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兆珅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和满足人民群眾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期待,既是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由知向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生动实践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教育 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既是人民的权利,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让每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文盲率高达80%。现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政府通过设置办学条件相对均等的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以实现公民发展权利起点上的公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变的关键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真正实现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要着力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增特色,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期待。要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激活教育发展活力来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教育资源,解决好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受教育者,实现教育强国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完美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教育放在民生首位,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深入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发展始终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手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始终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探索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各学段贯通的课程教材体系。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落实在家庭和社会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开放共赢局面,完善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基本均衡到探索整体均衡,重在解决教育发展失衡问题。2000年,我国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下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障了全国85%以上的学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普及是初级阶段的普及,它存在的突出矛盾表现为教育在区域之间发展失衡。这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我国教育出现的失衡状态,使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率远高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为了解决这种失衡问题,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我国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实现我国基本“普九”向全面“普九”的转变。
在经历了基本均衡的发展阶段后,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我国开始了推进区域教育整体均衡的探索。这期间我国致力于提升后进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为了扩大其义务教育规模,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学校,进而确保山区、牧区、高原和边远地区学生能学有所教;保证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基本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切实降低辍学率;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等方式,建立较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保证学校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从整体均衡到探索突出优质均衡,重在解决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问题。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在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权利平等、入学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教育的优质,其关键是特色均衡,倡导学校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机会。政府要根据每所学校的历史和特点,在确保所有学校达到合格要求的情况下,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从而激发教育的活力。
2015年,西南大学评估组在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后,其公布的评估结果显示,“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均衡发展得到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的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保障老百姓对教育的基本需求后,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达标,教育质量与水平普遍提高,老百姓也开始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面对国家的新要求,面对老百姓的新期盼,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发达省市开始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面向2035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由此,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追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实现初级均衡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后,向更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政策选择。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人口众多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存在矛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新变化的顺势之作;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向高水平均衡发展的科学决策。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集中反映了政府对推动教育继续发展的科学决策。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首先,体现了科学统筹的政府服务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别是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空间布局和层级结构进行合理配置,突出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其次,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不仅要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也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给与保护,建立特殊群体的就学保障机制和个性化帮扶机制,更好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后,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要在尊重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也要充分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个人需求,以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自我价值和全面素质的实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将是我们不懈努力和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作者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副区长)
【参考文献】
①张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审思》,《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