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优雅 谭旭明 张湘粤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教育也不断突破传统方式,线上教育炙手可热,地方高校学生如何利用好线上教育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利用线上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线上教育平台本身、地方高校以及学生三个方面探寻线上教育今后更好发展的途径,分析线上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育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线上教育;自主学习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和“共享思维”理念融入医疗、金融等一系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打造出新的产业形态。作为百年大计的教育,毫不例外,也树起了“共享思维”的旗帜,形态各异的线上教育平台层出不穷。线上教育降低了传统教育学习的门槛,给许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收获。但是目前,线上教育还存在着课程链不完整、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地方高校大学生也存在未能科学有效地利用线上教育自主学习等问题。因此,我们对线上教育发展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从多个维度探寻合理解决问题措施,以促进线上教育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进而帮助地方高校大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积极性。
一、线上教育的现状
现有的线上教育平台五花八门,针对学习群体的需求各有侧重。按授课类别可分为综合类与单一类;按教学方式可分为直播类、录播类、知识点总结类和题型练习类;按教育目的可分为提高综合素质类、技能应试类和兴趣爱好类;按教育性质可分为营利类为公益类;按教育消费可分为有偿课程和无偿课程。
当今常见的线上教育平台有:超星学习通、中国慕课、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有道精品课、一起考教师等。中国慕课和学堂在线以录播课程为主,包括学院式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模拟在校学习环境,以重点高校为依托,汇集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这种录播的形式让制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悉心雕琢,保证了课程的质量;超星学习通的突出优势是集结电子版图书与期刊资源,具有学习工具属性,提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的功能,供在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评价作业,能实现师生互动;一起考教师和有道精品课则以直播课程为主,授课集中、周期短,且多用于应对技能评定、资格认证考试,实用针对性强,大部分采取有偿教学。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线上教育平台与学习主体——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线上教育平台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存在的短板:
1.线上教育平台的课程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和体系,缺乏规范性,缺乏完整的课程链。以文学为例,有分别独立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同一类课程由不同院校开设供学生择优选择,但与文学相关的课程以及文学内部细分的分支课程未能被安排在完整的课程链上,分散而不系统,不利于深入学习。
2.分类不够细化,偏重于通识性教育,对专业性教育发展的力度不足。
3.公益性线上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易量化,社会认证认可度不高,含金量不大。而营利性的线上教育教学目的单一、效果可见,有极大的功利性。
4.缺乏有效的、强力的奖惩机制。没有达到实体院校的约束、监管力度,学生学习的后续动力弱,结課率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5.部分线上教育平台较孤立,没有与线下教育形成互补,学习主体粘着性不强。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参与线上教育过程中不合理的学习方法:
1.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时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注意力不集中。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善的学习计划,上课不连续。
3.未能联系线下课程,或者不能学以致用,知识无法内化。
4.缺乏学习相关课程更深阶段的学习动力,知识的结构体系不完整。
就目前而言,线上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更近完善,线上教育为我们的学习打破时空界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分析解决它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线上教育平台本身的系统机制不够完善,还是作为学习者由于缺乏监督自制力不强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都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促进学生利用线上教育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针对线上教育发展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三个不同主体方面探寻出线上教育促进线下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重视地方高校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1、地方高校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学生利用线上教育进行自主学习给予支持
2、地方高校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线上教育的建设,既引进外来的线上教育课程,又要做好传播的载体
3、地方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线上教育进行自主学习,并在选择和使用上给予引导和帮助
(二)努力发挥线上教育平台的主导作用:
1、着力利用技术的创新解决平台的短板
2、要注意通识性和专业性教育的分类,要注重教育系统化、体系化
3、重视用户体验,要及时接收学生反馈
4、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让线上教育的课程更加体系化,同时也增加使用者的选择性
(三)积极发挥个人利用线上教育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1.有效利用好学习平台,使网络学习的时间段和频率规律化、常态化。
2.学习课程求精不贪多,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
3.学习循序渐进,根据个人需求、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课程难度及符合接受特点的课程
4.提升积极性、互动性,敢于在平台提问,寻求教师答疑,与其他学友交流探讨。
5.利用好其他学习工具,如一些解答问题的软件、网络社区甚至社交工具,联合兴趣相似的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