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崇州市着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为重点人群返乡创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成都崇州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准确把握重点群体创业需求,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采取建立数据库,强化指导、精准培训、搭建平台、提升服务等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返乡创业。
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加强与在崇高校对接,准确掌握应届毕业生信息,建立涵盖4198名应届毕业生姓名、专业、联系方式、求职意愿、个人职业规划等信息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其实行动态调整、跟踪服务;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农民工回流这一契机,采取市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入户调查的方式,通过“劳动保障四维系统”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动态管理,详细掌握返乡回流农民工的数量、规模、结构等情况。
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双创服务质量。组建高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创业导师团队,实现理论、实践和政策有机结合,为创业者保驾护航。其中,以全国县域经济专家委员会四川政策研究室主任、西南交大创业学专职教授杨森林为代表的多名专家学者数次前往崇州市创新创业示范乡镇白头镇指导工作。同时,还组织开展实用性强的创客活动,累计举办“阅创·派对”共计19场,企业专利知识讲座10场,政策及经济形势分析会议6场,各类沙龙活动20余场。
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四川省矿产机电学校、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等各类培训机构的指导,深入开展校企“定向”合作;推行园区培训、产业项目培训、返乡创业明星办基地等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实训模式,鼓励创业带动就业。2018年,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班9期,共开办39个班,培训在校未毕业大学生1050人,培训有创业意愿返乡农民工310人。
搭建创业平台,推进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主动为返乡农民工搭建返乡创业平台,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入园创业就业。通过整合资源,已成功创建成都市级劳务培训基地、成都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基地、成都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训基地各1个。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打造了由1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大厅、25个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1个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组成的公共服务三级平台,形成了就业创业“15分钟服务圈”,初步建成了城乡统一、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促进同城通办和线下线上经办,将延伸到乡镇、街道的就业服务项目从15项扩展到27项,涵盖就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职业介绍、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2018年,崇州市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9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0万元,500余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创业项目涵盖餐饮、种养殖、建材、汽修等多个行业,累计投入创业资金1.96亿元,带动400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