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王宝广,郑晓云,王少敏*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2.费县果业管理局)
新梨7号是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1985年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早酥梨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该品种果个中等,绿色具有红晕,风味浓甜,丰产性好,抗病性强。2001年9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2]。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于2009年从山东省阳信县[3]引入山东泰安及费县试栽。经多年结果观察,该品种表现良好,早实丰产、适应性强、品质极佳、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市场的认可,已进行推广栽培。
引种地之一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天平湖基地梨资源圃,壤土,pH值7.03,有机质含量1.8%,灌溉方便,管理水平中上。2009年引进新梨7号嫁接于2年生杜梨砧木上,株行距1m×4.7m,资源圃内自然授粉。当地年均温13℃,夏季最高温42.1℃;冬季最低温-20.7℃;年均降水量688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均日照2627小时。
引种地费县薛庄镇梨园,砂壤土,pH值7.1,有机质含量1.6%,灌溉方便,管理水平中上。2011年引进新梨7号嫁接于17年生丰水梨树上,株行距3m×4m,授粉品种为绿宝石等。当地年平均气温13.6℃,年日照2386.9小时,年降水量817mm。
新梨7号树主干灰褐色,无裂纹,一年生枝阳面红色和,新梢绿色,有茸毛,皮孔白色、圆形,中等大小。叶片卵圆形,平均叶长12.7cm,宽7.62cm,叶柄长3.61cm,叶尖锐尖,叶基圆形,叶缘细锯齿,叶面光滑,嫩叶浅红色,成熟叶深绿色。花冠中等,花蕾、花药粉红色,花瓣白色。
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35.6g,最大486.7g,大小比较均匀,果形指数1.08。萼片宿存、直立,果皮极薄,未套袋果果面绿色,阳面有条形红晕,果面平整光洁,果点圆形、中大且密,套袋果果面黄色,无红晕,果面平整光洁,果点小且密,颜色较浅;果柄长2.72cm(图1)。果肉白色,肉质酥脆、极细,汁液多,石细胞极少,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套袋果实12.6%,
套袋果实11.7%,去皮果实硬度5.32kg/cm2,口感好。在0~3℃冷藏条件下可贮存至翌年5月中旬。
图1 新梨7号的结果状
树势强健,树姿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易抽生中短枝,易整形。嫁接于杜梨砧木上的新梢平均生长量2.2m,且直立性强,分枝少;嫁接于丰水梨成龄树上的新梢平均年生长量1.4m,翌年就少量结果,以顶花芽结果为主;定植嫁接苗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每666.7m2产量3500kg,幼树以中短结果枝结果为主,成龄树长、中、短枝均可结果。丰产稳产,不易形成大小年,果柄柔韧抗风,无采前落果现象。采收期较早酥、绿宝石等早熟品种长,为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自花不实,需配置授粉树。
在山东省泰安地区3月中上旬萌芽,3月底初花期,4月初盛花期,花期9~11天;未套袋果实5月上旬出现红晕,7月20日前后即可采摘,果实发育期90天左右,采收期较长;11月上旬落叶,生育期210天左右。
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生长结果良好,较耐盐碱,耐寒、耐旱,对黑星病、黑斑病等病害抗性较强,未发生严重病虫害。易缺硼造成果肉木栓化。
选择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照充足的砂壤土建园,春季定植,株行距可3m×4m或采用宽行密植1.5m×3~4m;授粉品种可选择绿宝石、早酥等,配置比例4∶1为宜。
秋季施有机肥,2~5年生树每株20~40kg,条沟施。同时根据植株大小及缺硼程度,每株根施硼砂100~200g或硼酸50~100g;成片园缺硼时,666.7m2施用0.3~2kg硼砂或硼酸,施硼后立即灌水。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在萌芽前、花后、果实膨大期及果实发育期进行施用。
树体萌芽前、落花后、果实膨大期及封冻前各浇1次水,干旱年份可根据情况增加灌溉次数。
树形可采用纺锤形,树高控制在3~3.5m,主枝10~12个;密植栽培可采用圆柱形树形。嫁接苗早春栽植,苗木60~180cm高度全部刻芽。修剪除对骨干枝、延长头短剪以外,辅养枝多甩放并拉开角度,角度80°左右。春季以牙签撑开嫩枝角度,秋季用布条等拉枝。多年生枝回缩后容易生出多个强壮枝,更新容易。
新梨7号配置好授粉树,坐果率高,必须严格疏花疏果,防止出现大小果,提高商品果率。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纸袋或不套袋。不套袋或塑膜袋果实绿色,阳面有红晕,套双层纸袋果实黄色。
山东省中西部地区主要病虫害有梨木虱、黄粉蚜、食心虫、刺蛾、金龟子,梨锈病、黑星病和黑斑病等。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去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树干涂白。3月萌芽前全树喷1遍3~5°Be石硫合剂;4月谢花后喷15%粉锈宁可湿粉剂2000倍液1~2次防治梨锈病;5月上旬喷易保100倍、吡虫啉2000倍和阿维菌素3000倍的混合液防治蚜虫、梨木虱等;6月上旬喷15%杀灭菊酯2500倍液防治刺蛾、金龟子等;喷施福星乳剂8000~100000倍液,防治黑星病、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