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结容:信任 从早餐开始

2019-07-26 02:20王砾尧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阿霞收银店里

◎文/本刊记者 王砾尧 实习记者 孟佳惠

30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蔡结容的早餐店总是从凌晨四点就开始向小镇的人们敞开大门。店里所有食材都是当天选购,且不设收银员,开创了顾客自觉付款、自行找零的“自助收银”传统。营业数年来,从未有人“走单”,笔笔都是“诚信账”。这传统,传递的是老板的诚心,感染的是顾客的诚意,上演着一段越来越精彩的诚信佳话。

——题记

凌晨5 点,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独树岗村市场转角处,一家早餐店的灯点亮了整个村庄的寂静。这家早餐店名为“和记小吃店”,店主为土生土长的独树岗村村民蔡结容,当地的街坊们都亲切地称为她“容姨”。走近早餐店,店内飘出缕缕包点蒸汽,几位大爷径直走进来,熟门熟路地提走了几笼包点,围坐到习惯的位置上,边唠嗑边自己冲茶,吃饱喝足后,经过收银台顺手把钱放下,便提着农具朝田里走去。

30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蔡结容的早餐店门前总是准时飘出诱人的香气,向小镇的村民们敞开大门。跨进门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人间烟火气,还有那份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诚信力量。

以诚相待 放心早餐美名传

“我每天都带着孙子来这里吃早餐,这里的食材新鲜,味道也好吃,让我的孙子在这里吃饭,我放心。”食客蔡叔说道,“我们很多老街坊都要来这里给家里的孩子们买早餐,打包带去上学的路上吃,因为信任他们家的食材,只有在这里买的早餐才吃得放心。”

正是因为对食材品质的放心,蔡结容的早餐店才会每天一早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40平方米的店铺摆放着12 张圆桌,里里外外都坐满了食客。小店以卖早餐为主,品种是粥、粉、面、肠粉、云吞等再普通不过的广式早餐,却是芦苞镇独树岗村市场里人气最火的早餐店。

时光追溯回1989年,蔡结容和丈夫为谋生计,在佛山三水芦苞镇独树岗村洪圣庙附近开办了“德和茶楼”,这是当时独树岗村的第一家早餐店。1993年,他们将“德和茶楼”更名为“和记小吃店”,搬迁至独树岗村市场里,营业至今。

图为蔡结容在早餐店接受采访

“做的是‘体力活’,赚的是‘辛苦钱’。”这是蔡结容开早餐店30年来,对于早餐行业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

自营业早餐店以来,起早摸黑成为了蔡结容和家人的日常。为保证食材的新鲜,每天凌晨2 点,蔡结容一家人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蔡结容负责前往菜市场,选购当天制作早餐的新鲜食材。随后,她和丈夫开始剁肉馅、包干蒸云吞,儿子阿辉支起炉灶,儿媳妇阿霞开始煲粥、拌小菜。大概凌晨四点左右,蔡结容打开卷闸门,迎接第一波到店就餐的食客,大概要一直忙活到上午吃早点的客人散的差不多,他们才开始打扫店里卫生,准备午饭,周而复始。

“做早餐生意,保证食材的新鲜是应有的诚信,用不完的食材我宁愿倒掉。我在出品上格外用心的,不然哪还会有这么多‘回头客’。”蔡结容一边双手利落地包着云吞和干蒸一边说道,一拿一刮,一揉一捏,重复地包了一屉又一屉。在她眼里,当天的早餐当天做才是最新鲜、最真材实料的。为此,她会每天亲自到市场去挑选新鲜的食材,每天用不完的食材绝不会留着第二天用,更不会为了多赚钱而“偷工减料”。

同为独树岗村的村民蔡姨已经是早餐店二十多年的老顾客了,炸油条和皮蛋瘦肉粥是她的最爱。说起早餐店,蔡姨赞不绝口。“每次看着他们熬粥,食材都是放在一边的,你能看到放的肉都是新鲜的,吃着放心的。”蔡姨表示,在这里的食客街坊大多都是十多年的老顾客,大家奔的就是食材的新鲜。据早餐店附近的街坊透露,有时候蔡结容的早餐店若有剩余几碗粥未卖出,便会免费送给当地工厂的工人,绝不剩留。

走近早餐店,店内构造一目了然。炉灶就在正门口,材料的准备、烹煮都是在食客的视线范围之内,看得见也闻得到。新鲜的肉馅、发好的面团、干净的操作台,蔡结容和儿媳阿霞在食客身边自然且流畅地操作着,就好像在自家厨房中给家人做饭一样,着实让人安心。

谈及客满盈门的经营之道,蔡结容大笑说,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独家秘笈,就是本着方便邻里的原则,为街坊四邻提供新鲜食材的早餐,每一碗都是现买现做的寻常芦苞人家的味道。

用信买单 自助收银未“走单”

“容姨,两碗粥,一笼包,多少钱?”“11 元,放桌面就行。”

“霞姐,两碗云吞,一碗白粥,7 元,我放10 元找3 元哦。”“好的。”

