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印度放牛娃今日顶级航天专家

2019-07-25 01:39
海外星云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卢比奖学金探测器

米斯瓦米·安纳杜拉伊博士在“月船一号”探测器前

“我上课前要把牛粪清理干净,但我们身上留下的牛粪味道总也去不掉。”

米斯瓦米·安纳杜拉伊博士的小学经历,与他后来从事的尖端工作,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是印度最顶级的航天专家,是印度探月工程和火星工程的重量级人物。

但是,这样一个专家回忆的课堂, 却是在根本没有课桌的地方:大树下、村庙里或者稍加改造的牛棚内。

安纳杜拉伊博士究竟靠什么成为印度航天工业的尖端科学家?

少年梦

安纳杜拉伊博士出生在印度偏远的农村,赤脚长大。八岁时他生活的小村庄终于通了电。而外面的世界却在日新月异。

20世纪60年代,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和苏联开始了航天竞赛。

印度很快也开始加入国际开发航天工业的行列,在1963年11月21日发射了第一枚火箭。不过,这样的科技创新没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任何影响。

那时,安纳杜拉伊生活在印度最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他家所在的小村庄名叫科哈瓦蒂。跟他一樣,印度绝大多数人当时都生活在大规模工业化之前,教育、医疗和生活资源都非常缺乏。

标题安纳杜拉伊(中间者)跟弟弟们在一起

安纳杜拉伊博士的小学班级照片,当时他九岁

学霸

但是家境贫困并没有阻止他成为学霸。在学校里,他对数理化课程尤其感兴趣,不过却不怎么喜欢历史。

安纳杜拉伊博士说:“我爸爸以前常说,学历史的全部目的,就是了解如何创造历史。”

他父亲是老师,业余时间用自己的裁缝手艺多赚些外快补贴家用。两份工作的收入足够养家糊口,但基本存不下钱。

有一段时间,父亲甚至都不确定有没有钱送安纳杜拉伊继续上学。不过,有一天安纳杜拉伊自己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当时12岁,从收音机里听到政府为偏远地方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我就去递交了申请。” 正是这份奖学金,让他不再为学费发愁,也把他带到了附近镇上的一所好学校。

“那时我爸爸每个月赚120卢比。而那份奖学金是每年1000卢比。” 1970年代,1美元能兑换大约7.5卢比。

毕业时,他的成绩全区第一,在全邦名列第39名。优异的成绩让他得到了更多的奖学金。

初期奋斗

1975年,就在安纳杜拉伊入读工程学院之前,印度航天局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为了接收卫星传送回来的信号,在班加洛的一些厕所被匆忙地改建成了数据中心。 这颗人造卫星按照设计应该运行半年,但仅工作了四天就出了故障。

四年之后,印度尝试第一次发射可以搭载卫星的国产火箭也以失败告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纳杜拉伊加入印度航天研究机构 (ISRO)。

“我们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工棚里工作,每四年才发射一颗卫星。”

他的英语和印地语都不流利,只会讲家乡话。“有时候人们会嘲笑我说的英语。”

他参与建造的第一颗卫星,按照设计应该送达地球外400公里处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这颗卫星最后坠毁在孟加拉湾。

探月

尽管出师不利,他之后成功完成了8个印度卫星项目。印度卫星系统成为印度航天项目的主力军,也被广泛运用在天气预报、资源探测和广播等各个方面。

2003年,安纳杜拉伊博士曾经一度考虑过离开印度航天机构到高薪厚禄的私营公司工作。这一念头在他被选为印度首次登月工程的负责人之后就彻底打消了。

“我们主要的目标是要探索那些以前的项目没有碰过的问题。我们还要发现月球上究竟有多少水,而这些水是怎么形成的。”

2008年10月,印度雨季的一天,印度的“月神一号”月球探测器,在印度南部大城市金奈以北100公里外的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放下了印度国旗,而且确认了月球上有水。

安纳杜拉伊说,印度的航天项目给农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火星探测器准备升空发射

印度正在研发可多次使用的发射器

猜你喜欢
卢比奖学金探测器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毕恭毕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