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019-07-26 10:33刘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纲要针对性

刘芳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究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的路径和方法:首先,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其次,聚焦问题,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迷思;再者,与时俱进,以针对性提升“纲要”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针对性;历史虚无主义;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141-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强调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毋庸置疑,科学性是所有学科教学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光强调科学性,往往会发现,不论教师教学多么严谨规范,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和接受效果却并不是特别好。因而近年来,在继续加强科学性的同时,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此后,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往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另一种表达,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展开论述。其中,又多集中在对亲和力的阐释上,单就“纲要”课如何提升亲和力问题就有专文论说。相比之下,单就“针对性”的研究略显不足。因此,本文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中讨论如何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

一、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针对性”是指事物的指向性,强调指向事物的核心和关键。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这就为我们在加强“纲要”课程建设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提升“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纲要”课的针对性首先就是要“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尤其是学生“德”的方面。

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涵盖了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与世界历史进程亦联系紧密,内容纷繁庞杂。“纲要”课不同于历史课,它不仅要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更要有助于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也就是说,“知识目标”仅仅是“纲要”课教学目标的第一个层次,更重要的还有“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行为目标”。学生只是了解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对历史的讲述,增强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我党、我国的历史及其蕴含价值的情感认同、自信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并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纲要”课就不仅是知识传递型的课程,而更是“立德”的课程。“纲要”课教学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针对性,就会陷入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反之,以“以人为本”的针对性为指导,“纲要”课就能做到“目中有人”,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首先,教师的教学务必紧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增强对党史国情的认同展开,与此目标不相符合的细枝末节的历史知识可以略去,而与“四个选择”息息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务必详细展开、深入剖析。比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时,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不只是相互独立的几个事件,这几个事件本身的发生、经过、结果可以略说,而重点在于揭露这几个事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萌芽到早期发展开辟的道路和提供的条件;乃至通过对几次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论战的详细讲述,都旨在最终引导学生深刻认知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千挑万选、慎之又慎的选择。其次,“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向学生讲明白学习“纲要”课对他们自身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是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结合得很好的人。“纲要”课应该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变化关系,让他们真切感知二者的密切联系,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做出提示。

二、聚焦问题,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迷思

如果说“以人为本”是“纲要”课提升针对性的总体指导方针,那么“聚焦问题”就是它的具体操作指南。要使“纲要”课对学生来说“切实管用”,就必须要把“纲要”课的教学聚焦到一个又一个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上来,通过师生讲解、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师生共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辅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的目的。

聚焦问题,务必要有问题意识。而现阶段,“纲要”课亟须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比如他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警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明了方向。

“纲要”课要提升针对性,务必充分发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阵地、主课堂作用。针对目前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隐蔽性、迷惑性、欺骗性强的特点,“纲要”课需要探索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的新路径,深刻阐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若干大道理,在提高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针对性的同时,切实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诸如:第一,我们要结合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与对国家出路的艰辛探索历史,驳斥所谓的“侵略有功”论、“告别革命”论是多么地荒谬,中华民族之所以时至今日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近代化,并非得益于列强的洋枪洋炮,而是要感谢近代中国人民的社会革新以及为寻求民族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奋斗;革命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制造出來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可以制止的,革命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造成的。第二,我们要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的历史,深刻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因为“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第三,我们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年的历史,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与作用,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第四,我们要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弥足珍贵。第五,我们要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际,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实践中所发生的错误和挫折等问题,以使“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真正助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

三、与时俱进,以针对性提升“纲要”课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国先贤“凡意之道,与时偕行”的处事智慧充分蕴含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于我们提高“纲要”课的针对性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当前,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多是朝气蓬勃的“95后”、“00后”,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表达空间更加宽广,视野开阔、从容自信,但由于还没有搭建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情感心理也尚未成熟,面临着价值虚无和割裂传统的危险,对思想政治课所讲授的内容,其实客观上存在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和大学生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新举措,以有助于实现提升“纲要”课实效性的最终目标。

首先,适应大学生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创新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和话语。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事不网。“纲要”课虽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历史知识,但网络上时时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往往有一些现实问题实际上是以历史问题的面貌在网络上传播流行的,它们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青年学生,“纲要”课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保持时刻的敏锐性,结合历史与现实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化解学生的疑惑。特别是要采用学生善于、乐意接受的形式和话语,尤其是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等新兴手段,真正做到在情感、价值认同中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如,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互联网思维的传播扩展新模式,多以图文形态解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课堂教学展示的课件应从以往的文本、美图堆砌向以图示意、用图说话演进,促进视听合一,声像并茂;师生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也应更加注重相关流行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和适度表达;努力打造师生身边的“网红”。我们应当多多开发利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和话语体系,即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话语以生活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富有时代感的话语意义,摒弃其肤浅、粗俗、流变、支离的一面,让“纲要”课教学的话语不仅“可信”,而且“可爱”。

其次,适应不同时势、不同学生,努力做到因时而进、因人而异。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的观点。时代的变化,导致对历史问题的关注点会有所变化,“纲要”课教师务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时刻聚焦当下党和国家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例如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与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可充分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解析当前党与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还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经过与意义。面对背景、专业、阶段不同的学生,亦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便增强学生对“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和亲切感,最终实现有效地将他们的认识统一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大结论上来。以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例,“纲要”课要立足不同学科,增强学科融合能力。例如,在给法律专业学生讲授时,可适当增加清末新政期间沈家本领导的修订清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比较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的法律进步是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在给生物专业的学生讲授时,可以引入生物进化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人由人体本身的进化论引申到国家民族进化论的过程,既让他们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他们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

再者,善用移动终端与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增加价值导向的体验化。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纲要”课要善于使用移动终端,如雨课堂、超星“尔雅”平台等,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时互动,深入“翻转课堂”的探索;推广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既以课外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辅助和补充,又能引领师生学习的碎片化时间。况且,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受移动互联网思维中体验为先的基本特性的影响,“纲要”课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创设好的情境呈现,将抽象的价值导向蕴于个体参与的身临其境当中,从而调动其身体感官的综合认知效用,使其于无压力的观念暗示与情绪感染中,形成认知和认同;而且要组织更多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的新型育人机制。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十分重视历史的作用,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传承、学习、使用历史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其重要精神的指导之下,着重讨论如何提升“纲要”课的针对性,正是在加强历史学习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因此,“纲要”课要提高教学针对性,不是为了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了以针对性,提高亲和力与实效性,才能完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并最终实现“纲要”课教学政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注释: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1).

(2)参见冯培:《審时度势、借“式”化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庞桂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刘川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

(3)参见赵亮:《论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亲和力》,《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Z1期.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日(1).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6)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2).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12页.

(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1).

(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1).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纲要针对性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