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研究

2019-07-24 10:33徐蕊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徐蕊

【摘 要】在英语翻译领域,所有的翻译都是带着一个最根本的目的,那就是为了交流信息。广义是指语言与语言、语言和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是指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是一种把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得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时事新闻又带着实时高效的特点,所有时事新闻的英语翻译带上不一样的要求,也就被赋予不一样的使命。本文主要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主要是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题对等四个方面来讨论时事新闻英语翻译是怎样的。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时事新闻的英语翻译;四个对等

关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应该起源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次提出,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同时减少差异。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但体现在词汇意义上的相等,即译文与原文要保证信息的正确转换,还应该包括译文和原文的风格和文体的一致,因为高级的翻译应该传达的信息不能仅仅是原文的复述复制,而应该体现原文背后折射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这就对语言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做到最基本的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其次还要做到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并且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因为如果只注重形式,很可能会掩盖原文作者本想表达的文化意义,进而达不到翻译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在时事新闻的英语翻译中,要适当地遵循文学翻译的四个基本准则。

一、词汇对等

我们要清楚,一个词的意义不是指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而是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在实际的翻译中,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找到合适的词语来使用在你的译作中,没有基本意思的对等,其他的文体对等更无从开始,南辕北辙的译作是绝对被判为不合格,尤其在时事新闻的翻译中,受众面广而且速度要求高,可是让我们困惑的是怎样在目的语里找到对应的意义。在一项国家政治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Tension is building up.”,可以说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tension” 和“building up ”都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意思的各个叠加中,就可能会出现以下多个版本:1.形势紧张起来;2.张力在增大;3.电压在增加。可是因为是在国家正视政府报告中,所以只有第一种意思能够出现在专业术语中。

英汉词汇对等包含了字词对等、多词同义、一词多义、词义交织和无对等词语等五种对应情况,五种情况非常复杂,基本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这可能会有比較高的要求,因为一些专业术语都是在普通字典中查不到,所以为了能够找到能够被广大受众面接受的语言,就应该去仔细地查询它地出处,自我盲目猜测只会贻笑大方。尽管在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是完全可以在任何语境下对等互换的,但语言的特性决定语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至少在人们的知识范围内是可接受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各个单词的位置和英汉拼写差异是很明显的,但却是指向同一事物,也能为双方接受。这里与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习惯不同,英语中习惯把定语放在要修饰的名词后面,加上一个介词就可以完成这种的转换。而汉语中比较习惯把定于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为了突出强调。因此,要在两种语言里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是不可能的。这是由各种语言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给翻译者提出的挑战。在时事新闻的英语翻译中,也不可能找到完全对等意思,所以就只能用那些不容易引起公众误会的,约定俗成的用法,尤其是在词语的意思选择上。

二、句法对等

无庸质疑,句法对等比词汇对等更复杂,更加要求高。在英汉互译时,一个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由名词就会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动词就会有时态和人称的区别,有人称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变化。但是,我们清楚汉语经常用到复数时无明显语言标示,一些苹果就是“some apples”,一个需要加明显的复数标志,而一个则不用加这种,在汉语的理解世界里,没有人学过汉语还要加复数,而只是通过在文中的意思来判断它是不是复数,都在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理解中有一个基本框架。

因此,译者不仅要清楚在目的语言里有没有这种结构,而且还要明白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因为时事新闻的受众面是整个社会,是面对多个阶层的。每个社会都会有一整套比较常用的词汇体系,所有的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因此翻译地时候应该多多使用该套体系的结构,不至于写出来或者翻译出来的英语时事新闻没有人能理解,有时候造成误解就百口莫辩了。有时,词汇的差异也会给句法对等带来翻译上的障碍。例如,汉语没有关系代词,什么that, what, whether, as等等,这就意味着在时事新闻的英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因为这样会影响定语的形式和状态,也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中心意思。在翻译过程中让句法结构重组变得更复杂的是汉语的定语在句子前面,而不是后面。这就是为什么汉语句子要明显比英语短。而要做好句法相等,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三、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语篇是一种语言使用单位。因此,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而要看语言在上下文中各自表达什么意思,各自代表的文化内涵式什么。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主要是考虑上下文对语境的补充和修改,情景语境主要是考虑在隐藏含义,褒义还是贬义,文化语境主要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上下文语境:语言的上下文分析主要是在确认语义成分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对语言上下文的分析,判断单词或语义单位在原文中的含义,明白原作者用这个词语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意思,从而确定语义的转换。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是指具体的参与交际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和心理情感等。只有洞察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把握住了情景语境的作用,再现了不同场景下的人物,才能帮助不同文化的人理解原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实侧面反映翻译员的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作用。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心理等。由于各民族历史的价值观、习俗、宗教信仰等都存在很大差异,也就会造成翻译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词汇空缺、文化误解甚至文化冲突等难题。译者必须要了解两边的文化,才可以避免这些不该的错误。例如:you can run, but you can never hide. 如果不够了解中国文化,就会简单地按照字面翻译,但是如果足够了解中国文化,就会发现中国有一个俗语“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也是非常适合当时中国的立场。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四、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如果要做到翻译方面的问题基本对等,就应该在语言的技巧方面下功夫,译者只有在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时,才会在面对翻译困境的时候,找到合适的语言去加解决,但是这种能力是建立译者对两种文化的充分理解上,也就是有技巧方面而言。在例如“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优良的质量“,译文为”unreserved service, unbeatable price, unrivalled quality.”既保持了原文的格式,又有三个U的巧妙在里面。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视角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与译者对于两方面文化的理解是紧密相联的。时事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更多人接受,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学教育(中),2011(03).

[2]李翠翠.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旬),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