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洋 李国军
【摘 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铁路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模式,针对铁路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指导教师认识不到位和指导时间不足、院系教学部门服务不到位、实习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和信息反馈迟缓滞后等问题,提出改进实习管理模式的措施: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5531”运行模式,深化学生实习管理改革。
【关键词】铁路类高职院校 实习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 “5531”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99-03
学生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铁路类高职院校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实施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了学生实习的有效管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铁路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指导教师认识不到位,指导时间不足。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指导学生实习课时费较少,加之指导学生比较多,二者对比形成较大落差。许多老师抱着不出事就好的心态,对实习指导得过且过心态较重,与学生交流少,一些潜在问题学生不会第一时间与指导老师沟通汇报,容易造成隐患。
(二)院系教学部门服务不到位,缺少督促检查。在院系等二层单位存在“等、靠、要”思想,等上级指示,靠上级文件政策,跟上级部门要工作方法。服务教师、服务学校不够主动,相关检查监督不足,造成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三)实习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反馈迟缓滞后。随着科技进步,学生都人手一部手机,信息化管理已不是难题,但是学校还存在手工纸质记录的现象,这样对于学校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而言都是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信息不通畅,反馈不及时,更谈不上动态预警,造成实习管理过程中信息反馈迟缓滞后。
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问题,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为实习管理指明了方向。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铁路类高职院校,如何围绕人才培养要求,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落后的管理方法,实现学生实习管理过程的实时可控管理,形成学生实习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铁路类高职院校改进实习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和完善了《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施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具体明确了校企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制定以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为主、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评价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校企生三方共同签订《学生实习协议》。
2.明确实习安全责任制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顶岗实习中的义务和责任,着重明确安全责任,学校制定了校企生三方的《学生实习协议书》、校生双方的《学生实习安全协议》、针对学生的《学生实习后期安全告知书》,要求学生实习前签订三方协议与安全协议,分别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实习险与意外险。做到“无协议不实习”,“无保险不实习”,“无安全考核不实习”。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告家长书制度,将学生实习的时间、地点、实习内容等信息书面告知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协同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预警机制,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严防顶岗实习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快速介入,及时妥善处理。
3.做好实习学生服务及分类管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任、考核管理办法》,安排德能兼备的带队老师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生日常管理;利用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和不断更新实习学生信息库,做到实习学生情况早知晓、早预防、早化解。及时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表现,及时回应学生的种种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指导。明确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师傅、辅导员三方工作职责,做好全面周到、便捷高效的实习服务工作,对自主进行实习的学生要加强实习指导,特别是实习单位的审核,确保实习单位的真实可靠,签订落实《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安全协议》。
4.建立实习激励机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实习管理激励机制,实习前教育,跟岗、顶岗实习后,组织教学单位开展实习评优评先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教学单位等分别授予“优秀实习生”“优秀指导教师”“实习管理先进工作者”“先进实习基地”“实习组织先进单位”,并予以表彰。
(二)构建“5531”运行模式,深化学生实习管理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校企双重育人、学校主导实习、企业融入实习、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5531”的实习运行机制。即为“5对接”“5结合”“3保障”以及“1平台”。
“5对接”是指针对軌道类专业学生,学校与路局集团、职能部门与机关处室、二级学院与基层站段、教研室与工班组、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无缝对接。
以职教集团为纽带,促进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合作项目的实施。教务处、招就处分别对接企业职教处、人事处,共同研究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共同研究实习学生岗位安排及管理机制,共同制定“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规划。二级学院和基层站段共同落实实习基地和接收学生实习;共同完善校企对实习学生的双向培养、指导、检查和考评全程参与机制。各教研室与站段工班组共同系统设计与实施各实践教学环节,共同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监控。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合作,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双向培养、指导、检查和综合考评。
铁道机车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强化“五对接”的运行机制,全部学生到对口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现场历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5结合”是指针对非轨道类专业学生,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工作环境、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学校建立大量仿真性综合实训基地或直接引入企业生产车间的有利条件,拉近或消除课堂与工作现场的距离,把课堂延伸到企业去,把生产车间引进到学校来,实现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以企业(车间)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并将教学内容的课堂移到车间,实施现场教学,同时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穿插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深化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法,注重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协作能力的培养,使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做到了学生实训内容即为将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将教学安排融入企业生产计划,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三分之一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
“3保障”是指针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学校构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实习质量动态监测体系。
企业深度参与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做到事前布置、事中检查、事后总结,实现“企业、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师傅、教师、学生三员联动,教学部门、服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三部联动” 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实习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与规范化。
“1平台”是指结合实际情况,学校与掌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实习管理云服务信息系统平台。
平台以“电脑端+手机端”协作模式,依托手机APP客户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远程式、多角色协同实习管理;并依托电脑客户端强大汇总统计功能,帮助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实现全面监管。通过该平台,指导老师可查询学生所在位置,判断学生实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手机上对实习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总结,教师可在手机APP端对学生进行点评打分。
三、实习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实习育人方案更完善,侧重素质技能协同发展。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按照轨道交通类专业岗位群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素质结构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能培养为核心,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于行车、客运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面向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行车调度员、车站站长等主要就业岗位,根据企业需求共同构建“2+1”“2.5+0.5”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春运”顶岗实习为主要载体,三年不断线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优质服务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等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特有职业素质。
铁道机车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与柳州机务段“厂中校”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深层次合作。将“厂中校”工作融入合作单位日常管理并纳入其整体考核体系,将学生管理和实习运行部分纳入合作单位职工管理体系,实现部分实习逐步由我方管理为主变为以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为主。双方制订系列文件和相关制度,监控教学过程,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数控技术专业,以培养“精装调、懂工艺、会操作”的人才为目标,结合柳州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优势,以企业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重要途径,根据学生“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以“数控加工”和“数控机床装调”等两个主要目标岗位群为依据,将企业生产真实项目引入学校课程并由此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二)实习育人质量更佳,凸显“高、全、紧、好”特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及轨道交通大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00页)校企利益共赢机制,把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一是实现了实习对口率高。轨道类专业学生实践课时比例达到计划课时的50%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专业实践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各专业学生半年及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对口率高达90%。二是实习工种覆盖全。轨道类专业学生实习涵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各大岗位工种。三是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衔接紧。轨道类专业学生实习95%实现实习岗位即就业岗位。四是实习效果好。企业满意度逐年上升,经跟踪调查,95%的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好评,切实提高了顶岗实习育人成效。
截至2018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安排参加跟岗实习的学生3038人,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2769人,校内派出指导教师367人次,企业指导师傅约1200人次,涉及的企业数达190多个,分别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其中由学校牵头组建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实习岗位数为2577个。
总之,在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办学特色,结合轨道交通类及本土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设备、技术、师资等实践性教学资源上的独特优势,构建了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首珩,王娟.系统化设计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7)
[2]郭萍.校企合作頂岗实习中学生人身伤害的责任分析和机制完善[J].科教文汇,2015(12)
[3]陕铁职院构建“四级对接”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效果显著[J].陕西教育(行政),2013(3)
[4]袁建荣.高职工学结合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
[5]冯丽丹.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半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陈鑫洋(1987—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管理及电子技术应用;李国军(1985— ),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