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妍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 洛阳 471002)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母婴哺乳、性接触、吸毒等。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慢性丙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肝细胞癌患者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1-2]。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极为相似,均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目前,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有研究[3]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够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或恶化。为此,笔者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6例,均符合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4],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均呈阳性,均未行抗病毒治疗。排除有肝功能失代偿的病史,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将86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6~78(58.79±4.69)岁,病程1~6(3.70±0.55)年。研究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7~75(56.55±4.87)岁,病程2~5(3.67±0.34)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均采用利巴韦林片(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00830)0.3 g口服,3 次·d-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20040218)(3~6)×106U皮下注射,3 次·周-1。研究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120074)180 μg皮下注射,1 次·周-1。2组疗程均为48周。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48周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组治疗前血清AST、ALT和HA、LN、Ⅳ-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8周后血清AST、ALT和HA、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AST、ALT和HA、LN、Ⅳ-C水平的比较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1.36%),其中发热1例,腹泻1例,皮疹2例,头痛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19.05%),其中发热2例,腹泻1例,皮疹3例,头痛2例。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6% 比19.05%,χ2=0.28,P>0.05)。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该病患者早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常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出现轻微症状或在体检中发现,后期可出现腹胀、黄疸、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症状[5]。慢性丙型肝炎为隐匿性感染,可导致肝脏纤维化或慢性炎症坏死,甚至恶化为肝硬化、肝癌,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干扰素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其可结合肝细胞表面受体,调节肝细胞的分泌,以达到抑制肝病毒的效果。利巴韦林虽然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稳定性较差,治疗后HCV-RNA转阴率较低,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复发,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尤为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血清AST、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8周后血清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其原因是:普通干扰素由于半衰期较短,难以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极易使病毒重新复制,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分子量较大,半衰期较长,血药浓度较稳定[6],能够直接与肝细胞膜接触,并产生特殊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进而增强肝细胞清除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改善肝功能。此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患者免疫应答调控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降低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致凋亡作用,以达到护肝的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文献[7]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48周后血清HA、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