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为何在成都

2019-07-30 05:37夏自钊
决策 2019年7期
关键词:机会成都经济

夏自钊

成都市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发现,发展新经济必须转换思路,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城市提供机会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

作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探路城市,成都继在全国率先提出“新经济应用场景”后,3月26日又放了一个“大招”,发布了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

这一清单被理解为是成都专门梳理出的一份城市供需信息“指南”,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在蓉发展提供入口和机会。

近年来,成都在全球多项排名中大幅跃升,新经济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几年的探索,成都正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被称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此次在全国率先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是成都新经济发展思路的一项升华,对各地发展新经济极具借鉴意义。

一份特殊的“清单”

政府或大企业有项目,想找适合的经营主体参与,可兜来转去,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很难觅到;懂技术、会经营、有资本的新经济企业想一展身手,主动参与项目,可找到的要么是与自己主营业务不同的项目,要么就不知怎么找、压根找不到。

怎么破解這种“项目找不到企业、企业找不到项目”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传统经济到新经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转变,如何顺势而起?

成都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发现,发展新经济必须转换思路,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城市提供机会,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

3月26日发布的成都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发布了7大类共450条供需信息。其中,需求信息195条,包括: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信息103条,投资规模1862亿元,释放融资需求636亿元;资源要素需求信息55条,涉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同时发布供给类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平台)名录255条,涉及双创载体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平台等信息。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的城市,成都构建了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为新经济市场寻找落地。此次在应用场景基础之上,成都进一步将场景具象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

发布会上,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廖成珍分析了应用场景和城市机会的辨证关系,“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清单》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要素资源的接入端口,促进新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新经济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在新经济时代,拥有“全景化”应用场景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主动培育和供应产品的能力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竞争点。而此次《清单》是应用场景供给的重要手段,也是成都培育多元化场景的重要抓手。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分析普遍认为,成都此举,是新经济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政府不是直接指定倾向性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问题,而是用新的思维和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最优秀的要素资源都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上。在这个过程中,新经济有可能在多个领域形成产业爆发,这正是各地发展新经济的终极目的所在。

与传统产业市场不同,新经济的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的市场。因此,当前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

在探路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市发现,不能空谈场景应用,场景一定要具体到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这背后,正是成都对新经济发展的思考。此前,成都便表示,“为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

换句话而言,城市机会清单,就是把城市的机会发给企业,让企业在场景中获得很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主动性”便显得极其重要。据廖成珍介绍,“城市机会清单”从政府视角分类梳理、全面整合企业关心的可释放的市场机会。

这里的“政府视角”不是指政府去给企业进入设置门槛与条件,而是给企业一个更加有效的自我发展机会。以前政府会设置负面清单,规定哪些项目不能参与,而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是正面清单,是一种普惠式的机会供给,是一种主动性的服务态度。

显然,新经济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一次清单发布,企业看到的是政府主动作为,破除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卷帘门、旋转门,欢迎各类企业参与竞争、分享城市发展的机会。”在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宏亮看来,城市给的机会,也是企业再一次发展的机遇。有了这份清单之后,项目更加公开、透明。机会摆在所有企业面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新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地方政府发布的清单,主要集中于“负面清单”或“投融资清单”。而成都此次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有哪些不同之处?

具体而言,《清单》体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变。国家从市场准入逆向逻辑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法无禁止即可为”,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平、提高了效率;而成都在实践中发现,新经济企业成长不仅需要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正向激励”,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新经济活动。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主动释放资源要素、创造市场机会,让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和信心。

同时,《清单》是成都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系列理论的衍生延续和成果转化,是成都探索新经济发展、推进场景落地的又一制度创新。

2017年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基本形成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理念、政策体系、实施路径、空间布局的“作战图”,推进新经济发展在全国率先起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新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场景供给速度不快、落地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瓶颈问题。由此,《清单》应势而出,通过建立城市机会信息搜集发布机制,将过去分散零碎的供需信息集中呈现,并对已发布的清单信息动态调整、适时更新,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通过构建城市机会清单跟踪评价体系,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考核管理等方面强化企业服务保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12345”市长热线等媒介畅通困难诉求反馈渠道,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及时跟踪处理城市机会落地落实有关问题。城市机会清单作为政府发展新经济主动服务的“新窗口”,有助于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

更重要的是,《清单》是转变新经济发展治理方式,优化政务服务,加快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环境的创新性举措。2019年是成都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清单》顺应新经济发展新形势,有效破除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瓶颈问题,通过清单化的城市机会呈现形式,就是要为新经济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和信心。

猜你喜欢
机会成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给进步一个机会
穿过成都去看你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成都
在成都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