙述他者,才有希望确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1]能够叙述自己和他人的前提是要成为叙述的主体,而叙述的主体是依靠叙述行为来完成叙述,而叙述行为就包括“谁来叙述?”、“如何叙述”等问题,“谁来叙述”就会涉及叙述声音的问题,而“如何叙述”则会牵涉叙述视角的问题。
一、叙述声音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所罗门从一个自由黑人被骗成为奴隶到被搭救最终重获自由的故事,叙述者不动声色的隐身于文本之中让人物、事件自行呈现,观众甚至会忘记这个叙述者的存在,叙述者在此主要起着搭建整个故事的框架和支配故事走向的作用;《被解救的姜戈》,隐身的叙述者給我们讲述了姜戈这个黑奴如何从被解救走向自我解救的过程;月光男孩的故事敘述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多重边缘身份的黑人男孩奇伦的成长史;逃出绝命镇,叙述了一个黑人摄影师到白人女朋友家做客的惊险故事。这几部影片中的叙述者都是客观的叙述者,他们尽量充当故事的传达者,起陈述故事的作用,不在叙述中介入自己的态度。然而这种尽量不介入的态度中依然会可能留有叙述者态度的痕迹,我们可以看出,叙述者在叙述所罗门的故事的时候,并没有着力的渲染他努力自救和确认自己身份的情绪,而是较为客观、理性的叙述了整个过程,而同样,被解救的姜戈也是如此,姜戈解救自我和解救妻子的心路历程只有他通过回忆妻子和他逃跑后受到惩罚的镜头,被分开贩卖的镜头展现,叙事者和人物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他面对白人牙医对自己的帮助和利用,呈现怎么样的心理活动,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姜戈的表情和语言、行为去推测。《撞车》则不同,同样是不参与故事的叙述者,然而叙述者的态度在故事人物和事件中随处可见,撞车讲述由一起普普通通的撞车事故而引发的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叙事采用多主线交错的结构和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身份的人物身上表现种族冲突的话题,尽管叙述者没有采取深入某个角色的主观意念去阐述这个故事,但是叙述的态度已经非常鲜明:把种族问题的根源,简单粗暴地归因于现代人由于焦虑和误会产生的隔膜,因此也把种族的问题的解决,期待于爱与包容。赵毅衡认为,叙述者是叙事文本的创造者,他对于全部信息拥有解释、选择、处理和讲述的全权,也就是叙述者会因为特定的目的选择讲什么和怎么讲,以上的电影的叙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大部分的电影采取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叙述者来叙述,他尽量不露出自己叙述的痕迹和保持叙述态度的“客观性”,叙述者的身份、态度、和叙述的方式常常会影响故事里人物,叙述者尽量不干预故事,但是也可能减弱了故事人物的力量,而这种看似客观的叙事态度,意味着人物的身份意识并不能得到强烈的树立,使得人物没有摆脱被叙述的身份,他们不能实现自我自由的叙述,依然作为被叙述者存在,因此无论是 《为奴》中 还是《被解救的姜戈》 两部影片中,即使他们最终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靠的却是白人群体的相助和解救,而白人牙医甚至在姜戈能够蓄积力量自救和确认自己的身份的道路上起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在身份叙事的问题上,叙述者知道种族问题中的性别、阶级问题,却回避了探讨它,或者把问题留给了观众,尽管侧面的反映了其他黑人的生存状况,《为奴》 还是把主要的焦点放在所罗门的解救上,如果说所罗门有获救的权利是基于他所属的北方州区和阶层给予他的自由身份,而南方的黑人却连获取自由的“理论”依据也失去,更别提帕西这样的黑人女奴,他们只能远望所罗门重获自由的背影,默默地站成背景。而姜戈的妻子虽然能够有获救的好运,但是她也只能是等待解救的命运。
二、叙述视角
所有的叙事学研究都明确一点,叙事声音不等同于叙事视角,视角研究的是谁看的问题,声音研究谁说的问题,视角有感知性视角和认知性视角之分,感知性视角是指信息由人物或叙述者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认知性视角指人物和叙述者的各种意识活动,包括推测、回忆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看法。在一部作品中,谁感知焦点,谁便是视角的承担者。胡亚敏的叙事学把视角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内聚焦型的特点是从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叙述的是人物熟悉的环境,展现人物的内在情绪,而内聚焦的视角能弥补不参与故事的叙事者的缺陷,帮助故事人物更好的作出自我身份的叙述,
