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席仁军
关键字:智慧安防社区 人工智能 分析模型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以“绣花”为喻,其实强调的就是一种城市管理的“微操技术”,即“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哪儿下针、缝多密都要精准。
今年初,公安部在河南郑州组织召开部分地方公安机关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公安派出所工作座谈会,深入分析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警务建设、提高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水平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风险挑战,并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扎实推进“一村(格)一警”建设、全面推进派出所工作提档升级等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会议部署,要按照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建立以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为中心的智慧社区警务体系,先在部分城市和农村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平安小区和村庄,然后在全国推广。会议强调,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村庄)建设,提升智慧安全防范水平;在广泛汇聚融合各类数据资源的同时,积极研发基于大数据的各类预测模型,有效提高小区村庄治安风险预防能力。
“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是推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的新路径之一。
传统模式下,“一标三实”数据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采集,信息采集工作量十分巨大,敲不开门、见不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辖区内人口登记不全面不及时。有时采集没几周,一些租户就已经搬走了,很难掌握确切数据和信息。
数据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提升“一标三实”信息的采集能力,变被动采集为主动采集,变静态采集为动态采集,变过时的数据为鲜活的数据,是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已经成为社会常态。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的统计,我国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为流动人口。人口的流动使社区成员趋于复杂化,流动人口、寄宿人口、境外人口在社区内租住的现象不断增多,导致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更加复杂。
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作为公安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主要力量,当前缺乏有效精准的信息化支撑,对辖区风险的防范管理,仍然是一种粗放的模式。智慧安防社区的建设,要着力提升社区的精细化管控能力,减轻基层民警的负担,让社区民警的工作更高效,更有效。
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体,那么社区就是人体的细胞。细胞有活力,身体才健壮。一个人生病,能从细胞的各种指标上体现出来。例如,白细胞指标偏高,通常预示着体内有炎症,身体出了状况,要及时干预治疗,使之恢复正常。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区治理也要设置一些分析模型,发挥社区感知数据的价值,对社区的各种潜在风险提前预警,实现对社区各项风险的主动预防,将各项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实现社区的零发案。
社区的主体是人,智慧安防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在建设的同时,应能做到便民、利民,提升社区居民的服务能力,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中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以智能视频监控、智能门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作为牵引,采用软件与硬件解耦、应用与数据解耦的设计理念,同时遵循相关标准,以海量视图和门禁感知数据的汇聚、鲜活数据共享与能力开放为目标,支撑社区人口管理、车辆管理、治安防控和服务民生,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架构图
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全方位、多维度感知、采集社区人员、车辆等治安要素信息,为智慧安防社区治安防控、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构筑环社区的多道感知防线。
3.1.1 社区出入口
对小区出入口采取人员和车辆分流,分别建设人脸抓拍摄像机、车辆抓拍摄像机以及智能门禁,实现对人员和车辆出入信息的实时抓拍记录,确保人员的进出有据可查,进出可控。同时结合门禁刷卡数据,有效识别人卡不一的情况。
3.1.2 楼宇单元门
每个单元门部署一个视频门禁一体机、一个楼道内半球、一个门锁、一个出门按钮、一个闭门器;1-3个单元门部署一个楼道外枪机;构建以视频监控、人脸抓拍和门禁技术为支撑的楼宇单元门信息采集前端。
图2 楼宇单元门部署图
单元门口的视频门禁一体机对单元门人员进出实现授权控制,并且可以授权发卡、显示公告信息、录像;半球挂墙部署在楼道内正对单元门,位置角度适合抓拍人脸,并且半球占用空间小,适配楼道内狭窄空间;枪机挂墙部署在楼道外的巷道,监控几个单元门人员的走向。
3.1.3 社区活动场所
在休闲广场、通行路段、停车场等内部公共区域重点部位建设视频监控,实现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域覆盖,科学选点布设车辆识别摄像机及行为分析摄像机,自动识别通行车辆,预警重点部位违规占道、人员聚集、人员异常行为等。
3.1.4 社区周界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采用电子围栏等方式,在社区周界进行入侵探测,能够对非法、破坏等行为进行实时报警。
网络主要有小区局域网、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公安视频专网等。要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来选择综合成本最优的接入方案。
社区数量众多,对于新建点位的视频采用就近存储,能够大幅节省传输带宽及建设成本。视频存储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在社区、派出所或街道办,存储原始视频。
社区采集的价值视图数据上传至分局视频云平台,视频云平台提供视频图像资源调用、视频图像信息查询检索、比对分析等服务能力。视频服务基于视图基础服务集成框架提供的服务运行管理支撑能力,提供视频图像管理服务、视频图像解析检索服务等。
大数据平台提供泛感知数据、人车房数据以及视图数据的汇聚,提供各种社区相关的分析模型的碰撞能力。
全息社区涉及的用户包括社区民警、网格员、房东和租户等。社区民警使用全息社区系统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和重点人员管控。网格员使用全息社区移动端应用和PC端应用录入人口、房屋等各类基础信息。房东和租户使用全息社区应用主动登记人口和房屋信息,每天出入信息通过全息社区系统进行完整的记录。
从总体架构设计的角度考虑,全息社区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的安全:
(1)接入安全:摄像机和门禁终端暴露在外部,容易被入侵,成为黑客攻击的首选点。因而,对摄像机、门禁的接入网,需要进行准入控制。
(2)安全边界:视频安全要考虑视频专网的边界安全,防止攻击者从互联网入口或是从视频接入端攻击视频专网。同时要考虑视频专网与公安内网、政务外网之间的边界防护。
(3)平台安全:云平台层是视频专网中支撑业务的基础设施,给业务应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提前设计考虑。同时,在云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防护措施,增强视频专网的安全性。
(4)应用安全:全息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人员信息登记客户端、跨网转发、手机APP,需要保证其准入与准入后的安全。
动态鲜活的数据是基础,结合社区人、车、非机动车的行为特征,开发一系列的分析模型,就可以实现对各种风险因素的预警。
当租户在刷门禁卡时,将用户的面部特征与开卡留存的照片进行人脸比对,分析是否为同一人。如果发现持卡人与开卡信息不一致,超过系统预设的阀值则系统弹出预警信息。
在社区入口部署人脸抓拍机,自动对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人像抓拍,并与登记办卡时留存的白名单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本社区居住人员,如果是则不做处理,如果不是则判定为陌生人员,并推送到公安视频专网和公安内网进一步研判,分析是否存在重点人员,如果识别为重点人员则系统弹出预警信息。
在楼栋单元门部署智能门禁和人脸抓拍机,对于人卡不一、多次被识别为陌生人的情况,判定为频繁陌生人,表明该用户可能是住户,这时发送预警提醒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实,采集到真实的身份信息,登记为实有人口。
图3 疑似住户分析流程
智慧安防社区的建设除可保障社区安全,也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孤寡老人、小孩、残疾人等是社区最需要关爱的人员。以孤寡老人为例,系统可以根据进出门记录,来判断老人的生活是否正常,如果多天未出入,则提醒工作人员上门查看,以防老人发生意外。
图4 关爱人员工作流程
面向未来,随着智慧安防社区的进一步建设普及,城市的治安防控将从面到线到点,打通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治安盲区,构建城市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大幅提升城市防控能力,提升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