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梅 段保霞
摘要: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学科下的一个高职专科专业,就业主要面向测绘与地质行业。本文主要针对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测绘强、地质弱的现状,通过调研,确定了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地质类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并进一步优化设置了地质类课程,旨在为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岗位需求;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244-03
一、前言
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学科下的一个高职专科专业,目前全国仅有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我院2007年开设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重测绘、轻地质的不良态势,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较高测绘与地质工程应用技术、较强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工程建设一线需要的测绘与地质应用技术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本文根据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地质类课程体系的优化。
二、现状分析
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每一阶段提供不同服务,并且不断深化[1]。目前,全国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以湖南省为例,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有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南华大学,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有中南大学;开设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的高职院校有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高职院校有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开设的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将测绘与地质融合于一体。大多数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都要进行大量相辅相成的地质与测绘工作,因此这融合符合工程实际需求。但是,我院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测绘强、地质弱的不良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地质类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地质类仅开设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两门理论课程,均为84学时;开设了《地质认识实习》一门实践课程,仅为1周(28学时),如此单薄的地质类课程设置,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地质就业岗位相匹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
2.地质类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课程的设置相对于专业的发展有滞后性[2]。由于当前很多地质工作都是基于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而且可以预见,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工作信息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这都需要在地质类课程设置上予以考虑,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三、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获得的知识結构[3]。因此,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测绘与地质行业发展的需求十分关键。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考虑测绘与地质两个专业方面的平衡性,还应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遵循科学的原则,使课程优化更合理、完善。
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从多个方面、从整体上协调处理各个冲突问题,尤其对于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既需要提高学生的测绘技能,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地质技能。系统性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时,根据岗位核心技能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整合为不同的测绘与地质类的课程,并全面考虑测绘类和地质类课程的比例、课程的开设顺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的分配等。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优化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测绘与地质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体现地质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适时变化。比如,信息技术与地质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地质产业变革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培养的地质类人才要紧跟技术前沿,就要求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4]。作为全国开设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我们必须要突出专业特色性,即测绘与地质的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有更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既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又要体现专业的特色性,同时满足学生在测绘与地质两个行业自由择业的选择空间。
优化思路。前期通过问卷、座谈会、电话咨询对地勘企业、工程建设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根据企业对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要求,确定了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从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设置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技能为培养主线,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根据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来优化地质类课程体系。
1.职业岗位。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管理、矿山建设与开采、城镇建设规划、勘测设计、交通工程(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港口)、建筑工程、房地产、地质勘探、水利、电力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灾害监测等领域从事测绘与地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工作,面向测绘地理信息与地质工程岗位群,主要地质类职业岗位有:矿井地质工、工程地质工、水文地质工;发展岗位有:地质技师、地质工程师。
2.人才培养规格。根据职业面向和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从总体上本专业人才培养应达到下述规格要求。(此处仅列出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地质类的专业能力要求)(1)专业能力:掌握矿石、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单位与接触关系、地下水、瓦斯、陷落柱、岩浆侵入体等基本知识,具备判断地层层位关系,具备进行矿井地质资料的处理、编制地质说明书、绘制矿井地质图件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工程与水文地质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初步能力;了解一定的测绘与地质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一定的测绘与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能力。(2)方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与选择能力。(3)社会能力:团队意识;工作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人际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