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网络谜踪》于2018年12月14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早在海外上映之时,影片就获得了烂番茄93%的新鲜度,在国内平台豆瓣上评分也达到了8.5分,好于96%的悬疑片。影片故事情节经得起推敲,对亲情的探讨也不流于表面,耐人寻味。影片内包含了大量的细节,俯拾皆是,贴近生活,对整部电影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谜踪》;电影;细节;功能
作者简介:李肖璇(1995-),女,汉族,山东省滕州市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
电影《网络谜踪》以其新颖独特的桌面电影形式、反转迭出的悬疑叙事和温暖人心的亲情指向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虽然拍摄仅用了十三天,但后期剪辑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有了这样一部电影佳作。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工程师大卫16岁的女儿玛格特离奇失踪,大卫破解了玛格特的各个社交网站上的密码后通过上面的信息追查女儿下落,才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女儿。与此同时,女警探维克的追查也在进行,并且抓获“凶手”,得到玛格特已死的结果。而大卫却发现了与调查结果相悖的线索,最终查明这场意外是维克警探的儿子失手所致,维克所做是在掩盖儿子罪行,玛格特也幸运地及时获救。
尽管不是第一例,但桌面电影的形式对大部分观众来说依然是陌生新鲜的。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整部影片的画面都是数字媒体设备的界面,从苹果和微软的电脑界面,到手机的视频连线画面,社交平台的录像视频,网页上的新闻报道等等,无一例外。在传统影片中,故事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角色间的对话和行动,而在本片中则主要依靠画面中的大量细节交代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深化影片主题。电影细节是对客观表现对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1]就像文学作品里的细节描写一样,电影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对电影主题的表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节按属性分类可分为:动作细节、肖像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等;按功用分类可分为:情绪细节、心理细节、气氛细节、性格细节、含义细节等。[2]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细节在电影《网络谜踪》中的功能,但其作用并不仅限于此。
一、悬疑叙事的推进
反转迭出的悬疑剧情是影片最精彩的看点,因为有细节的铺垫,剧情才更加扎实可信。整个故事的主线如影片的英文名“Searching”所指是大卫寻找玛格特下落的过程,玛格特的社交网络是唯一可以帮助大卫了解玛格特可能去向的途径,借助桌面电影的特殊形式,整个过程中观众也借助大卫的视角一起寻找蛛丝马迹。在此过程中,很多细节其实已经在暗示真正的凶手,尤其当真相浮出水面后,这些细节的深意就凸显出来。女警探维克为了掩盖儿子罗伯特的罪行先是把玛格特塑造成伪造驾照疑似参与洗钱畏罪潜逃的问题少女,在大卫在湖边发现玛格特的车和挂件后又转而找到一个前科犯录了“自首”视频,维克对儿子的溺爱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这在最初大卫浏览维克的相关信息时找到的维克社交网站主页上可以窥见一二,她的头像是和儿子的合影,背景墙上写着:“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母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维克为宽慰大卫讲的那个故事中,面对向邻居撒谎骗钱的儿子,她并没有拆穿儿子的谎言,而是帮儿子向邻居圆了这个谎。这足以说明维克对儿子的溺爱已经到了可以放弃道德准则的程度,同此次替儿子掩盖罪行的行为如出一辙。为了掩盖罪行,维克必须掌握大卫的调查进度,因此在一开始就要求大卫把玛格特的人际关系网调查情况表分享给她,在鼠标将要点击分享按钮时,镜头给了两三秒钟的特写,足见此举意味深长。而罗伯特这个人物也一早已经交代,在大卫翻找玛格特从小到大朋友的通讯录时,打开的一页信息里写着父母有其中一位是警察,离婚家庭,喜欢过玛格特,这正是维克的儿子罗伯特,离异家庭的信息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维克的溺爱过度。此外,在湖边搜寻玛格特踪迹时新闻报道突如其来的大雨使搜寻不得不暂缓,而这场大雨正是玛格特被困五天能够活下来的关键原因。玛格特与叔叔皮特语意暧昧不明的短信一度让皮特具有重大嫌疑,但结果两人只是曾在一起吸食大麻,对于这一支线影片在一开始就有暗指,皮特跟大卫视频询问菜谱时桌上放的一罐大麻已经对这一结果埋下了伏笔。
二、人物情感的表露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人,离不开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由于影片的所有画面都是电子设备呈现的世界,本片不能像传统影片那样可以借助角色的表情动作语言传达人物情绪,更多时候需要通过鼠标箭头等细节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加之观众观看电影时的代入视角,从细节入手侧面反映往往比直接表达达到更好的效果。
