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工业遗产

2019-07-25 01:44罗亮亮
当代贵州 2019年22期
关键词:桐梓县天门水电站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工业遗产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砖石,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奉献和理想,蕴藏的人文精神是“活的灵魂”。唤醒工业遗产的灵魂,需要在保护中挖掘和利用它的价值。

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贵州拥有大量富含历史、科技、艺术、文化、经济、社会价值的工业遗产,诸如“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等的保护办法,有助于保存这些文明印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

历史积淀:工业发展“活化石”

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这些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工业遗产被这样定义: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位于桐梓县娄山关镇独石村的天门河水电站旧址就是其中之一。

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兵工企业纷纷内迁,石林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江陵兵工厂等陆续迁来桐梓,更名“第四十一兵工厂”。

1942年,为满足工厂动力需求,由总工程师陈祖东和当时国内五所著名大学联合设计,动用数千民工,历时3年半,建成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设备先进的水电站—天门河水电站。

当时,国民党兵工总署购买了两台美国制造的发电机组,先由美国漂洋过海运至印度,再沿当时著名的“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运抵昆明,再经滇黔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运至桐梓。

发电机组总重量达100吨,创造了当时中印空运重件的最高纪录。

1946年,第四十一兵工厂被裁撤。1949年底,天门河水电站被交由遵义铁合金厂桐梓冶炼分厂,电站发电主供冶炼分厂生产。

天门河水电站的选址、设计、建设,都遵循了实用、保密、防空等原则,依山而建,设计巧妙,对研究我国20世纪30年代水利电力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实物价值。

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天门河水电站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修建之时为确保电站水轮机用水筑堤蓄水而成的“小西湖”也被打造成供游人休憩观赏的景点。

保护与利用,使包括天门河水电站在内的工业遗产成为了贵州乃至全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

文化遗产:工业发展“软实力”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是在推动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视野下提出的,旨在唤醒工业遗产的灵魂—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这是当下工业发展的“软实力”。

在贵州,说到这样的“软实力”,就不得不提“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从备战出发而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贵州处于西南腹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备战,又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这样的精神不仅在三线建设时期支撑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也长久地鼓舞后来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艰苦奋斗。

1984年,水城钢铁厂建成投产,结束了贵州不产普钢的历史。(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供图)

在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钢),“三线精神”让水钢人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4月10日,水钢为弘扬“三线精神”,庆祝首钢建厂100周年、水钢建厂53周年开展了一场三线文化教育活动。100余人聆听了一号高炉、图说三线和手电筒的故事,重温了水钢建厂的辉煌历史。

新一代水钢人李瑞满深受感染,他告诉记者:“看着一个个水钢故事,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下子就把思绪拉回了60年代,作为新时代水钢青年,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份感动,要将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三线精神延续下去。”

如今,三线历史已成为镌刻在乌蒙深处最难忘的记忆,三线企业已成为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三线精神”已在全省三线建设地区,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保护挖掘:塑造工业新形象

工业遗产既是重要的工业文化资源,也是发展工业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保护好工业遗产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历史、科技、艺术、文化价值,才能使之“活”在当下,更加长久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贵州,“整体”和“局部”步调一致的保护行动正在进行,塑造贵州工业新形象。

从“整体”上看,今年4 月,为贯彻《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省工信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工业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编制工作。

编制《名录》,对于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贵州宝贵的工业遗产资源,加快建立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机制,增强贵州工业“软实力”,促进贵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局部”而言,各个工业遗产保护单位,都在积极进行适应自身发展的保护发掘行动。

大方县羊场镇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厂遗址通过乌鸦洞航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大方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找准突破口,充分展示“航空历史文化”这一旅游品牌。

铜仁市万山区贵州汞矿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契机,对遗址进行连片开发,建设中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老企业—六盘水市水城钢铁厂(现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开辟三线工业旅游,将百年历史的一号高炉打造成为“三线建设”工业遗址以及工业旅游设施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游客行走老厂区,近距离看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桐梓县天门河水电站配电室旧址。(桐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天门河水电站通风口,大张口的兽雕精致美观。(桐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认为,运用现代理念,把工业遗产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当下的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等诸多因子紧密结合,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方能实现工业遗产的动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桐梓县天门水电站
洞开天门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天门石
异想天开
履新路上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俄最大水电站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