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词作中的思妇形象与闺阁意象

2019-07-30 07:01叶俏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词作人物形象

摘  要:魏夫人曾被学者与李清照并提,可见这位北宋的女词人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从魏夫人的词作着手,探讨其词作中的闺阁世界,分析魏夫人闺阁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意象。

关键词:魏夫人;词作;闺阁世界;人物形象;景物意象

作者简介:叶俏毅(1994-),女,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3

魏夫人,出身世家,为诗论家魏泰之姊。北宋宰相曾布之妻,北宋著名女词人。因其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原名魏玩,字玉如,一作玉汝。魏玩自幼聪颖,工诗尤擅词,诵咏佳句为时人所称道。与曾布结成夫妻后,夫妇日相唱和,钻研更精。魏夫人成诗出语不凡,豪放豁达;为词清丽婉约,意境感人,尤其是在塑造思妇形象时运用的艺术手法非常巧妙。朱熹在其《朱子全书》中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称:“本朝妇人能文,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苕溪渔隐丛话》引用《诗说隽永》说:“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当然,把魏夫人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确实有点誉之过甚 ,但这也足以道出了魏夫人当时蜚声词坛的历史事实。

一、魏夫人词中的思妇形象

魏夫人的一生与她所在的时期里的大部分女人一样,是从一而终的,因此她的词作中所蕴含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是那个时代丈夫常年宦游在外的女人们感情经历和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心愁顾盼景亦凄

在《全宋词》中集有魏夫人的词作十四首,其中词作的主题不是伤离别就是诉相思,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魏夫人词作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思夫的闺中妇人,她的词作也几乎都是闺怨词。与众不同的是,魏夫人笔下的闺怨词大多从眼前之景入手,塑造立于凄清景致中的思妇形象,转而寄情、抒情。如《好事近》: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这首词的上阙 着重写景,点明了时间是初春的雨后,然后布置了一番初晓带寒、早莺倦啼的清寂景象。“寒”、“歇”、“愁听”、“残漏”、“凄咽”上阙的字句,无一处不在描摹一种无限孤寂凄恻之景,为之后抒发思妇的情意缱绻、怀念远人的那种无尽愁思铺垫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环境氛围。

再来看《阮郎归》:

夕阳楼外落花飞。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烟卷翠微。

楼上客,鬓成丝。归来未有期。斷魂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移。

这首词也是典型的以景寄情。以“夕阳”之下,楼外“落花”飞舞开篇,夕阳本是极美,却偏生有落花,建一幅霞光映飞花的景色,倒有几分子规啼血式的苍凉。夜幕低垂唯有一叶孤舟渐远,眼前也不过“孤烟”而已。词人极尽辞藻去描摹上阙的 一番宁静而伤感的景象,是为了引出下阙那“楼上客”“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之苦:纵使知道丈夫“归来未有期”,那楼上凭阑 的佳人仍“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的移动也丝毫对她没有影响。相思苦、恨别离,早已溢于言表,令人断肠。

在魏夫人的词作中以先写景来渲染凄苦孤寂气氛,从而契合所塑造的思妇形象者颇多,善于选择最容易触动离愁的时刻和景物,构成最为切合情感的凄婉意境,凄悲之感但凭赏景之人的心境。魏夫人的词作意在通过词中人来诉说自己的离愁别绪,下笔之处定然满纸相思。

(二)最是良辰惹相思

如果说《好事近》与《阮郎归》都是经典的以眼前之景堆叠出惆怅清寂的氛围来契合将要描绘和抒发的离愁别绪,那么《卷珠帘》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用幸福的美好来反衬眼前的愁苦: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这首词从一段美好的回忆开始写起:年少的曾经,与情郎一起置身花海,尽情嬉闹,“执手攀花”,袖沾“花梢 露”也顾不上,更将满腹春心寄托给花儿。下阙急转而下,恩爱温情不再,徒留无限的孤寂:明明情深,却奈何总负深情,满腹的愁苦不知与谁诉,只有化作泪水洒向海棠深处。词中的上下两阙对比十分鲜明,用过去的幸福欢快来反衬如今的凄凉痛苦,更是痛楚锥心:那些美好回忆无形中是在对如今形单影只的佳人那千疮百孔的心进行凌迟,一句“多情因甚想辜负”问得无奈,也问得绝望。

