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观,在精神内涵上,与其“人的文学”观是一以贯之的。具体说来,周作人要求平民文学在文体形式与思想内容上,具有普遍与真挚的特点;同时,为了将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适当的一个地位,他也强调文学应具超越精神,认为文艺作品不能仅为了迎合“平民”“思想趣味”而作。
关键词:周作人;平民文学
作者简介:李晓南,暨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2
一、一以贯之的文学观
平民文学乃是研究平民生活即人的生活的文学,目的在于将平民的生活提高到一个适当的地位,因此与迁就普通民众理解能力而作的通俗文学,是有区别的。这是周作人给平民文学下的定义,所谓“平民文学决不单是通俗文学。白话的平民文学比古文原是更为通俗,但并非单以通俗为唯一之目的。因为平民文学,不是专做给平民看的,乃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学”[1]。这里既强调了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同时指明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之间的联系(即两者实际是在不同的称谓中,内含一致的意义),体现了周作人一以贯之的文学观。
既然周作人所谓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二者精神内涵一致,则其对人的文学所下之定义,对于平民文学当是同样适用的。何谓人的文学?“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2]。这里强调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将其概括为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其中个人性与人间性又是这种精神所强调的重点。之所以对这两方面进行重点强调,周作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周作人以森林与树木之间的关系,来对个人性的重要性进行说明。他认为,森林正是由单棵的树加起来才得以形成的。离开了单颗树的茂盛,而空谈整个森林的繁盛是不现实的。而个人与人类的关系,正如树木与森林之间的关系,唯有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类整体上也才能更加繁荣。因此要讲人道主义,首先要从个人做起。
其次,因“超人间的道德,不是人所能为”[3],所以他亦强调基于人间的道德,即“人间本位主义”。结合其于《平民文学》中的表述,我们或能对其“人间本位主义”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具体说来,周作人所讲的“人间本位主义”,要求的是一种普遍、切己、平等的人的道德,即“人间交互的实行道德”[4]。他否定那种“偏重一面的畸形道德”[5]。原因在于他认为“普通的男女是大多数,我们也便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其事更为普通,也更为切己”[6],“世上既然只有一律平等的人类,自然也有一种一律平等的人的道德”[7]。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路,周作人强调,平民文学,首先“应以普通的文体,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8]。这是对人的文学(也即平民文学)的基本精神内涵的界定,可以说是为平民文学奠定了“人的文学”的基础。周作人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平民文学的进一步阐述。我们因此明了,为何周作人在《平民文学》开篇便强调:“我们说贵族的平民的,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不过说文学的精神的区别,指他普遍与否,真挚与否的区别。”[9]
二、思想事实的“普遍与真挚”
上文周作人已声明,贵族的与平民的文学之区别,并非从读者群体和创作主体等方面进行界定,而是从精神的普遍与真挚与否进行区分。他还进一步指出,所谓普遍与真挚与否,是就文学的精神或曰内容上而言的,而非从文字形式上进行界定。因为他认为,仅仅从文字形式上,是无法对贵族的与平民的文学进行区分的。传统所认为的用文言文所作的作品为贵族的文学、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便是平民的文学,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文言文照样可以创作具有普遍精神的、真正的人的文学。反之,白话文亦可能会创作出游戏的、部分的消遣之作。也就是说,周作人认为,语言的载体、或曰文字的形式,对作品的精神内容,并不必然具有决定作用。唯有从内容上进行界定,方能真正区分贵族的与平民的文学。
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具体具有怎样精神内容的文学作品,才是他所认为的真正的平民文学呢?对此周作人从两方面进行了限定:“平民文学应该着重与贵族文学相反的地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第一,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第二,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10]
这里周作人便从文学作品之文体形式与具体内容两方面,都提出了普遍与真挚的要求。他作出这样规定的理由是明显的。首先,要求“普遍”,因为英雄豪杰是世上的极少数,普通男女方为大多数。而我们作为普通男女的一分子,创作属于大多數人的文学,显然更具普遍性,与自身亦更具相关性。其次,因为我们说及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儿,必是迫不及待,这时显然是来不及雕章琢句的,而既然首先要求文学记切己之事,那么与之相应的形式内容,自然也便当是不伪饰的“真挚”之作了。
由周作人对平民文学之文体形式与具体内容,作出的普遍与真挚的规定,可以看出他对于文学是有自己的独特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对“平民文学”的内涵,人们可能产生的理解偏差,周作人也是有所考虑的。由此他特别强调: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不能简单划等号,平民文学与慈善文学存在质的区别。平民文学的“目的,并非想将人类的思想趣味,竭力按下,同平民一样,乃是想将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适当的一个地位”[11],“平民文学所说,是在研究全体的人的生活,如何能够改进,到正当的方向,决不是说施粥施棉衣的事”[12]。概括地说,周作人提倡平民文学之目的,在于提高平民的生活,并将其改进到正当的方向。这里不难看出,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观是带有启蒙色彩的。由此出发,当其在后来所作的《贵族的与平民的》一文中,提出平民文学应具求胜意志、要有一种超越的追求(也即要求平民的贵族化)时,我们或许也就不以为怪了。