影片并未正面提及大卫和玛格特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他们关系融洽和谐,实则在大卫的妻子帕姆去世后两人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这在多处细节中都有暗示。大卫第一次跟女儿视频时玛格特还未等大卫把话说完就迫不及待挂了电话,大卫提醒她一起吃晚餐她却算得很清楚只有周一才聚餐,没有直接回答大卫同学的名字只说你没见过,可以看出大卫想要多了解一些女儿但屡屡碰壁。帕姆的死对父女二人来说都是无法跨越的伤痛,大卫也一直不肯正面面对,给玛格特发短信时,写好了“妈妈也会为你骄傲”又删掉;用帕姆的账号登录电脑,系统提示已经有694天没有运行过杀毒软件;看过帕姆生前的煮饭视频后又将其隐藏,这些都表明大卫对帕姆的死一直采取回避态度,但是玛格特已经失去了母亲,父亲的缄默只会让她对母亲的思念更加无处倾诉发泄,在玛格特的直播视频中,帕姆生日当天,大卫想要对女儿提起此事却欲言又止换了话题,女儿转过身后的表情透露出失望无奈和难过,大卫拖动鼠标将女儿的表情反复看了两三遍,可以想象到他的心里也一样感到痛苦懊悔。通过这场意外,大卫重新认识了玛格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打开了父女二人之間的心结。从意外之后的短信内容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从前那样客气疏离,会开玩笑,大卫也不再回避,直接告诉玛格特妈妈也会为她骄傲,玛格特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流露出内心的欣慰和坦然,父女二人已然可以正视帕姆的死,并且互相依靠乐观地生活下去。玛格特也重新申请钢琴课学习,还把电脑桌面由跟妈妈的合照换成了跟爸爸大卫的合照,这些也都表明她已经愈合了妈妈去世的伤口,而这定然离不开与大卫敞开心扉的沟通,父女二人的关系由此变得亲密起来。
三、亲情主题的突出
不管是一波三折的剧情还是微妙的情感变化,都是围绕着影片主题亲情这一指向来服务的。大卫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儿尝试尽各种办法,在绝望的处境下依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抓住最后一丝希望,使女儿获救,在钦佩大卫机警敏锐的同时也足见父爱伟大。在片头短短五分钟的时间里,一个温馨有爱的三口之家被描摹得十分真实,从每天的日程提醒中可以看到玛格特的钢琴都是帕姆教的,因而钢琴对玛格特来说是一个和妈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符号,故而自从妈妈死后玛格特才对钢琴课产生了抗拒心理甚至瞒着爸爸偷偷退了钢琴课,因为对她思念之深所以才不敢去触碰共同的回忆。宠物小精灵是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玛格特和假身份下的罗伯特在网上第一次谈论的话题,也是证明玛格特去过湖边的重要线索,但它第一次进入玛格特的生活是大卫引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卫对瑪格特生活的影响。大卫误以为玛格特逃课去露营暴怒之下给玛格特打了一大段甚至带脏话的短信指责她,最后加了一个感叹号,随后又将感叹号改成句号,最终又把这段话全部删掉,只发了两句话让玛格特联系自己。这段镜头虽看不见人物表情,但从打字速度之快可以看出大卫的愤怒,把感叹号换成句号,又全部删掉,爱之深,责之切,但终究是不忍责骂,压下怒火,拿出耐心,正如大多数父亲一样,心里的情绪已百转千回,但话到嘴边便只剩只言片语,爱得深沉,却不善表达。
片中的另一条亲情线是维克警探和她的儿子。影片中罗伯特的镜头并不多,且大部分所处的情境是维克正与大卫沟通案件进展,罗伯特从门后探出头来似乎对案件感到好奇,维克急忙安抚他让他去休息,表示自己会处理好这一切。这所谓的“处理”便是掩盖事实真相,企图逃脱法律制裁。身为警察,维克本该比常人更清楚道德和法律准则,坚守做人底线,但对少不更事犯下错误的儿子,她的弥补方式却是替他掩盖罪行,最后甚至尽可能地把一切罪行都揽到自己身上。不可否认维克对儿子的爱也很无私,但这种畸形的爱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她在儿子撒谎骗邻居钱时能及时纠正他的行为,或许后面的惨剧也不会发生。
萨特说:“现象不掩盖本质,它揭示本质,它就是本质。”[3]透过现象看本质,电影《网络谜踪》里一个个生活化的细节既完整了叙事,也深化了主题,最终指向都落在了对亲情的思考上,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表现了亲情之暖,而那些有所龃龉的时刻也是亲情中避不开的一部分,毕竟磕磕绊绊才是生活的常态,太完美的关系反倒失了真实,不接地气。事实上,电影细节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增加电影本身的可信度,细节的铺陈使影片中的情境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人物更加丰满。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各种媒体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一部电影所讲的故事还能使观众愿意信服,又能引人思考和感慨,已经算是难得。
参考文献:
[1]刘贤俊.电影细节的艺术魅力[J].泉州师专学报, 2000,(1):51.
[2]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46.
[3]徐崇温,刘放桐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