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诗的美学角度鉴赏《London》

2019-07-30 07:01张玉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诗节布莱克首诗

张玉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1

1.作者简介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文学史上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其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布莱克的诗摆脱了18世纪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以清新的歌谣体和奔放的无韵 体抒写理想和生活,有热情,重想象,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的浪漫主义气息远比其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如华兹华斯、济慈、雪莱等更加深刻。布莱克写作风格独特,被20世纪的学者们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

《伦敦》主要写了当诗人走在伦敦街头时看到的悲惨景象。在被占领的伦敦街道上,行人面容哀伤,婴儿们害怕地哭泣,禁令在不断地传达出来。从教堂传出来的是扫烟囱的孩子的凄厉的哭声,士兵不断地倒在鲜血中,而在深夜,路边的妓女不停的诅咒声压过了新生婴儿的哭声,喜宴变成了丧葬仪式。诗中诗人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悲惨的景象。

2.《伦敦》的美学特征

2.1音乐美

诵读一首好诗,就像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诗歌最早是和音乐一起诞生,在我国古代,合乐者为诗,不合乐者为歌。而英诗中语言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雪莱在《诗辩》中说:“诗人的语言总是会有某种划一而和谐的声音之重现。凡是诗情充溢的语言,都遵守和谐重现的规律,同时还注意这种规律与音乐美的关系”。埃德加·艾伦·坡也认为“诗是与愉悦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的音乐”。

在《伦敦》这首诗中,全诗由四个诗节组成,以五音步抑扬格的形式写成。每行包括十个音节,采用隔行押韵的形式。每个诗节都压尾韵abab,比如第一个诗节中的street和meet,flow和woe; 第二个诗节中的man和ban,fear和hear;第三节的cry和sigh,appals 和walls;第四节的hear和tear,curse和hearse。

2.2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其奥秘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诗歌进入意境首先是由意象开始的,而意象是诗歌中浸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在《伦敦》这首诗中,布莱克用“charterd street”,“blackning  church”,“blood down Palace walls”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阴沉残酷,毫无生机,充满绝望色彩的景象,为诗人表达这首诗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者可以通过这几个意象的描写就体会到当时伦敦街头的残破感和绝望感。

2.3语言美

诗歌被称作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作为语言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欣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字与句,动与静,情与理,语序和修辞方面的艺术。布莱克在这首诗中,第一节里只用一个charterd 就表明了当时伦敦的阶级制度,穷人是没有权力走到特辖的街道上和特辖的泰晤士河岸看风景的。然后他用了三个mark,第一个mark是名词,第二个和第三个作动词,描写出了街道上人们虚弱又悲痛的表情。 第二节,布莱克连用了五个every,采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伦敦的每个人所遭受的重重苦难,此处“the mind-forg d manacles I hear”采用了隐喻的手法,将精神的限制比作精神的枷锁,使得描写更加形象化。第三节,扫烟囱的孩子的哭叫竟然会使阴森的教堂惧怕,孩子哭叫和阴森的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用了夸张和对照的手法;将不幸的士兵的叹息比作鲜血,用了隐喻的手法。最后一节中妓女的诅咒和新生婴儿的哭声,喜宴和灵柩形成对比,新生儿原本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代表着生命和未来,而此处,新生儿的到来毫无希望可言,等待他们的命运还是残酷的。布莱克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时残酷社会的批判和对普通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2.4抒情美

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强烈感情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毛诗序》中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诗歌就是通过精美提炼,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来表达感情。《伦敦》这首抒情诗写于1794年,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盛行,但社会却变得愈加的腐败。为了表达心中对社会的不满之情,布莱克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布莱克揭示了社會中的不平等,穷富之间的差距,街道和泰晤士河都被富人特辖,穷人都不能再伦敦大道和泰晤士河行走,不平等的事情一件又一件。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一丝希望,连新生儿都不能给人们心中带来丝丝希望和快乐。这个社会上唯一剩下的就是绝望和残酷。布莱克仅用几个意象和对照就写出了当时生活的残酷和他自己内心的不满。

3.结语

《伦敦》是威廉姆·布莱克的诗集《经验之歌》中直接描写社会残酷景象的诗歌。全诗节奏鲜明,富有美感。诗人写作技巧高超,通过意象及采隐喻,排比和对照等手法使得诗歌语言形象生动,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抒情美等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齐晓燕. 2007. 英诗的美学探究[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威廉姆·布莱克,2015,《布莱克诗集》(张炽恒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袁宪军. 2013. Approaching Romantic Poetry.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诗节布莱克首诗
雨天
雨 天
《上课没人抢》
清夜
我想写首诗给你
新生
天真的预言
《采薇》里的深情
一粒沙子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