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真
摘 要:地方综合类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应该紧跟现今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编导人才。本文探讨在当下编导类人才的培养中,地方综合类高校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和出路。
近年来,我国电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影视类专业的学习兴趣。在高考招生中的艺术类考试中,每年编导类学生的报名人数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是我国电视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编导类考生规模的扩大,国内的独立艺术类院校在招生上并不能满足市场和考生的需求。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地方综合类高校相继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电视与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编导人才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不仅要上手快,还要后劲足,成为媒体行业对编导毕业生的通俗化要求标准。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编导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一、地方综合类高校编导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单一,未能跟上时代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继开设编导专业的地方综合类高校并未形成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而电视,尤其是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编导人才的要求也在处于变化中,这就要求学校实时关注业内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地方综合类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多按照文科学生的模式进行培养、定位,未能重视编导专业的艺术类特性,并且也未能与行业内结成合作关系,无法了解、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二)课程建构体系不合理,趋向文科课程设置。地方综合类高校开设编导专业,具有学科综合的优势,对学生的全面文化素养提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专业性质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能照搬传统文科类学生的培养模式。特别体现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内容偏重,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往往较小,造成很多地方综合类高校的编导学生在就业中,并没有直接上手的能力,失去了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器材设备软硬件力量薄弱、更新迟缓。地方综合类高校在师资方面,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力量上依然有些薄弱。在教师的招聘和考评中,以文科类的考评要求为主,多以学位、论文为唯一考评标准,忽视了编导专业的专业特性,没有将作品、从业经历纳入考评范围。以至于在综合类高校的编导专业,教师多为理论型教师,缺少具有业内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在器材设备上,问题同样突出。电视、媒体的发展要归结于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器材设备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行业现行状况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学生的发展,造成学校与行业的脱离。
新传媒时代的到来,让广播、电视这些公共媒体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统治地位,随着拍摄设备的便携、普及促成了公民记者的出现,在这一层面上,就更加要求高校在培养编导人才的专业性;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让曾经依靠公共媒体发布信息,提升影响力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始自己经营管理自己的媒体账号,这更是在一定层面上对于高校培养编导人才的实时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就显得尤其重压和迫切。
二、地方综合类高校培养应用型编导人才的对策
(一)借鉴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上述综合类高校培养编导人才的现存问题中,不难看出,目前综合类高校并未把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应用型人才。传统传媒行业和新兴的传媒行业对于编导人才的需求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地方综合类高校应该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编导人才培养上的成熟模式,并针对学校自身和行业发展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不应与独立艺术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撞车、雷同,扭转传统编导人才定位模糊的培养模式,应该依据学校条件和地方发展水平,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规划出切合学校、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培养模式。
(二)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拉近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距离,与行业接轨。地方综合类高校在编导人才的培养中社会资源的匮乏和信息的滞后,是导致学生自身素养与行业要求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地方综合类高校因为地理位置,各省市经济发展等局限,容易形成高校闭门造车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在培养编导人才中要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行业内的沟通、合作,定期组织行业座谈调研,从实际需求中了解行业对学生的需求标准,加强校企合作,签订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参与行业内的实际操作,熟悉行业内的工作流程及标准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三)调整实践课程比例,实现考试形式多元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广播电视編导专业不同于普通文科专业,它既需要学生有文科专业的人文素养的基本基础,又要具备编导专业摄影、剪辑等影视制作专业技能。学生的考核也应该区分于普通文科专业,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在考核方式上不拘泥于传统闭卷式与论文式的考核,针对编导专业的特性,多以拍摄制作个人、集体作品为考核模式,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基于校企合作,开展推广校企合作项目,将课堂与一线工作结合,实现学分认定转换,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改革教师考评机制,打造理论与实践复合型的新教师队伍。地方综合类高校在培养编导人才的“千里马”时,更要给伯乐创造更有弹性、更具发展的考评机制。而不应将论文、课题作为教师唯一的考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发展个人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纵观我国独立艺术院校,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从业经验,很多教师都是行业内的知名编导、制作人,很大程度上源于独立艺术院校在教师考评和发展标准的设定。地方综合类高校需要从教学的源头着手,改革现有的教师考评机制,鼓励教师在行业内实践发展,引进业内优秀制作人、编导充实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从业经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影视行业、新媒体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和人民整体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影视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更专业,地方综合类高校开设编导专业是对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在编导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为行业输送优秀的编导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地方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项目编导:JX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