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蕴 邱瑞瑾* 于翠平 刘灼梧 陈永斌
(1.广西农业科学院梧州分院; 2.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 543000)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关注,以及生态农业和绿色畜牧经济的发展,茶园生态种养模式在浙江、江西、云南等地得到推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茶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通过茶园养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发生、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残、提高经济效益[1-4]。现阶段大部分茶园养鸡相关研究主要侧重在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而对茶叶内含物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梧州市是中国历史名茶六堡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5],六堡茶产业是梧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超10万亩,但茶园立体种养模式在本地茶园应用还不多见,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通过在六堡茶园养鸡,分析该种生态模式对茶叶的品质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总量等)的影响,以及杂草和虫害的防治情况,研究立体种养与茶叶品质,草害和虫害的关系,探索茶园生态种养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立体种养提供新思路。
试验茶园位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塘坪村垌枧山有机茶园,属山地丘陵地貌,面积约200亩,茶树种植品种为苍梧县群体种,茶树长势良好。
每个试验区面积100 m2,周边用尼龙网和钢材进行隔离,区内建立鸡舍。试验鸡群从3月开始放养于茶园,设3个养鸡密度(A3、A6、A12),分别为每100 m2养鸡3、6和12只,每个密度设三次重复,并分别在距离鸡舍0 m、5 m、10 m处设3个取样点(B0、B5、B10),于2017年7月,在每个取样点随机采摘100个一芽二叶新梢,测量百芽重和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品质成分含量。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的情况下,得到的一芽二叶百芽鲜重最多,为26.1 g。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的情况下,得到的百芽鲜重最少,为18.4 g(图1)。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鸡的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百芽鲜重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百芽重的影响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得到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55.59 %。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得到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46.22 %(图2)。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水浸出物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2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水浸出物的影响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3.75%。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5 m情况下,得到的氨基酸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3.47%(图3)。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氨基酸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3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氨基酸的影响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可溶性糖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8.17%。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可溶性糖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6.86%(图4)。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对可溶性糖有显著的影响,F值为3.720,p值为0.044<0.05。养殖密度3与养殖密度12之间以及养殖密度3与养殖密度6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养殖密度6与养殖密度12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范围对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表1)。
图4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表1 养殖密度对可溶性糖的多重比较(LSD)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m情况下,得到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2.90%。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茶叶茶多酚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0.75%(图5)。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茶多酚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5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茶多酚的影响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茶叶茶多酚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160.85 mg/g。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茶多酚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142.49 mg/g(图6)。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茶多酚没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茶叶咖啡碱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33.58 mg/g。在每100 m2养6 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咖啡碱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8.60 mg/g(图7)。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对咖啡碱有极显著的影响(F值为6.109,P值为0.009<0.01)。养殖密度3与养殖密度12之间(P值0.07)以及养殖密度6与养殖密度12之间(P值0.07)有显著性差异,养殖密度3与养殖密度6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范围对咖啡碱没有显著的影响(表2)。
图6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儿茶素总量的影响
图7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咖啡碱的影响
表2 养殖密度对咖啡碱的多重比较(LSD)
注:*表示差异性显著。
(1)GC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3 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茶叶GC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11.95%。在每100 m2养12 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5 m情况下,GC含量最低,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9.70%(图8)。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GC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8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GC的影响
(2)EGC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EGC含量最高,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11.58%。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EGC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9.05%(图9)。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GC没有显著的影响。
(3)C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m情况下,得到的C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8.91%。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5 m情况下,得到的C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7.30%(图10)。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C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0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C的影响
(4)EC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5m情况下,得到的EC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7.77%。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EC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6.52%(图11)。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C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1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C的影响
(5)EGCG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得到的EGCG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71.06%。在每100 m2养6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得到的EGCG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59.15%(图12)。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GCG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2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GCG的影响
(6)GCG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GCG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6.24%。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GCG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1.36%(图13)。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GCG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3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GCG的影响
(7)ECG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12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10 m情况下,得到的ECG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6.05%。在每100 m2养3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ECG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22.31%(图14)。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CG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4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ECG的影响
(8)CG
根据测定,在每100 m2养3 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0 m情况下,得到的CG最多,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1.59%。在每100 m2养3 只鸡的密度和活动范围为5 m情况下,得到的CG最少,三个重复的平均值为0.35%(图15)。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CG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15 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对CG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放养鸡的养殖密度对可溶性糖和咖啡碱有显著的影响,养殖密度和鸡的活动范围对百芽重、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儿茶素单体化合物(GC、EGC、C、EC、EGCG、GCG、ECG、CG)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内含物是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黑茶品质的形成[6-8]。以茶多酚、氨基酸、糖、嘌呤碱等为主体的茶叶滋味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综合协调构成黑茶特有的品质风味[9]。在本次试验共14个检测内容中,A12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EGCG、GCG和ECG含量最高,经过综合分析,每100 m2养鸡12只得到的鲜叶内含物含量较高,因此,每100 m2养鸡12只的密度是比较合理的。
在本次试验中,发现茶园养鸡对茶园的杂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茎秆细、高度35 cm以下的杂草,通过鸡的踩踏取食较容易清除;在除去的杂草中,80%为缓坡地带梯面杂草,陡坡和梯壁的杂草较难清除,这是由于缓坡更利于鸡的活动,鸡在陡坡不易攀爬,梯壁不易站立,因此较陡的斜坡处需用饲料引导以清除杂草。此外,由于鸡的体型较小,只能在茶树底下活动,而有的害虫活动范围是在茶树上层的,茶园单靠养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虫害问题,还需要采取增挂黄板、设置诱虫灯等辅助方式来防治虫害。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梧州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目前六堡茶产量偏低(年亩产50~60 kg毛茶),若采用人工除草耗费大量人工成本(3龄茶园除草开支约为1500~2000元/亩),若采用除草剂除草,会带来农药残留,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通过茶园养鸡,在六堡茶园增加新的生物单元,实行上面种茶树,下面养鸡的立体模式。借助鸡在茶园觅食及其活动,清除茶园杂草,消灭部分茶园害虫,疏松茶园土壤,鸡粪可增进茶园肥力,同时茶园养鸡还可节省养殖场地与鸡饲料费用,鸡活动量大,肌肉紧致,鲜香味美,价高易销。将种茶与养鸡结合的立体种养模式,可谓互惠互利,一举多得。按照100平方米放养12只鸡的养殖方式,经本地茶企应用,年均每亩茶园产量增加50公斤鲜叶,茶叶产值增加1250元,每亩除去人工等管理成本300元,经济效益增加950元。此外,每亩茶园养鸡销售额12000元,除去饲料、人工等费用5000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7000元。茶叶和养鸡合计每亩茶园每年增加经济效益7950元。下一步可增加茶园生态养鸡对茶园土壤成分变化的影响、茶园养殖方式对鸡的影响、茶园养鸡对六堡茶制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茶园立体种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