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图像艺术研究

2019-07-29 17:34赵湘学
艺海 2019年6期
关键词:毛泽东图像艺术

赵湘学

〔摘 要〕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图像时代, 图像学成为最为前沿和时兴的研究领域。以前关于毛泽东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思想、历史和文学研究,而艺术学的研究一般只涉及毛泽东时代的美术研究。而人类图像历史与发展显示毛泽东本人与图像艺术是完美应合的,毛泽东图像艺术在不断发展。毛泽东形象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清澈和正面化的过程。毛泽东图像艺术的最终目的是突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图像;艺术

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图像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制图”“看图”“读图”和“传图”。从可靠性来说,不证自明的图像比文字更为直观和可信,似乎更有说服力。以前,人主要依靠文字来见证自己的存在。可以说,图像的表达与传播是人类社会自我证实与文明进化的新的形式和成果。现在,图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图像无处不在,“图话”已经成为人们最为普遍和流行的叙事手段。我们以图像作为思维的工具,图像信息总是占据着认识和思考的主体。[1]图像的创造与传播、诠释与交流,在21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图像已成为当代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语言。人们在图像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讯息,同样也依靠图像来传达讯息。“不论是表达性的还是传播性的,我们可以认为,一幅图像实际上总是构成一种对于他人的讯息,即便当这个他人是其自身的时候,也是这样。”[2]人们对图像的依赖感越来越強,以致在面对一个难以理解的现实时常常优先选择图像。图像优位思考,不仅使人们关注图像传达的讯息,也把对图像的解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图像解释和分析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图像学成为最为前沿和时兴的研究领域。

在浩瀚的图像世界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亮,就如同毛泽东的名字一样光彩夺目,它就是毛泽东图像艺术。在人类图像历史与发展中,毛泽东本人与毛泽东图像艺术完美应合。毛泽东图像艺术发生与发展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情境中,国家风云变幻、新旧更替、万象更新,毛泽东图像艺术也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毛泽东时代正好是图像发展的黄金时期,摄影、摄像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不断更迭,与毛泽东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毛泽东形象的构建遥相呼应。同时,毛泽东时代也是中国人为摆脱落后和洗刷耻辱,为抵抗侵略和人民解放,为民族复兴和幸福生活,而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年代,这一切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完成的,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路人。并且,他领导的人类解放事业深刻影响了各国人民,世界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崛起的时代也是世界全球化时期,“风流人物”毛泽东让沉睡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时代,世界看中国,焦点就是毛泽东。可以说,毛泽东本人的影响力决定了他的图像话语权,毛泽东的形象是与他的历史地位紧密相连的。“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3]他被尊称为“毛主席”,他的理论被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图像艺术也是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就像老百姓传唱的一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们的大救星。”毛泽东永远都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敬爱的领袖。毋容置疑,毛泽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深深地改变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他是一个改变与创造了历史的伟人。至今,毛泽东的名字脍炙人口,毛泽东的声音耳熟能详,毛泽东的形象历历在目。特别是图像艺术中的毛泽东,涉及题材之广、表现形式之多、作品数量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图像艺术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各种新媒体不断推出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摄影照片和美术创作等,使人们对毛泽东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和了解。毛泽东图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拥有比较完备的图像体系,在时间上跨越近一个世纪,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大量毛泽东图像的出现和存在,是人类图像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抹不去的历史痕迹,还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博弈的象征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毛泽东有了更为多元的理解。

一直以来,关于毛泽东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研究和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越来越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图像学、艺术学等相关专业上的论述,也出现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但总体上,毛泽东图像艺术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不多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观点站在非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立场,从当代艺术的视角出发,主要讲79后毛泽东形象遭受质疑,到89后“毛形象”作为理想主义怀旧对象,再到90年代毛泽东形象的“大众化”和“泛化”,甚至嫁接到“艳俗艺术”中去。这些论述虽然都不同程度提到了毛泽东形象在图像艺术上的特征性,指出了毛泽东形象在历史和艺术发展中的价值转变。但这种转变在大多数研究者看来,主要是指毛泽东形象的“降低”或者是“毁誉”。有些人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地截取、嫁接毛泽东形象,借艺术之名,恶意诽谤、攻击毛泽东。加上一些国内的主流艺术媒体对毛泽东形象的正面引导很少,有的甚至产生了反面的影响。总体而言,毛泽东图像资料虽然非常丰富,但缺乏较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梳理。所以,碎片化呈现与解读严重影响了毛泽东的正面形象。怎么来对待和研究毛泽东图像艺术,既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在具体、直观、形象的图像面前,有时图相并不是真相,也需要用逻辑思维理性分析,才能更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英国艺术史学家恩斯特·贡布里希主张从产生背景、历史环境以及创作意图来研究图像艺术。最有影响的图像学研究者E·潘诺夫斯基强调图像符号解释的深层意义,他把图像视为社会文化历史进程中凝聚的征兆进行诠释,认为研究图像符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4]法国图像学家玛蒂娜·乔丽进一步认为研究符号关键“在于研究我们所解释的不同类型的符号,在于制定一种类型学,在于找出不同范畴符号的运行规则”。[5]现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歇尔已经把图像的地位上升至文化的高度,他说:“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图像表征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它现在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6]可以说,通过研究毛泽东图像艺术,分析毛泽东视觉形象的历史价值、美学特征和当代意义,从而探讨由此引发的美学和文化本源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毛泽东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正涌现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表达。所以,研究毛泽东图像艺术,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来肯定毛泽东的正面形象,也同样是值得去研究的事情。