店内几位客人吃过早餐后,径直走到门口的收银台,将钱丢进抽屉里便自行离开。在店门口的案台上,放着一个铁盒,里面装着1 元、5 元、10 元不等的零钱,如有客人需要找零,就会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用铁夹夹住的五角、一元零钱,自己找钱后离开。直到店内最后的两名客人离开,蔡结容和儿媳阿霞由始至终都没有过来收银或者询问客人一共吃了多少钱,二人只是忙活着包云吞、煮粥,还不时与来往的客人说说笑笑。

蔡结容(右一)获评2018年"佛山好人”

这样的一幕,在“和记小吃店”已经上演了30年。“我们都很少理,个个都是自己去盛粥、打包油条。我们就放些零钱在前台,有些直接说不用找钱,放下就走了。”蔡结容笑着说道。

正因如此,“和记小吃店”被称之为一家以“诚信”为招牌的早餐店,店里不设收银员,所有顾客自觉付款、自己找零,开创了当地“自助收银”的传统。蔡结容的儿媳阿霞表示,自己刚嫁过来的时候,也觉得十分奇怪。后来发现,来吃早餐的街坊邻里们,都会自觉付款,的确不需要“多此一举”。提到这一点,蔡结容欣慰地说道,营业30年来从未有人“走单”,不但没有差过一分钱,小店反而还赢得了一大批的“铁杆顾客”。

“当时人手不足,没有收银员,顾客就自己埋单、自己找零。”蔡结容回忆道,“自助收银”的传统,起因是早餐店开业伊始,店内人手不够,只有蔡结容夫妻二人忙活。为了节约铺面开支,降低餐点价格,真正让利给当地村民,她就没有选择雇收银员。后来发现前来就餐的基本都是熟客和街坊邻里,大家吃过一两次之后就会知道大概价格是多少,自己会自觉付款找零。时间久了,这也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默契和习惯,到现在已经是“心照不宣”了。

60 多岁的村民蔡叔就是小吃店的老顾客,每天一碗粥一碟肠粉是老人家的最爱。自打早餐店开张,他几乎天天都来,也早已习惯用完餐后,自己把钱放进铁盒里。“店里虽然没有收银员,但该给的钱必须要给,用诚信买单,这个可比钱都重要。”蔡叔表示,既然店老板信任顾客,作为食客自然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就餐完毕就自助买单找零。“这样一来,既节约了买单等待的时间,也不会增加店主因收钱要洗手的麻烦。”蔡叔说。

邻桌的一位年轻食客也附和道,“自小就跟着阿爷来这里喝茶吃早餐了,都是街坊生意,大家彼此建立一份信任,吃完东西清楚是什么价钱,放在台面就走了,从没见过有人吃完不给钱的。”

蔡结容直言,早餐店经营了30年,客人大多是独树岗村的同姓村民,没有人会故意不给钱而“走单”;就算是当时忘记给钱,隔天也会专门补上。

村民蔡大伯已经九十多岁了,记性不好,常常忘事。一次,蔡大伯来“和记”吃早餐,跟街坊四邻聊着天就把给钱的事给忘了。第二天一大早,外面还下着雨,蔡大伯就匆匆忙忙地来到了早餐店,一进门就跟蔡结容连声致歉,“人老了不中用了,这都给忘了。昨晚临睡前想起来忘记给钱了,一晚上都没睡好。这不,一大早上就来给你送钱了。”蔡结容听了深受感动,其实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蔡大伯没付钱。她忙对蔡大伯说,“没关系的,总归是要来吃饭的,想起来再给都是一样的。”

还有一次,同村的蔡大娘带着外孙来吃早饭,吃完就送外孙去上学。结果几分钟后,只见蔡大娘又带着外孙折返回来,离着老远就连声道歉,“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发现多找了自己1 元钱,我就赶紧给你送回来啦。”原来,蔡大娘带了10 元钱,她知道自己和外孙吃了8 块钱,结果一摸口袋发现竟找给自己3 元钱,就连忙送了回来。

“三十年来都是这种模式。”蔡结容坦言道,类似暖心的诚信故事还有很多。不仅是“自助收银”,部分老街坊更是自助添菜、自助打包,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本着彼此之间的信任,为店里减轻了不少工作量。村里有许多务农的农户,为了干活,他们经常急急忙忙地来吃早餐,随后又风风火火地下地干活。在蔡结容的店里,农户们吃完饭就直接把钱放在门口的铁盒里就下地干农活了,言语不多,却也诚信满满。

每天凌晨4 点,就有第一波食客到店就餐,直至上午9 时,客源络绎不绝。蔡结容和家人背对着装钱的铁盒,一心做着新鲜的早餐。一拨顾客吃完自行买单,又一拨顾客报餐坐下等候。40平方米的早餐店,每天能卖出几十碗粥,再加上干蒸、包子、肠粉、油条、云吞等,至少有1000多元的现金流水,铁盒里装着的是一笔笔“诚信账”。

正是这份相互间的信任,给早餐店带来了客满盈门。来吃早餐的顾客除了村民,也有从外地来的鱼塘经营者和外来打工人群。很多外地客商到独树岗村市场进货,听说和记小吃店之后都要进去坐一坐。和记小吃店逐渐成了村中人、外地人谈生意的地方。来的客人更多了,但无人收银的习惯却始终没有改变。

