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均证实,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将于下周二在上海恢复,莱特希泽与姆努钦将再次率团赴华,与刘鹤率领的中方团队对谈。
这是非常积极的动向。然而中美将面临艰苦的谈判,双方目前的立场差距还很大。中方要求的是平等对话,实事求是地解决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使双方受益。美方则仍寄希望于通过关税等杠杆迫使中国的让步最大化。
对中国来说,中美达成一项协议应当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措施结合起来,外部压力可以成为我们加快推行这些措施的倒逼动力,但它不能变成对中国经济体制破坏性的外科手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深谙有序调整、过程可控的重要性,我们不会把驱动中国这部机器的按钮交到他国的手里。
这两年华盛顿的政策圈里出现了强行“改造”中国的某种冲动,一些人赋予了中美贸易战更多的意义,希望把它变成强迫中国改变国家路线的征伐,也成为“击败”中国的一个突破口。白宫的考虑或许更加集中于经贸本身,但就像上周130名美国前军人和前情报官员等发表的公开信所展示的那样,华盛顿的鹰派人士在不断释放他们的力量,试图影响美方的对华立场。
贸易战客观上成为了中美相互对立的大动员。时至今日,中美外交层面相互使用的语言已经变得日益尖锐,彼此的摩擦四面开花。双方都已经认为,两国关系在持续下行,短期内重回之前相对稳定的状态几无可能。对于两国将在什么时候达成经贸协议,谈判将会拖得较长已成为普遍预期。
华盛顿仍然是塑造两国边打边谈面貌的主动方。鉴于靠施加压力没有带来协议,那么在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前,美方及早与中方共同面对现实,理出彼此都认同的双赢头绪就成为达成协议的必由之路。双方需要真正落实两国元首大阪峰会共识,让平等原则成为突破僵局的钥匙。
美方需要意识到,中美贸易战有可能正在突破白宫的最初设计,最终不是带来重整美国对华贸易的机会,而变成真正摧毁中美贸易、将美国拖入一场成本高昂却缺少政治收益的跨美国总统任期的漫长消耗。
中美经贸协议能够在美国明年大选进入白热化之前达成吗?白宫原来的设计中显然有这样的时间表。然而由于中美相互的战略防范严重扩大,从台海、南海到人权领域的摩擦造成了难以管控的牵制,中美互动出现越来越多的额外困难,各自原来的计划和预期都受到了冲击。
如果华盛顿延续之前向中国施加压力的粗暴做法,不认真磨合双方的关切,不认真对待每一个可能形成突破的机会,那么双方就有可能错过达成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的窗口期。打贸易战本来是为了获得协议,但最后说不定就成了为打贸易战而打,“靠收关税也能发财”这句对付舆论的圆场口号就会变假成真为美方没得选的荒唐国策。
华盛顿切不可以为它随时想达成协议就能达成协议。首先达成协议的条件不是美方单独说了算的,其次它甚至在美国内部不是白宫就能说了算的。贸易战持续的时间越长,离新大选越近,白宫可以决断的空间就将越小。
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美方有必要客观认识中方的立场,不要为向中方施压而随意否定中方诉求的正当性。因为这种否定会在美国发酵成为双方达成公平协议的阻力。不能不说,美方消除这种阻力的时间和空间都在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