《月光男孩》和《逃出绝命镇》就是采取的这一视角,《月光男孩》中通过奇伦的视角描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表现了他在面对身份困惑时候产生的内心冲突和挣扎,以及明确自己身份认同的心路历程,影片里有这样的一幕,毒贩胡安,关心和影响奇伦,替代了奇伦缺席的父亲位置,并告诉奇伦他名字blue的由来,是因为一个老奶奶告诉他,黑人的皮肤在月光下是蓝色的;于是电影切到另一幕,奇伦坐在浴缸里发呆,浴缸被他放满蓝色的消毒水,皮肤是身份的某种隐喻;奇伦因为胡安的话,启发了对自我肤色和身份的思考,这些感知都是从奇伦自身的视角去感知的。逃出绝命镇,从主角黑人摄影师克里斯的视角去观察了在白人女朋友做客的种种怪异,从黑人群体自身的视角去循序渐进地剥开层层谜团,最终揭示了种族平等的和谐现象背后,隐藏着白人对于黑人欲望和控制的真正危机,让人更能够感同身受地亲身体验少数族裔面临的那种抹杀身份的艰难险境。
《相助》是将内聚焦视角运用的最为成功,既通过白人女性斯基特的视角发现了黑人女性发声的困难:一方面来自白人女性的压迫,黑人女仆尽心地为白人女性们服务,甚至有的黑人女仆服务了两代人,然而却没有得到的作为“人”的身份的尊重,虽然黑人女仆陪伴和抚养了这些白人女性,然而,他们只被看做这些白人资产阶级女性的私人物品,随意地冷漠处置;黑人女性遭受的另一层压迫,来自性别的压迫——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米妮的丈夫对米妮的虐待并不是透过米妮自身的视角来反映的,而是透过黑人女仆艾比琳和另一位白人女性塞莉娅们去体现的,米妮在给艾比琳讲述自己解雇的过程中,艾比琳听到了电话那头,米妮丈夫里洛回来以后对米妮的毒打和米妮的惨叫;透过塞琳娅的视角,我们得知米妮的额头的伤口,知道不是被磕碰的,而是被打的;而黑人女性自身的视角加入,更能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在面对身份寻找时候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斯基特向几位黑人女仆求助,希望能够采访他们的生活,却遭遇了艾比琳和米妮等的拒绝,同时影片透过他们的视角看到了白人女性世界的偽善,表面上是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的建独立卫生间的行为,背后是深深的歧视,而所谓的对黑人关注的各种慈善捐助也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们虚荣心和维持社交、消遣时间的虚伪目的,于是他们决定拿出勇气去抗争这种种族歧视的不公,赵毅衡认为一部优秀的叙述作品,常常能做到的理想的叙述者和叙述角度的配合,他称之为“叙述方位”,前面列举的几部作品,很好地选择了种族群体作为角心人物的视角,让观众更好地贴近人物,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能帮助他们在减少叙述者干扰的情况下完成自我叙述,
然而,也有部分影片中,选取了并不理想的“叙事方位”,例如今年荣摘奥斯卡金像奖好评不断的《绿皮书》,视角选取的却是白人司机托尼,尽管故事是反映了黑人音乐家唐.雪莉博士和白人平民司机托尼在一段公路旅行中,达成相互的理解、促进彼此成长的故事,然而托尼为主的视角明显地削弱了唐.雪梨发声的可能,唐博士对于自己身份的困惑——“我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我甚至也不是男人”的痛苦是透过托尼的视角反映的,他每晚孤独靠喝着威士忌排解找不到归属的孤独是托尼在感受,在这部影片中,托尼作为角心人物的作用更大,而唐博士更像一个被凝视者、被观察者,同样,在《杀死一个知更鸟》这部影片中,采取了律师的女儿,一个白人小女孩的视角去观察一个因为种族歧视而遭到误判酿成悲剧的故事,一方面使得这部影片更强化的是儿童教育片的意义,而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入探讨遭到了削弱。
三、结语
叙述声音决定了怎样被叙述,而叙述视角的选择会影响怎么实现自我的叙述,种族类型的影片,核心是挖掘和反映黑人、被殖民者、少数族裔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困境的问题,因此选择角色他们自己成为叙述的主体,并采取以他们为主的内聚焦的视角,更利于展现他们在身份寻找方面的内心变化,促成他们摆脱被叙述的命运,实现叙述自我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永国. 身份认同与文学的政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31卷.
[2]赵毅衡. 当说者被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3]胡亚敏. 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