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炬炜
〔摘 要〕“莳绘”是日本传统漆工艺的精粹,是日本漆工藝领域久负盛名的工艺技术。本文主要阐述日本综合性院校漆造型专业课程中的莳绘技法。通过对莳绘技法步骤的记录和细节的关注,初步探索日本莳绘技法的实际制作要领,从工具到材料再到具体的制作过程,分析不同莳绘技法的制作经验。
〔关键词〕莳绘技法;日本;制作
一、莳绘材料与工具
平安时代(公元794年~公元1191年),日本漆工创造性地把中国洒金罩明研磨推光的“末金镂”发展成为“平尘莳绘”,再发展成“研出莳绘”,日本漆器工艺逐渐向本国国风过渡。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公元1333年),日本制造出不同型号的丸粉,创造出“平莳绘”“高莳绘”。①因此丸粉是莳绘技法的核心材料。从材料上看,消粉莳绘需要的丸粉有: 4号上色金消粉,本银消粉;平莳绘有:1号、3号纯金丸粉,1号、3号青金丸粉,1号、3号本银丸粉;研出莳绘有:10号本银丸粉,2号平目银粉,1号、3号纯金丸粉,1号、3号青金丸粉,1号、3号本银丸粉;高莳绘有:1号、3号纯金丸粉,1号、3号青金丸粉,1号、3号本银丸粉。笔者认为平莳绘是研出莳绘和高莳绘的基础技法,在研出莳绘的纯平纹饰上可以再进行平莳绘装饰点缀,突出主体形象;在炭粉堆高的基础上再进行平莳绘装饰,就是高莳绘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在材料上有很多交集的地方。材料上除金银丸粉外,还有樟脑粉、酒精、绘漆、朴炭、骏河炭、砥石粉、吕色粉、胴擦粉等。在工具上除莳绘笔外还有:真丝球、粉筒、砥石、水砂纸、美栖和纸、小碟子、勺子、毛棒、笔洗、竹签、和文タイプ用纸、新吉野纸、塑料刮刀或木刮刀等。
二、消粉莳绘
消粉莳绘类似我国描金技法中的敷金、敷银手法,都是用真丝球蘸取少量金银粉擦敷成金象或银象。具体操作如下:1.拷贝图案。先用红色拷贝纸,把创作好的线描稿拷贝到完成推光的黑漆手板上,拷贝时使用的铅笔为2B以上,因为铅笔硬度过高容易划伤黑漆表面。2.绘漆描线。绘漆的制作,先将生正味与弁丙按照1:1比例进行调和,再用明火煮熟其中的一半,再与另一半搅拌均匀制作成绘漆。描线步骤用莳绘笔蘸取少量绘漆,尽量压扁笔毛,让绘漆蘸到笔芯中,再快速往后拉,直到笔尖留下极薄的绘漆,就能描绘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条。3.擦敷金银消粉。此步骤中往往被忽略的细微动作是:当真丝球蘸取金银消粉后,需要快速从一边往另一边轻轻扫入金银消粉,中途可以适当来回扫动。这与我国的描金技法中直接打转敷上金银粉的敷金、敷银手法在制作上稍有区别。日本在敷粉之前将绘漆描过的线条用和纸吸走较厚的部分,使绘漆薄而均匀,再将手板放入荫房等待15~20分钟。等再次取出时可以用嘴哈气在红色线条上,若红色绘漆遇到水汽,颜色变得沉着时,即可通体敷消粉一遍,然后再放入荫房20分钟,取出后即可打转上粉。此时的绘漆并未完全干透,可以用削尖的竹签修整线条或画出纹饰,再放入荫房等待8小时以上,等到底下绘漆全部干透后,用竹签轻轻弹拨线条周边,对不顺畅的线条进行二次修整。消粉莳绘线条细腻流畅,但不能研磨推光,它的线条和体块的光泽主要由细小点状的金属粉铺面而成,相比金银箔片光泽要温和一些,显得细腻耐看。
三、平莳绘与研出莳绘
之所以把平莳绘和研出莳绘放在一起阐述,是因为这两种莳绘技法是有现成手板临摹的。平莳绘纹样是“福寿草纹”,研出莳绘是“流云蝙蝠纹”。这两块莳绘手板涵盖了传统的莳绘制作技法细节。②平莳绘与研出莳绘在工艺上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局部研磨,后者为整体研磨,两种莳绘技法的制作细节具体如下。1.平莳绘中的拷贝细节:日本使用黑色复印纸将图形拷贝到美栖和纸的正面(光滑面),然后用瓷碗口沿部分划压美栖和纸的背面,使正面拷贝线条时留下的凹陷痕迹变平,同时反面的线条也清晰起来,方便绘漆描线。2.平莳绘中的研磨细节:日本漆艺在研磨过程中使用两种炭,一种是骏河炭,一种是朴炭。在完成生正味(中:优质原生漆)固粉(日:粉固め)步骤后,开始进行金银丸粉的表面研磨步骤。先用蘸了水的1000目磨刀石(日:砥石)将朴炭磨成细小的圆柱形,用来研磨丸粉表面凸起的杂质。去除杂质后,用小块骏河炭顺着手腕活动的方向轻轻地整体研磨丸粉表面,研磨过后的丸粉会变成金面或银面,然后用绿色的三合胴擦粉整体胴擦金银面一遍,再用骏河炭精细修整一遍,然后用砥石粉揩擦一遍,最后用白色吕色粉揩擦一二遍完成研磨步骤。3.研出莳绘中的研磨细节:先用骏河炭整体研磨黑色漆面,使预埋在黑漆下的金银丸粉慢慢地显现出来。直到全部研磨出金银图案后,使用纸巾蘸取少量清水,再蘸2000目炭粉,用炭水或炭粉与砥石粉混合物进行漆面退光处理。对于这个细节日本教师在示范的时候非常简短,其功能作用也未能在现场获得更加详尽的信息。此后,笔者在何豪亮先生的《漆艺单色髹涂》一文中谈到的日本蜡色髹涂(即素髹技法)的粗磨章节中有所体会:所谓粗磨,是把研磨后的蜡色漆面,磨得更加细致所进行的一种擦磨行为(我国称为擦洗)。方法有二:一是在蜡色研磨过后直接进行;一是在蜡色研磨过后,先折漆再擦磨。粗磨是蜡色髹涂技法最主要的步骤之一。蜡色研磨后直接进行粗磨时,是把最细的炭粉,连同水一起蘸在布片上进行漆面研磨,或者把油砥粉蘸在布片上进行漆面研磨。折漆后进行粗磨时,一般使用油砥粉。③这个环节是日本一贯坚持的传统研磨方式,与中国福州老漆工使用头发擦洗后再推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高莳绘
