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冠周炎拔牙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7-30 07:28:36胡伟芳韩醒丽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紧张度冠周炎第三磨牙

胡伟芳,韩醒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口腔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冠周炎是青少年(18~25岁)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以疼痛、牙龈红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以下颌第三磨牙(智齿)较为多见,其次为上颌第三磨牙。智齿冠周炎多为急性且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也易反复感染导致血液感染,对多数急性反复发作的冠周炎常需行拔牙术,但术后常出现肿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1-2];而不管手术大小,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容易诱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3],以致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关系到患者术后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转归。循证护理是在设计护理方法时,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临床经验有效、谨慎、明确地融合在一起,并以患者的愿望作为护理中心,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提供相关数据的过程[4]。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周炎拔牙患者术后焦虑、紧张情绪,术后并发症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因冠周炎接受拔牙术的患者,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5~27岁,平均(21.12±5.23)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1例,高中以上本科以下15例,本科及以上20例;婚姻状况:未婚31例,已婚15例;患牙位置:上颌第三磨牙22例,下颌第三磨牙20例,上颌第二尖牙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18~28岁,平均(22.96±4.23)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8例,高中以上本科以下22例,本科及以上16例;婚姻状况:未婚28例,已婚18例;患牙位置:上颌第三磨牙15例,下颌第三磨牙26例,上颌第二尖牙5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接受冠周炎拔牙术治疗者;2)了解循证护理干预的方式,接受并愿意配合者;3)冠周炎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4)张口受限者;5)根尖治疗无效者;6)冠周炎导致食物性嵌塞;7)患牙龋坏已引起邻牙龋坏。

排除标准:1)已接受其他护理模式措施干预者;2)患有精神疾病者;3)无其他口腔疾病和口腔创面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女性妊娠期或月经期;6)患有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原发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术前指导、病情管理和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具体步骤:1)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相关疾病病例和文献,结合现有临床诊断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原因、术后干槽症、面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术后疼痛等级等。2)制定方案。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病症实际情况(文化水平、生活背景、手术位置等)进行谈论和研究,制定最大程度符合其治疗需求的护理干预方针。3)干预措施。①心理疏导。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手术情况,如确认实施手术的患牙位置、选择的麻醉方法及药物、拔牙器械、手术预计时间、手术体位、拔牙后注意事项等,以缓解其术前焦虑状态。②术后健康宣教。术后40 min后方可吐出止血棉条,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2 h后可进食、当天不可漱口且不使用患侧咀嚼食物,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拔牙后不宜马上离开,需医生半小时后查看出血是否止住。③与患者有效沟通。对患者的询问做到及时解答,除语言通俗、专业性强外,可根据其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辅以肢体动作和目光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④术后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干预。术后由于口腔组织受损、进食不当等原因会触发伤口的炎性反应,导致术后肿胀和感染,术后应密切关注创面出血情况,若拔牙术后40 min去除棉球仍有出血或渗血现象,需通知医生及时处理[5];术后及时换药并且注意相关用品的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普及疾病的知识,如感染发生的原因、有何表现等,宣讲预防感染的方法,告知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注意预防牙槽症,进食前后用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嘱患者在创面发热、红肿和疼痛时及时告知,以便医师尽快进行干预或治疗。

1.4 观察指标

1)在干预前、干预后3 d复查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紧张度评分分别对患者焦虑状况、紧张情绪进行评估。SAS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无、有时、经常和持续4个等级,由患者根据自己近1周的情况作答,SAS评分<50分者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6]。紧张度评分分级为0~10分,0分表示不紧张、1~3分表示轻度紧张、4~6分表示中度紧张、7~9分表示重度紧张、10分表示严重紧张。

2)干预后3 d复查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记录术后感染发生率。参考文献[7-8]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模式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涉及护患沟通能力、专业性、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内容效度为0.966,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871,总分设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得分>60分的例数/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术后肿胀、干槽症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SAS、紧张度评分

2组SAS、紧张度评分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SAS、紧张度评分 分

*P<0.05与干预前比较。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P=0.036(χ2=4.390)与观察组比较。

表3 2组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3 讨论

冠周炎(好于第三磨牙即智齿)拔牙术是口腔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临床上,患者常因为疾病本身的疼痛和对手术的恐惧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尤其是术后由于进食障碍、语言功能受限制等,同样会产生焦虑情绪[9-10]。循证护理遵循为患者提供便利、高效、优质、安全的服务的原则[11],将护理研究和患者实际相结合,将研究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最符合需求的护理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从而增进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度,达到促进疾病恢复作用。

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患者术后心理建设、并发症控制等方面,其主要干预措施如下:1)针对其对疾病产生的疼痛和疾病认知的不完善,于拔牙术前后及时地传达相关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2)术后对预防感染、心理疏导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率且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信心;3)关注患者心理或生理需要,主动地去发现和解决其需要,增加患者的被关注感,引导其情绪向积极方向转变[12];4)术后叮嘱患者关注口腔创面情况,保持口腔清洁,若有发热、红肿等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循证护理能通过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联系实际、获取证据、做出诊断、再实施护理干预,如此循环反复,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AS评分、紧张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如下:1)循证护理的术后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稳固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无效行为,提高护理效率[13];2)循证护理采取预防加治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优质服务,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主动地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使患者早日康复,促进友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此结论与陈莉丽等[14]提出的观点一致。王莉华等[15]亦认为,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排除未知的心理问题和反应,从而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心理健康的损害。

总之,循证护理方式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时有效地发现现存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缓解冠周炎拔牙后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紧张度冠周炎第三磨牙
智齿冠周炎的注意事项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医生职业倦怠与医患关系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巡回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紧张度的影响分析
SD大鼠第三磨牙阻萌的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2
旱莲固齿散甘油混合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40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7
复方牙痛酊治疗牙龈炎、冠周炎34例临床效果分析
第三磨牙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26
158例智齿冠周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