当然,除了用美好幸福的回忆来反衬如今分离的痛苦,也有描写眼前的繁华与明朗景象来感叹:为何不能与心中之人执手共赏良辰如斯。她的三首《菩萨蛮》都可归类于此。以其中一首为例:《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这首词没有一笔写伤春悲秋,也没有一笔写凄婉之景,却也尽诉佳人的相思苦。同样是闺情词,同样是上阙 注重写景,没有残漏与莺啼,也没有残阳飞花,竟是满目的繁荣春光。“溪山掩映斜阳里”一句,远山掩映在夕阳的余晖中,恰有几分暖意融融。余下几句也写得有几分明丽,春日正好。下阙写出离人已去多年,“我”日日自堤下、溪边不知疲倦地来回,却仍未见离人归来的惆怅。“三见柳绵飞”写出分别已久。没有直抒相思情切,却让整首词的情感带有几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遗憾和感喟,而这正是词人和女主人公所要表达的叹息。在《词林纪事》中引《雅编》说魏夫人的这首词“深得《国风·卷耳》之遗”,颇得其旨。

与前一种营造凄婉意境不同,魏夫人深晦在良辰美景的映衬之下,离人未归,无人携手共看繁华的相思就会被映衬得更有韵味、更耐人寻味。

二、魏夫人词中的闺阁意象

魏夫人用闺情词构建了一个极易引起那个时代丈夫常年宦游在外的闺中妇人共鸣的闺阁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魏夫人反复地运用寻常可见的景物意象构造成一个个引人落泪的意境。而其中最值得提起的是春、暮、楼、月这四个意象,骆新泉在其文《俱是登楼倚阑干 境遇情愁各不同———从楼意象组合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的不同人生况味》做过相关统计:魏夫人词作有13首(其中《全宋词》中收录的《临江仙》有一说:据赵万里所考,为李清照之作。骆新泉此文的统计应是将其排除在外)其中涉及春的有8首,涉及暮的有5首,涉及楼的有10首,涉及月的有6首(该统计数据应是这四种意象之间有相互同时出现于同一词作中)。可见,在魏夫人的词作中,这四种意象是相当突出的,它们对魏夫人构建其词中闺阁世界十分重要。

(一)春日黄昏映惆怅

春日是一个特定的季节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常见的意象很多,比如早春的莺啼,暮春的落花纷飞等等;黄昏亦不过斜阳、夕阳之景。魏夫人的词作中较为频繁地运用这些意象去为她笔下的闺阁世界营造尽诉相思的景物氛围。

如前文分析过的《好事近》中的“花外早莺啼歇”、《卷珠帘》中的“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都有春日的意象出现,而《阮郎归》中的“夕阳楼外落花飞”、“孤烟卷翠微”、“桐阴月影移”和《菩萨蛮》中的“溪山掩映斜阳里”、“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柳绵飞”,这两首词作不仅有春日的意象烘托更有黄昏的意象渲染。

而这样的情况在魏夫人的词作中绝不是偶有出现。如:《减字木兰花》其二中的“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这是词中的上阙 ,描写的是暮春,开篇便用落花柳絮飞的伤感来衬托天涯之遥思君不知君何在的无奈。后两句直接点明了时节——“春尽”,可见这一首闺情词也是用春日的意象引出相思的。而《风定波》中的“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着四季的轮换,即使春去之后迎来的是更有活力的夏天,但将春暮的落花写出几分凄凉,也正切合了尽诉相思苦的闺情主题。

将本该明丽的春色写得最衬相思的是两首《菩萨蛮》,除了上文提述的《菩萨蛮》,诉说良辰美景谁与共的无奈和孤寂外,另一首亦同样出彩: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捲 清霜晓。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

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

上阙写的春日景象带有几分清冷之感,初春时分,东风吹绿了新草,而暮冬里湖畔那开的梅花依然清冷地开着,冬暮将春的景色带着冬日里的凉绝也带有几分春日里的希望。下阙写到音信已隔断了许久,恰逢此时望见天边飞来南归而来的大雁更添几分离愁。

而魏夫人在其作《武陵春》中塑造了一幅带泪立斜阳的佳人图:

小院无人帘半捲 ,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

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这首词作描绘得直白而形象,将佳人为谁憔悴如斯表述得很清楚,无可奈何中的无限相思夹杂着挣扎与不确定,便是在梦里也是期盼郎君早归。最后一句“和泪立斜晖”将夕阳和这位满腹愁肠的女子结合成一幅精妙至极的美人相思图,除了夕阳余晖的映衬没有一字赘述斜晖里的景物,却给人无限遐想,这样的不局限更容易让同是闺阁中久盼君归的妇女产生共鸣。

