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调研

2019-07-30 06:25刁苏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经济分析

刁苏娴

摘 要:拙政园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可算是学院派的代表,其规模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布局也比较工整,园林的造园手法像借景、对景等手法在这里都能看到。拙政园也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展现出深厚的文人底蕴。艺术是结合创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和思想而产生的,所以苏州园林的发展必定受到了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文章分析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等文化因素及经济因素等对苏州园林的生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分析;经济分析;环境心理学

一、研究对象

拙政园坐落于苏州东北面,几百年间拙政园的命运几经更迭,园内景致随之变化,却典雅如初,亭台楼阁,回廊起伏,小桥流水,古木参天。园中的建筑物大多数都依水而建,高低错落,山水环绕,花草茂盛,尽显江南水乡之美。花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雅致,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为主,西花园建筑精美,楼台倒影别具风味,中部则是拙政园最出彩的地方,亭台楼榭点缀在湖岸池边,古朴典雅,主次分明。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中部是一個横向展开的水景园,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远香堂就是其中的主体建筑物,四面厅的四面都没有任何的阻隔,它面对的水面很大,中间放了一溜山岛,非常形象地模拟了江南湿地的景象,大面积的水面围绕着平缓的山坡,弯来曲去,让整个场景拥有了层次,有那种山不求高峻而求其起伏的连绵飘逸之感。远香堂西面是玉兰堂,紧挨着住宅形成了一个独立闭合的院落,院子内种植有玉兰花,并立有数块湖石,清幽淡雅;远香堂西与南轩相连,水面以幽曲取胜。廊桥小飞虹与水阁小沧浪横跨水上,与两侧亭廊组成水院,环境宁静深幽。从小沧浪向北望去,穿过小飞虹桥,远远地可以看见远香堂,利用见山楼作为背景,空间显得更加深远,风景如画。见山楼在园子以北,用爬山廊暗示山意,连接这一个两层的在水中间的楼阁。山南侧枇杷园一区建筑不多,院内布置简洁,东与听雨轩及海棠春坞二院相邻,用短廊连接,将不大的区域分成个若干个空间,但又可以通过漏窗门洞相连,似隔非隔。

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藏露掩映,使山水景观显得更为舒朗开阔,拙政园布局灵活,道法自然,匠心独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早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二、东西方园林对比

西方园林追求人工美,讲究几何对称,往往有一条中轴线,园路都呈一定的几何形,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而中国园林更崇尚自然,移步换景,峰回路转,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的园林,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西方园林是开阔一览无余的,与中国的封闭内敛形成明显的对比。西方园林在设计时大多是将建筑物作为整个园林的中心,再用庭院包围着建筑而造,同时配有雕塑、花坛、喷泉、叠水等人工景观,中国园林建筑参差错落赋予园林无限的变化,水池成为了园林的中心,四周环列建筑,建筑和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西方园林的植物主要是通过树林、花坛和花墙来展现的,植物经常修剪,注重整齐。而中国园林不同于西方园林,它不追求整齐划一,在树种的选择上更为灵活,通过点种和丛植的方式使得树木有疏有密,高低参差错落,宛如自然山林。

东方园林讲求对于自然的崇拜,而西方园林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的掌控。西方寻求的是骑士的罗曼蒂克精神,东方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的诗情画意。

三、文化分析

(一)地理环境

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花木繁多,为园林提供了很多植物的资源。苏州边上就是太湖,其盛产的石材也为园林提供了石材的资源。苏州是江南水乡,所以水网纵横,河流众多,为园林中水系的运用也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园林虽然选址在闹市之中,但是只要将园门关上,仿佛身处在山林之中,隔绝喧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二)生活方式

苏州的园林原先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造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文人的事。“情趣”是当时文人所追求的一个境界,文征明的《拙政园图咏》描绘的就是当时文人生活的常态,农舍小憩、湖边垂钓、茅屋饮茶,怡然自得,宛若身处世外桃源之中。即便是现在一些老街弄堂里也时常可以看到屋边种着树,墙角栽有梅花和石榴树,天井里用缸种着荷花,缸中还有锦鲤在嬉戏玩耍。苏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富裕,使得人们不必为了生活奔波,生活节奏缓慢。人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喜欢在巷子里晒晒太阳,听听评弹,品品茶赏赏画,所以苏州的园林也充满着文人之气,池广林茂,自然舒朗。

