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有感

2019-07-25 04:39韩润叶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巴赫

韩润叶

【摘 要】本篇文章通过欣赏《哥德堡变奏曲》来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背景以及所涉及的钢琴演奏技术,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更加了解到这首作品在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演奏技术,让听众更好地賞析其中的奥秘。简要说明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应该如何理解和演奏巴赫的作品。

【关键词】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71-01

一、背景介绍

(一)作曲家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小提琴家、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大众都认为是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留下了二百首以上的《清唱剧》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找不到哪个作曲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可以说巴赫是最伟大的音乐家。四声部的和声、数字低音产生于巴洛克时期。巴赫对于数字低音的运用简直像是天上才有的音乐,富有逻辑和理性,每一步都是经过缜密的计算。

(二)作品介绍

《哥德堡变奏曲》是其晚年的一部作品,全曲分为32段,这首作品是钢琴史上篇幅最大,结构最宏大的变奏作品。他在这首变奏曲中,展示了自己所掌握的各式各样的变奏技巧,比如第五变奏中,用双手交叉弹奏,勾勒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景象;在第七变奏中,运用了西西里舞曲的曲式风格;在第十变奏曲中,则是传统的赋格的写作手法;在第十三,二十五变奏中,用华丽的装饰性和明显的咏叹调的风格,十分具有表现力;第十六变奏,是法国序曲的风格,稳重而又庄严;最不同以往作曲风格的,是最后一个变奏,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集成曲,巴赫在这个变奏当中,用很巧妙的手法,融入了两首德国的民歌。

二、演奏版本对比

(一)朱晓玫版

大概在2014年末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突然有一天,在微信里看到了很多关于一名叫朱晓玫的钢琴演奏家要来成都开音乐会,可谓是一夜爆红。当时不知怎么了,整个朋友圈里都在问,有没有人买到朱晓玫的音乐会门票。于是上网搜索了朱晓玫的资料,朱晓玫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家的家庭,这样的氛围也使得朱晓玫在音乐上有这样的成就。在她童年时期,她就到了北京电台中演奏,随后进入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朱晓玫之所以能引起古典音乐界的极大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对于巴赫作品的执着,特别是对《哥德堡变奏曲》的执着,这一首变奏曲,她已经练习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这是一位非常具有内涵的,十分低调,低调到在中国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的钢琴家。所以,我先在网上搜索听了她的演奏,她带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去演奏这首《哥德堡变奏曲》,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细腻,流畅和娴熟。在其他钢琴家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天然的掌控力,这些钢琴家与钢琴为伴多年有这种熟悉的掌控力不足为怪,并且从这种气场中会生成一种光芒,让你觉得他是耀眼的。而朱晓玫并没有这种犹如耀眼明星般的光环,她坐在钢琴边,还是那个普通的妇女,她并没有在掌控这个钢琴的感觉,她把自己都献给了它,是那种一滴水溶于大海的感觉,没有一丝的不和谐,只是为这个曲子增加了更多魅力,她本身不会牵扯过多视线,让人专注在手指翻飞与音乐中。这种忘我与不自知让人更加动容,她仿佛在说她不在。她不以自我为中心,把她的注意力放在音乐上来,而不是指向演奏者独有的个性。她的演奏布局也是技艺高超的。她在钢琴上的天赋也表现得相当全面,既不哗众取宠,也不离奇古怪,音色处理也是恰到好处,清脆,明亮、干净且有深度。情绪发展跌宕起伏,正当听众以为已经把掌握了某些规律的时候,朱晓玫却给我们发展出新的东西,同样的自然。

(二)古尔德版

在钢琴演奏历史上,能被称为“钢琴鬼才”的钢琴家并不多。古尔德凭借着自己生动的,色彩丰富的演奏,以《哥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演奏巴赫曲目最好的代言人。但同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因为他弹奏时,总是会发出轻声哼唱的声音,有时还会用一只手弹奏,另一只手却在空中做指挥,还有就是他低矮的坐姿与永远伴随他演奏的那个小板凳。不过,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音乐的好与坏,并不是去观看演奏家的动作形态,而是去用心地听,听那些旋律和音色,在钢琴家手中的神奇变化。古尔德还有一曲《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是在1982年,他快要去世前。此时的古尔德与二十多年前相对比,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都已经是完全不同了。青年时期的古尔德,怀着对钢琴的热爱,以及年轻人那种踌躇满志,演奏中把才华横溢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而年老的古尔德则充满了对音乐的感悟,沉稳了许多,竟然演奏了足足51分钟。古尔德两个同样精彩绝伦却完全不一样的演奏成了一种象征。

三、结论

通过欣赏两位钢琴大师的《哥德堡变奏曲》,两位大师的演奏风格是有很大的差别。朱晓玫的演奏,更像是对巴赫作品的致敬更带有一点尊重,给人一种严谨,内敛的感觉,而古尔德的演奏,则是加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想,当钢琴演奏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不管是哪种处理,哪种版本,其实都是演奏家去精心设计和处理过的。数百年来,不计其数的钢琴家把巴赫的作品演绎到尽头,此时的巴赫已经不是1685年出生的那个巴赫了,每一位钢琴家都赋予巴赫作品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巴赫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