毛泽东图像艺术焕发出无穷的活力,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他的形象既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个体生命的视觉呈现,也是见证图像奇迹的一个有力证明。毛泽东形象可以分为毛泽东时代的形象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形象。毛泽东时代的形象是指毛泽东在世时的形象,主要以留存的摄影照片和影像记录为主,也包括表现毛泽东领袖形象的美术创作。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求學、求索,早期从事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探索,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长征后在陕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力挽狂澜、英勇抗日,运筹帷幄、用兵如神,推翻蒋家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呈现出一代伟人和领袖的风采。一路走来,动人之处此起彼伏。对毛泽东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写实的历史观照,也有激情燃烧的艺术升华,甚至被神化。后毛泽东时代的形象是指毛泽东逝世后的图像艺术,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毛泽东的形象被赋予更多的涵义,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后毛泽东时代的图像艺术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毛泽东逝世到20世纪80年代末。1977年前后,大量纪念毛泽东的美术作品问世。1978年开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文艺思潮开始涌动,毛泽东图像艺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数量锐减,好像被人忘记。80年代末,有一些借用毛泽东形象来折射自由化立场与体制疑问的美术作品出现。第二个阶段是从1989年开始至今。东欧和苏联巨变后,维护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一大批表现毛泽东光辉形象的电影、电视作品充当了政治保卫战的急先锋,民间自发的毛泽东图像热潮高涨。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当代艺术在中国开始活跃,毛泽东的形象在当代艺术中被大量运用。一些别有所图的当代艺术家纷纷借用毛泽东的形象来表达所谓“自由”的价值观,毛泽东的正面形象遭到挑战,出现了很多玷污毛泽东形象的当代艺术作品。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腐蚀,当代艺术政治波普的流行,毛泽东形象被曲解、丑化,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怎么去认识和对待当代艺术中这些另类的图像,维护好毛泽东的形象,同样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邹跃进在研究毛泽东时代的美术时说:“在理性的反思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急需和阐释那一段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的活生生的历史,探究那样一个曾经是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时代发生的根源、意义和价值。”[7]毛泽东付出毕生的努力,改变旧有的社会秩序,点燃亿万人民的激情,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新的可能。同时,人民也塑造出这位历史巨人的清晰轮廓,赋予了他传奇般的色彩,深深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可以说,毛泽东形象已经成为一种品质和理想的化身。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和思想因循守旧、根深蒂固。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封建王朝昏昏入睡,占少数的统治阶级高高在上,而大多数底层劳苦大众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近代以来,愚昧和落后的旧中国被动挨打、生灵涂炭,必然导致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旧式革命把中国社会推向了罪恶的深渊。直至毛泽东的出现,他用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摧毁了旧的社会。与此同时,受尽苦难的中国人开始对“英雄”的形象格外关注,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等也曾短暂地发出光芒,而只有毛泽东真正成为了他们的救星,人民对这位大救星的歌颂是不惜笔墨、不吝篇章的。我们要思考今天毛泽东图像艺术为什么还广泛存在。因为历史上没有哪位领袖和英雄能与底层的人民这般亲密和相互拥护。“人民万岁”是毛泽东发自肺腑的高歌,他说人民就是上帝。同时,中国图像艺术的历史也因为毛泽东的出现而彻底转变,就是对穷人的关注。中国传统艺术重视上流社会精英们品雅脱俗、怡情养性。山水、花鸟形象是达官贵人的挚爱,佛道、人物形象是“助人伦、成教化”的典范,图腾、符号是求生升仙的寄托。普通人的形象,特别是工农的形象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角,穷人从来没有这样端详过自己的形象,他们着实开心和过瘾。虽然毛泽东已经过世近四十年,但是毛泽东的影响至今还真实地存在。随着改革开放中毛泽东热的现象出现,毛泽东成为经济建设浪潮中社会关注的亮点。过去从未留过学的毛泽东,现在他的思想和图像却输往全世界;过去和“资本”格格不入的毛泽东,现在的“毛泽东生意”正红红火火;过去要求破除“四旧”的毛泽东,现在却被悬挂或摆放起来驱疫避邪、招财进宝;过去预言中国会和平演变的西方列强,现在却不得不接受中国的崛起;过去有人企图否定毛泽东,现在他的图像却依然立在天安门城楼,广泛存在于民间的毛泽东图像崇拜也在不断升温,已然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9]邓力群说:“毛泽东热”的出现,从主导的方面看,是一种健康的、进步的、孕育着希望的现象,是一种凝聚的因素,向心的因素,团结的因素,稳定的因素。”[8]毛泽东研究专家萧延中:“在当下的中国,‘毛泽东已演变成了某种政治符号,而‘毛泽东问题,则实际隐含着研究者自身对于良好社会制度和正当政治秩序的一种愿景。”[10]

毛泽东形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多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清澈和正面化的过程。我们看到并能感受到毛泽东图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艺术,越来越文化。对毛泽东图像艺术的解读,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应该要有开放性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不断去丰富它的内涵,传播它的能量,认识它的魅力。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3.

[2](法)玛蒂娜·乔丽.图像分析[M].怀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53.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4(1):5-12.

[4](美)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5-36.

[5](法)玛蒂娜·乔丽.图像分析[M].怀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21.

[6]陶东风.文化研究(第3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3-38.

[7]邹跃进.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

[8]徐非光.关于“毛泽东热”:邓力群同志答《中流》记者[J].中流,1991(12): 2-6.

[9]陈鹰.“毛泽东热”和“精神偶像”的建立[J].青年研究,1992(8):7-10.

[10]]萧延中.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6):5-16.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的毛泽东形象研究(17YBA169)

猜你喜欢
毛泽东图像艺术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有趣的图像诗
1949,毛泽东点将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