爱心接力 传承文明乡风

早餐店经营30年,始终如一的不仅是“自助收银”的传统,还有多年不变的价目表。

1993年早餐店搬迁至独树岗村市场,时至今日,价格、味道、分量还和当时开店之初一样。白粥一碗1 元,一碗3元的小云吞有13 只……该早餐店餐单价格大部分是3 元起,根据分量大小,价格有所不同。

“从来没有涨过价,接下来也没有打算涨价,在农村做小本生意,赚的都是街坊钱。”为人实诚的蔡结容认为,店铺开在自家房子,省下了需要交铺租的租金,工作人员也都是自家人,没什么额外的成本,所以我们宁愿少赚一些也不愿抬升早餐价格,希望以最实惠的价格回馈街坊邻里。

如今,65岁的蔡结容身体已不如过往,早餐店渐渐交由儿子和儿媳接棒。“从我嫁过来做到现在,十几二十年了,我们都习惯了。”阿霞边说着,边单手提起水桶,常年劳作,她的手臂上凸起一条条青筋。

谈及和记的工作,阿霞坦言,经营一家早餐店其实要做很多工作,从做包点到炸油条,从洗餐具到搬桌椅,所有的工作都由阿霞一家4 人完成。未来如果有一天家中的老人干不了活,那么和记也许会很难再做下去。但是,只要自己还有精力,那和记的传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毕竟,对于许多村民而言,和记已经不仅仅是一间早餐店了,更凝结了独树岗村民数十年的情怀。

“许多大伯、大叔在店里都有着自己习惯的座位。”阿霞望着店里的一个位置,颇为感慨,从和记30年前开店起,有几个阿伯便是常客,他们每天总是坐在同一张桌椅,有着自己固定的座位,直到去世前还会来光顾。

多年经营下来,蔡结容一家人还总结出一个规律,每天到她的小吃店吃早餐的人分为三批:第一批是5 点到6 点半,一般是村中的老人起得比较早,出来吃早茶,老人大多喜欢喝粥、吃肠粉,蔡结容和儿媳阿霞就会最先准备老人们爱吃的食物;第二批是6 时半到8 时半,一般是村中干农活的村民上工前到店里吃早餐,蔡结容和儿媳阿霞就会为农户们准备一些扛饿的食物;第三批是8 时以后,一般是村中或者附近的生意人在村中的菜市场交易完之后到小吃店吃点东西。蔡结容一家人十几年如一日地为村民准备早餐,赚钱之余,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

“说是来吃早餐,其实更像是老朋友来串门。”村民蔡叔表示,街坊邻里从小就生活在独树岗村,时间让他们变成了熟识的老朋友,他们经常在这家早餐店边吃早餐边聊家常,也和蔡结容一家相处融洽,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早餐。阿霞坦言,长期光顾和记的叔叔阿姨慢慢变成了公公婆婆,门店的客人里也新添了不少青葱面孔。变幻的是时空,不变的是感情。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感觉很舒服,她信任我们,我们也信任她,在这里吃早餐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又温馨。”村民蔡伯表示,他几乎每周都会来店里吃两三次早餐,连续十几年了,自助找零不光是比一般的早餐店卫生,最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种被信任的感觉。

不少村民表示,街坊邻里都把早餐店当成了“村里的早餐食堂”,即使在外务工求学的独树岗村民回家,也都爱回来这里吃一顿早餐。来这里吃早餐的不仅仅只有上了年纪的长者,还有从小在这里吃着长大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下一代,又回到这里吃一次早餐,从坐在娃娃车里的孩童到双鬓斑白的长者,都是店里的常客。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阿霞表示,现在店里增设了微信支付,主要是为了方便部分年轻人,村里的老一辈还是习惯了用现金。“店里不设收银员的传统,我们一直会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和客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我们很高兴能有这份双方都有的信任。”阿霞说。

一家早餐店,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信任感。熟客们吃完早餐便把碗直接带到水池,再到门口的钱篮子里自己付款找零,自己打包、自己添菜、自己冲茶,蔡结容一家则一直坚持真材实料、薄利多销的原则,兢兢业业做着村民喜爱的早餐。

而这种独特的收款和营业方式,也影响了其他在独树岗村新开的早餐店。目前,独树岗市场已有六七家早餐店,几乎都采取无人收银、顾客自己买单的方式,每日人来人往,传承这诚信友善的良好风气。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更何况是这般信任坦诚。“自助早餐店”践行诚信的微小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是三水芦苞镇乡风文明的梗概。一个只有五六千人口的村居,一家普通的早餐店,店主蔡结容一家和当地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彼此的那份信任和自觉,完成了一份不平凡的道德答卷。

蔡结容获得2018年度“佛山好人”称号

佛山市文明办“佛山好人”评议组对拟推荐人物进行走访

猜你喜欢
阿霞收银店里
暖和一下
打 劫
如何提升收银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意识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
收银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门店里谁最辛苦?
她失眠了
以为是跑路费
僵持
良心生死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