三、“平民贵族化”的文艺追求
在其《贵族的与平民的》一文中,周作人对自己早期将贵族的与平民的文学,进行截然划分并判分优劣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他认为自己早先将社会阶级上的用语,直接取其本义套用在文学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味贬抑贵族文艺,而只肯定平民文艺的做法,亦是有失偏颇的。而在此文中,他认为妥当的做法,应是平等地看待文学上平民的与贵族的两种精神,不指定谁是谁非,让其自然并存。周作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平民的贵族化”[13]与“凡人的超人化”[14]命题,认为:“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这才能够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学。”[15]
如前所述,在其《平民的文学》一文中,我们已隐约感觉到,周作人所倡导的平民文学的启蒙色彩与精英立场。因此他现在提出這样的主张,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前期平民文学主张的自然延续,亦是对之进行补充与完善。或者说,是对前期主张中容易被忽略或误读的方面,进行强调。前期于《平民的文学》中强调的普遍与真挚的要求,在《贵族的与平民的》一文中同样注重,只是不再将其视为区分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的标准,更不对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两者进行优劣判分。这里周作人既承认贵族文学同样具有真挚普遍的情感,同时又将贵族的与平民的作为文学上的两种精神(或对于人生的两种态度)进行划分,从而对其理论进行更为健全妥当的言说。
这里所谓贵族的与平民的,和社会学上的概念不同。它们不是阶级的划分,而是人类的两种精神,或对人生的两种不同态度。只不过这两种精神于人群中的分布,最初可能确实多少和阶级的不同有关——贵族阶级,由于具有的特权及优裕的物质条件,不必像平民阶级一样,将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为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而劳碌,故相对有发展精神生活的条件或需要,于是也便形成一种贵族精神或许相对更多地分布于贵族阶级的“事实”。但这种“事实”更多的是一个量的分布的差异,而非必然的对应的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说贵族阶级必然拥有贵族精神,更不能认为贵族精神是贵族阶级所独有。周作人自己也称:“我并不想因此来判分那两种精神的优劣,因为求生意志原是人性的,只是这一种意志不能包括人生的全体,却也是自明的事实。”[16]
那么究竟何谓周作人所指的“贵族的精神”与“平民的精神”呢?“平民的精神可以说是淑本好耳所说的求生意志,贵族的精神便是尼采所说的求胜意志了。前者是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后者是要求无限的超越的发展”[17]。也就是说,周作人认为,平民的精神表现为对于现世利禄的追求,与达到物质目的后的满足于现状。贵族的精神,则是在物质基础满足的基础上,不止步不前,而有更进一步的精神追求与自我超越。这样的超越精神或求胜意志,能叫人努力去求全而善的生活,因而是“进化的”。涵盖了求生意志与求胜意志的,才能“包括人生的全体”[18],两种精神兼备的文艺,方称得上是完善的文艺。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周作人这里所谓平民文学应具超越精神(或谓求胜意志)的提法,与其早先《人的文学》里所持“从动物进化的人类”之观点是相呼应的。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认为:正因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其所具有的动物的生存本能的一面,便“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19]。但又因人类是进化了的动物,“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20],故不应该只停留在单纯的满足生存本能的层面,而应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周作人把这两个要点称为“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21],并认为“这灵肉本是一物的两面,并非对抗的二元。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22]。
强调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并重(即兽性与神性调和),则与之相应的人性的文学,当也是要求求生意志与求胜意志结合,即“平民的贵族化,——凡人的超人化”[23]的。
既然平民精神并非只存在于平民阶级,贵族精神亦非贵族阶级独有,既然平民精神要求的是有限的平凡的存在,贵族的精神是要求无限的超越的发展,那么由此出发,周作人提出“真正的文学发达的时代必须多少含有贵族的精神”[24]这样的观点,并认为“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这才能够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学”[25]便可谓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结语
强调平民文学文体形式与思想内容普遍与真挚的特点,同时要求创作者应在此基础上,追求平民文学的超越精神,这是周作人平民文学观的丰富内涵。正是该文学观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周作人对于文学本质的深刻思考与理解。同时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观,又以其相对辩证与理性态度,显示了作者与同时代启蒙者之间的一些不同之处。
注释:
[1]][2][3][4][5][6][7][8][9][10][11][12][19][20][21][22]周作人:《艺术与生活》,止庵校订,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7页,第13页,第13页,第6页,第6页,第6页,第6页,第6页,第4页,第6页,第7页,第7-8页,第11页,第11页,第11页,第11-12页。
[13][14][15][16][17][18][23][24][25]周作人:《自己的园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6页,第16页,第16页,第15-16页,第15页,第16页,第16页,第16页,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