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谋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干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工作落实怎样,抓落实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因此,锤炼过硬素质,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
要提升抓落实的站位。党员干部的能力素养,首先体现在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上。要从根本上提升抓落实的过硬素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形成与岗位相匹配的政治素质、理论功底、领导能力。要把宗旨意识贯穿到抓落实之中,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要增强抓落实的本领。“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强化战略执行能力,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在日常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在学习知识时事半功倍,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笃行是解决“本领恐慌”的保证。要带着问题潜心钻研,善用创新之举、改革之法、市场之手去突破推进,努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以创新之策破解万事之难。要有抓落实的胆识,敢于涉险滩、当先锋,肯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勤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勇于“拔头筹”,在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中精准施策,善于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要探求抓落实的规律。抓落实的过程,就是分析矛盾、破解难题的过程。要善于解剖麻雀,了解真实情况,问计于民,广纳群智,努力使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相一致。要在结合上做文章,把上情和下情、外地经验和本地实际实现有效对接。在工作结合上,要把上级的原则要求变成具体化、个性化的措施办法。对于一些创新性工作,更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为传统思维所束缚,不为旧的模式所左右,不为“条条框框”所羁绊,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观念、老办法、潜规则,努力破解工作中的矛盾和障碍,促进难点破解、堵点疏通、盲点消除。实践证明,这样的工作才有深度,这样的落实才有效果。要学会“弹钢琴”,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要坚持系统管理抓落实,运用系统思维抓落实,形成抓落实的无缝责任链条,实现抓落实的闭环管理,对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进行销号管理。对授权有限、能力不及的问题及时请示上报,不能藏着掖着盖着,使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造成更大的损失。
要淬炼抓落实的作风。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抓落实,要有常抓的韧劲。要牢固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一流就是落后”的理念,向高标准看齐,朝高水平努力,不断形成纵向比位次、横向比贡献、全面比作为的浓厚氛围。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路线图已经画定,容不得坐着等、站着看。要以夜以继日、夙夜在公的作风,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有“慢不得”的危机感。面對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新考验,更需要有愈挫愈勇、愈难愈奋的锐志和激情,以新作为诠释磅礴之力。要坚持以快制胜,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零停滞”“零延误”。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养成严谨细实的习惯,练就抓落实的“绣花功夫”。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以科学的作风抓落实,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民族复兴正当其时”的自信、“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