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个人中心疗法理论、认知行为模式为理论依据,设计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包括团体成员的招募与甄选方式、团体辅导设置、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团体设计总方案、团体效果评估,并提出围绕团体目标设计团体活动、团体辅导活动开展要注重帮扶方式和注重情感体验及活动后分享等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贫困生 自信心 团体辅导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23-03
高职院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精神,各级政府及高校认真落实“奖、贷、助、勤、减、补(免)”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力地保障贫困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然而与普通学生相比,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特殊性,高职院校贫困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心理发展呈现出独特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闭锁等心理劣势,进而使其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未来就业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影响到其后续的人生发展。
团体辅导即团体心理咨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美,90年代初传入我国。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助人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往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个性的助人过程。国内外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帮助人们改变和成长有很大效能,其干预方式在贫困生心理健康中能取得显著效果。本方案拟通过团体辅导模式,侧重设计深层次挖掘团体成员的积极特质、积极情绪的活动,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升自我的信心。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本方案重要的理论基础。Wong等人强调让来访者体会治疗者的积极认知和积极情绪,从而激发来访者自身的积极能力,促进其成长,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方案在进行自信心干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时借鉴已有的研究,主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注重挖掘培养团体成员的积极认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行为等积极特质,注重引导团体成员分享积极心态、行为,从而提高团体成员的自信心,展望未来。
(二)个人中心疗法理论。个人中心治疗理论是由罗吉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所创立的一个心理治疗取向,强调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并且非常着重治疗师本身的态度如一致、真诚、无条件考虑和同理心等,而非治疗的技巧。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强,而往往很独立,其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情绪和认知层面的困惑和偏差引起的,所以团体的定位以教育性和发展性为主,而不是治疗和干预。因此,个人中心疗法的理念贯彻团体始终,形成领导者的基本态度和根本目标。
(三)认知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模式由A.T.Beck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着眼点,放在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来访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选择认知行为模式是因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自尊低下、负面情绪过多、压力大等问题,而认知行为模式对于培养积极情绪、改善行为层面的障碍等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本方案在设计某些单位活动时,借鉴了认知行为模式的相关理念和技术。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心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一)团体成员的招募与甄选方式。可采用在网上(QQ、微信、微博)招募、在校园内粘贴海报等方式,并通過面谈筛选出适合参与团体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筛选的标准为:(1)家庭贫困,经济条件较差,缺乏自信心,并经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审核认定的贫困生。(2)能保障按时参加每次训练。(3)有改变自我的意愿,有正常的交流能力,愿意对团体负责。将最后筛选出来的成员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并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二)团体辅导设置。具体如下:
1.团体名称。团体名称需要符合本团体的性质,针对团体目标设定。本团体名称为:发现最美的自己—— 贫困大学生自信心成长小组。
2.团体目标。本团体的整体干预目标是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水平,促使其自我成长。
具体目标是:(1)促进成员发现独特的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优势等,提高自尊和自信;(2)培养成员的积极的情感能力和积极的认知能力,引导其正确认识和接纳贫困;(3)缓解成员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压力和焦虑,帮助其解决人际交往、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实际问题,获得积极发展。
3.团体性质。本团体是教育成长型团体,以提高团体成员的自信心为主要目标;本团体是结构性团体,每次团体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方案设计;本团体成员均为广西某高职院校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具备不同程度的低自尊心理劣势,有强烈想提高自信心的意识,属于同质性团体。
4.团体时间和次数。团体次数共7次,每周1次,持续7周。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2.5小时。
5.团体场所。多媒体教室或活动场地,要求椅子可以移动;环境安静、舒适、温馨,使人情绪稳定、放松。
(三)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具体如下:
1.团体领导者及训练背景。团队领导者1名,要求有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背景,个体、团体咨询经验丰富。团体助手2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及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在团体辅导开始前同意接受团体领导者的培训。
2.团体成员。按照筛选条件,筛选40名贫困大学生,并将40名贫困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組。
(四)团体设计总方案。7次团体活动的概览见表1。每一次活动都有自己的分目标及活动内容,7次团体活动的分目标之间又蕴含着逻辑顺序,都是为团体的整体目标服务。团体辅导的进程依时间顺序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即第一单元的“缘聚你我”。该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团员相识,澄清团体目标,拟定团体契约,形成团体规范。首先,用“相识接龙”“无家可归”活动活跃气氛,拉近成员之间距离。其次,用“滚雪球”促使成员进一步相识,建立互动关系。最后,通过“信任之旅”和讨论“团体契约”,让成员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建立团体成员之间需要共同遵守的契约和规范。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任务是发掘积极人格的特质,即第二单元的“发现独特的我”。首先用“相似圈”活跃团体氛围,增加成员熟悉程度。其次,在“我的柑橘”和“独特的我”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优点与限制,看到自己与他人的独特之处,学习接纳自己和接纳其他人。最后,“天生我才”找到自己欣赏的具体特征,为增强自信心,为发展独特的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工作阶段,是完成团体的具体目标即自信心的构建,第三单元到第六单元都属于这个阶段。该阶段的目标是引导成员怀着感恩的心认识和接纳贫困,提高成员人际交往能力、管理时间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自信心。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即第七单元“心的起航”。该阶段通过“爱心祝福”让成员体验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感受,处理离别情绪。“生涯幻游”“我的五把金钥匙”和“明天会更好”则引导成员思考和规划未来;自信、乐观面对未来。
(五)团体效果评估。心理测验:采用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主要采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成员进行问卷测试。
自我评估: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指导者要求实验组成员对自己的参与程度进行评定。全部团体活动结束后要求实验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团体效果自我评价表》。
三、对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思考和建议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辅导对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自信心有较好的效果,其活动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进行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围绕团体目标设计团体活动。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手段或工具,都是为团体目标服务。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整体目标和每个阶段的目标,精心设计团体活动,避免活动过多或过少。同时,领导者要选择、设计自己熟悉或有把握的活动,避免带领不了解、不熟悉的团体活动。
第二,团体辅导活动开展要注重帮扶方式。团体辅导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帮扶方式。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焦虑、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活动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贫困”“经济困难”等词,在招募成员方式要确保在自愿前提下完成成员筛选,要尊重本人的意愿。
第三,团体辅导活动开展注重情感体验及活动后分享。团体活动开展应注重情感体验及活动后分享。一方面能更好引导成员认识和接纳自我;另一方面能让成员体验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感受,能在情感上感觉被支撑、被承认、被接纳,从而促进成员自信心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涤,李华.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戴嘉佳,蔡太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的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3)
[4]樊富珉.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南亚娟,李红燕.一例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学理论,2017(21)
[6]樊富珉.结构式团体辅导与咨询应用实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邓彩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J].统计与管理,2017(3)
【作者简介】谢晶星(1985— ),女,广西贺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组织科科长,讲师。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