这里的高莳绘指的是“炭粉上高莳绘”技法。图案临摹的是柴田是真创作于明治10年(公元1988年)的《蕗燕莳绘图》局部,原作收藏于日本石川县立美术馆。画面中的两只蕗燕所采用的是“炭粉上高莳绘”技法。笔者在记录步骤时发现高莳绘技法的实际制作工艺与国内有关日本莳绘论文中所记录的方式稍有不同,借此进行一下比较分析。长北先生在《日本莳绘工艺体系》一文中提到“炭粉上高莳绘”工艺:用湿漆绘漆象,漆流平时密密播撒炭粉,待干透,固粉,下荫室等待干透,稍事打磨,再绘漆象,再撒炭粉,如此七八遍,才得到凸起一毫米左右的“地盛”,“地盛”上刮灰,待干,糙漆,待干,磨光,上面再莳金丸粉,莳毕入荫室等待干透后取出,不全面上漆也不全面研磨,只用骏河炭研磨高起的金银丸粉图像。吹干透,用生正味摺漆,入荫室等待干透,用吕色炭研磨。吹干透,再用脱脂棉蘸取鹿角霜并不干性植物油进行胴擦。这与笔者在日本广岛市立大学漆造型专业制作的高莳绘技法略有不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图形,从大到小进行概括性拷贝,蕗燕由头、腹部、背部、尾部、翅膀、腿部六个“大零件”制作而成,然后将羽毛、嘴巴、眼睛三个“小零件”绘制在已经完成的金银面上。在制作“大零件”初期,准备好炭粉,用骏河炭分别在800、2000目砂纸上干磨成粉,用碗口碾压细致。先用绘漆分别描绘六个“大零件”轮廓造型,需薄而均匀,再用毛棒扫入800目炭粉,紧接着再敷2000目炭粉,放入荫房待干。干后固粉两三遍。然后取部分绘漆加入黑漆,调成暗红色,再与铅白按1:1比例调和,用短毛莳绘笔将加入铅白的绘漆缓慢地髹涂于炭粉上,加了铅白的绘漆干燥后既光滑又厚重并且还不会起皱。如此蕗燕的高度已经超过一般的平莳绘高度了。此时在绘漆上再实施平莳绘技法装饰即可完成高莳绘技法工艺。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对比,得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炭粉上使用刮灰方式来堆高画面图案,后者在炭粉上使用加了铅白的绘漆来堆高画面图案。虽然在漆艺制作中刮灰是图案堆高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操作不当往往容易破坏底面的黑漆效果,即便是使用胶带纸将图案轮廓全部贴出再刮灰,也未能保证多余的漆灰不会残留在图案之外的黑漆面上。因此笔者认为,使用加了铅白的绘漆来堆高画面图案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它既利用了大漆结膜后光滑的视觉效果,又利用了加过铅白的绘漆在堆出一定厚度时也不会起皱的原理,为后期的工艺制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结 语
莳绘技法是日本院校中漆艺教学在传统技法训练方面的主要手段。通过在手板上的试验,再到手板上完整的作品呈现,需要花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平莳绘和研出莳绘两种技法的临摹学习。笔者认为,平莳绘是莳绘技法的代表,它比之我国的描金技法中的贴金手法在审美上要更加厚重而富有层次感。金银丸粉研磨推光后形成的“金片”比贴的“金箔”要饱满而浑厚,或许,这就是“片”和“箔”在视觉审美上的区别的体现。总之,莳绘作为日本漆艺的代表性技法,有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这给我国在描金技法的工艺技术方面提供了参考价值,并促使我们去探索描金技法中是否还保留着最为原始的制作手法,是否还有人在一丝不苟地制作中国的传统漆器。“温故而知新”,只有对传统的深刻认识,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新的。传统不仅仅是技术工艺的问题,还有文化特性、美的原作和艺术的意境等诸多艺术素养的东西,这对提高审美眼光和艺术造诣是不可或缺的。④
(责任编辑:张贵志)
注 释:
①长北.日本莳绘工艺体系[J].创意与设计,2012:1.
②方兆华.日本漆艺教学课程体系研究——以东京艺术大学为例[J].装饰,2017(292).
③何豪亮.漆艺单色髹涂[J].中国生漆,1987:4.
④赵云川.日本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东京艺术大学国际交流部会长、漆艺艺术家三田村有纯教授访谈录[J].饰,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