(二)明月高楼望断肠

女词人大多爱登楼填词,也常常用楼这一意象来抒写情怀。究其原因:首先,楼是封建社会中的大家闺秀、官宦妇人等女子的重要生存空间,她们深居闺阁之中,足不出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楼大概是困住她们的囚笼;其次,楼被看作是连接天地的,是登高怀远的重要场所。而由于在生理和心理特点上,女性大多都多愁善感,所以,不管是少女伤春怀春,或是少妇怀人思远,楼都能成为她们表现闺中情怀、释放苦闷心情的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平台。

楼这一意象在魏夫人的闺情词里出现更为频繁,与楼同出的还有月这一意象。月与楼结合,仿佛成为了 中国传统诗词抒情意象的代表之一,大抵诗人词人登楼作诗填词都因着月色渲染到恰到好处。同样的,魏夫人也继承了这种古典诗词情怀,多用明月高楼来构成她笔下闺情词中那一方闺阁世界里的凄清意境:《菩萨蛮》(东风已绿瀛洲草)中的“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武陵春》中的“小院无人帘半捲,独自倚阑时。”《减字木兰花》(落花飞絮)中的“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

魏夫人的登楼望月之作大抵都是为了倾诉思念之情,如《减字木兰花》: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

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后桃花流水深。

“西楼明月”,典型的“楼”与“月”的组合,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总是分外能感染气氛:月光如水,越发地衬出千树梨花如雪的花色。“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飛”引出下阙的 无限思念。月意象的内涵极为丰富,“明月”明亮温暖、和平宁静,在这里月意象表达了女子的相思离愁,所以涌上心头的各种情绪,包括在日间难于诉说的情感,在登楼对月时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宣泄出口。

在魏夫人的词作中,情感表达最直白的,也是最能体现她对离人的爱恨交加、挣扎缠绵情感的是《江城子·春恨》和《系裙腰》,其中《江城子·春恨》运用了楼意象而《系裙腰》运用了月意象,且来看看这两首词:

江城子·春恨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海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这首词依然是魏夫人登楼为思念的风格,诉说了心中的思念之余,描绘了女子为君渐憔悴的模样,这里的楼意象,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宣泄地点。这首《江城子·春恨》虽然直抒思念甚至带有几分娇俏的嗔怪但到底还是有女子的矜持,而《系裙腰》的宣泄情思,在那个时代而言可谓是大胆到几近出格了。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窗西。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

这首词中,魏夫人以直白的口吻大胆地写下了她夜不成寐、默默忍受精神痛苦和情欲煎熬的细节,西风凉,月盈窗,都是她痛苦和煎熬的见证者,甚至在最后对丈夫由思念到恼恨,发出了强烈的质问:“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此时此刻,月又成了她爱恨交织的宽慰者。

三、结语

魏夫人的闺情词也许在艺术上不及李易安,但她的词没有躲躲闪闪的遮掩和为了保有矜持而故作双关的曲笔,有的只是对情感的大胆暴露和宣泄。在技巧的运用和文字的雕琢上似乎不太工整,也不太符合当时士大夫们“雅”的标准,“过于”直白,但对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营造都拿捏得十分到位。而她塑造的思妇形象也是十分鲜活的,这大概与她一生的情感经历有着很大关系。在魏夫人现存的这十四首词中,所描绘的情感、意境等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魏夫人嫁为人妇后,随着曾布的升贬而起落不定,因而她词中没有对富贵生活的向往,只有等待、抱怨和愤怒,这不仅仅是能引起那个时代的闺中妇女的共鸣,对于今人去探究宋代贵族妇女的情感归宿和闺阁中的情感寄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魏夫人作为女词人在北宋女性文学中应该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从她的存世作品数量来说,她有十四首词和一首诗,这在已知的北宋女性作家中可谓是首屈一指;而从品质上来说,她的词继承了宋初女性的文学成就:表现出宋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尊、自强的要求。这些她用生命和心灵创从的作品不管是从内容还是从风格上,对后来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有很大的影响,在宋代女性文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圭璋(编).全宋词(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张明平.魏夫人的文学作品与宋代贵妇的感情归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第22卷第3期):59-61.

[4]骆新泉.俱是登楼倚阑干 境遇情愁各不同——從楼意象组合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的不同人生况味[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08(第25卷第4期):49-53.

[5]周圣弘,周达斌.魏玩:词笔超迈女中才——《历代襄阳名作家研究》系列论文之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9(第27卷第9期):42-53.

[6]刘康.论魏夫人思妇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J].鸡西大学学报,2011,09:125-126.

猜你喜欢
词作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浅析李清照前期词作的审美情趣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