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
肺癌是肿瘤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均为非小细胞肺癌,但临床确诊时已经发展至为晚期。而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限不超过一年,患者接受传统化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即便接受化疗,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2-14个月期间。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重点转移至靶向治疗药物,特别是克唑替尼,治疗效果突出。下面,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克唑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
1 克唑替尼的作用
克唑替尼属于口服多靶点小分子ATP模拟化合物,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果明显且治疗安全,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因而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并可应用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
一般情况下,少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会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异常的问题。而ALK酪氨酸激酶会在异常活化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传导通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并生长。而克唑替尼则是ALK和C-Met酪氨酸激酶ATP竞争性的抑制剂,对于两者的磷酸化反应进行了有效地抑制,使得细胞的增殖量显著下降。所以说,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 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患者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疗之前,需接受生化全套、头颅MRI、胸部CT、血常规与腹部B超等专业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合格后,患者即可接受克唑替尼治疗,每天口服两次,每次的剂量为250毫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坚持服用,直到病情发展亦或是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才可以停止用药。
在患者用药一个月以后,应根据WTO疗效评价标准科学评估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要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通常,口服克唑替尼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食管炎、视觉障碍、转氨酶增高等,需采取针对性的处理与护理措施。
其一,针对消化道反应,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但反应程度不严重,且患者耐受。很多患者采用对症处理措施以后仍可以继续服用克唑替尼而无需停止用药。
其二,食管炎,以胸背部疼痛和吞咽困难等为主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口服奥美拉唑与吗丁啉,对反流症状进行抑制。在饮食方面,应尽量保证容易消化且清淡,不应食用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反流程度。
其三,视觉障碍。此反应十分常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旦出现视觉障碍,则视力会变得模糊且出现重影,但视觉障碍的反应不严重。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应当立即停止用药,亦或是将克唑替尼的口服剂量减少,进而使得视觉障碍自觉消失。
其四,转氨酶增高。患者在服用克唑替尼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增高不明显,则不需要停止用药,只要服用保肝的药物就可以,直到轉氨酶水平恢复正常。如果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严重,则要立即停止用药,亦或是降低克唑替尼的口服剂量。
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中,不管是疾病的控制效果亦或是患者的生存时间,克唑替尼的疗效都十分明显。但仍需注意的是,临床应用克唑替尼的毒副作用较多,大部分患者会受药物毒性的影响而减少服用剂量亦或是中断治疗。为此,在治疗期间,医护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实时观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充分发挥药物的价值与作用,不断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存质量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