(三)价值观念

园林不仅仅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是当时造园者思想的载体。中国古代哲学家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儒家和道家注重从整体来观察事物,讲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国园林既受道家思想影响,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园林中的哲学思想不能把两者机械地分割开来。道家推崇返璞归真,儒家则强调顺应自然,所以儒家和道家对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并不冲突,它们对风景建造和造园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儒家哲学强调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道家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寻找潜藏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后再将道家精神融会贯通在其中。苏州园林的意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问名”来表达。拙政园取自“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浇浇园子卖卖蔬菜这就是我们这些笨拙的人对待政治的方式,虽不能治国平天下,但亦可独善其身。从院中的匾额、雕刻、书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文人的思想文化,其大多是宣扬哲理,陶冶情操,抒发对自然的赞美。这体现了苏州园林十分重视自然顺应自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涵。

(四)习俗文化

昆区是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曲辞优美,唱腔婉转,深得文人的喜爱。古往今来,文人雅客们除了去茶馆戏台观赏昆曲,还喜欢在园林中欣赏昆曲。园林的恬静淡雅加上昆曲的悠扬婉转,唱出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儒雅韵味。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是昆曲复兴之地,曾被用作昆曲研习所。馆内顶棚是拱形,利用弧形屋顶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绕梁。拙政园布局灵活,假山花木众多,移步换景,听着昆曲和鸟叫虫鸣树叶摩挲的声音,让人宛若身处山水之间,身心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园林的造园和昆曲的表演,都是把文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思想、个人情感倾注于其中,所以说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

四、经济分析

蘇州自古以来就是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地处平原,水网密集,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基本无自然灾害,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在明清时期是最大的城市之一。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设计创作不能脱离经济的支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私家园林并是不生活的必需品,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更加追求生活上的诗情画意,由此建造了很多的私家园林。私家园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布局合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来打造一种深邃的景象,扩大人们的实际感受。拙政园的首任主人就是明代御史王献臣,他辞官归家请文征明为自己打造了这么一座私家园林。如此精致的园林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做不到的,所以经济也对苏州园林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五、园林中的环境心理学

(一)声景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是借助植物、山水等,共同营造出的带有某种氛围的声音环境。植物在风雨等环境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树叶相互碰撞摩擦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是优雅婉转的,有的是汹涌澎湃的,展现出了不同的意境。中国园林一般选取阔叶树来营造风吹过树叶婆娑的声景,利用花木种植来吸引各种蜜蜂和小鸟,营造鸟叫虫鸣的声景,利用池塘水流声营造涓涓细流的声景。

拙政园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法则,营造一种池广林茂、自然舒朗的环境。拙政园四周砌有高墙,对内开放对外封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保护了园内声环境的独立特性,并且入口不直通院落,以曲折蜿蜒的小径做连接有效地将市井的喧闹隔绝于墙外。拙政园通过堆叠山石、引水入园,模仿自然景观创造出各种水声。它的听雨轩便是合理利用声景的一个代表,听雨轩的池塘中种有荷花,池边种植有芭蕉翠竹,下雨时坐在轩内,雨水敲打着荷叶、雨打芭蕉的声音,加上雨景,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情景。

(二)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为了研究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它的目的是为了建造适宜人们的建筑与环境。营造有益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环境才是好的设计。

中国造园的特点是在既定的空间内,按照不同的比例尺度,对真实的自然进行艺术再现。所有山水花木的尺度都要依照环境做到得体合宜,太大或太小都会令人感到不适。中国园林大多都是四周围合的墙壁,但常常会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的景物借用到园内来,将空间推展延伸。拙政园借景北寺塔,在极小视角范围内利用纵深方向的焦点透视感将园林空间的尺度感做了急剧的放大,虚实相生、纵横交错的审美效果,让游览者有一种惊鸿一瞥,回味无穷的感受。

六、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不同于西方园林追求人工美,讲究几何对称,其更倾向于崇尚自然,推崇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以水为主,以舒朗平淡的整体风格将拙政园打造成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宅院。园林的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补充,将江南独特的文人气息展现在园林之中。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对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拙政园也正是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下而形成的。文人墨客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于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理念的追求使拙政园被设计成了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宅院。拙政园的布局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涵,还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的遐想。而声景和借景等手法被完美运用在园内,使得拙政园为之后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维权.园林·风景·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袁晓梅.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思想的形成及演进[J].中国园林,2009(7).

[4]魏志芬,王玉洁.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因素[J].中国园林,2000(4).

[5]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环境心理学经济分析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环境心理学在主题公园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