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雪姚
【摘 要】本文以对阜阳市N村庙会的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文献研究,重点讨论庙会的功能和其现存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当地的庙会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能为为相似庙会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分析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庙会;民俗活动;功能
庙会是围绕着一处庙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进行一系列的活动[1]。庙会,庙和会,或者可以说由庙而生会。庙对人们而言是一种神圣的希冀,会则满足了人们世俗的欲望。乡土庙会恰如一种短暂又粗糙的乌合,但人们从中获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却是怎样的粗糙都不能掩盖的。
一、庙:神圣的希冀
“初八会”是围绕N家庙而形成的村落间的乡土庙会。N家庙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仅有两亩多地。庙正殿供奉的是东岳大帝,左右立四大天王和阴间四鬼,两侧偏殿供十殿阎王,前殿中间供弥勒佛,左右侧各为送子娘娘,财神爷等,前厅左右各偏殿为福禄寿喜和八仙。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在庙内举行祭祀活动,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着固定日期的庙会,即“初八会”。
“初八会”的所在时间是春节期间。春节作为一个明显的符号标志,有着交替与变更的意味。春节前几天至初八是人们进行祭祀活动最多的时间,有附近的人前来请愿还愿,有远道者慕名而来,期间香火不断,人流如织。人们在这一标志性的时间点中,以祭祀活动娱乐神灵,向神灵表示酬谢以求神灵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庙中院子被香灰占满,烟雾缭绕,调查中了解到,有时至农历二月初院中香火才能燃尽。春节是人的节日,属“神圣时间”,人们在此期间停止了工作,短暂的从冗杂的工作生活中逃离。庙是人们为神准备的空间,肃穆的神像,庄严的殿堂,让人们油然的生出敬畏,它明显的区别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空间。庙会则是一个凡圣同在、人神相欢的时空[2]。人们从生活的现实走进神的存在之中,从世俗走进神圣,同神对话。人们前一年積累的情绪在此时可以得到宣泄,心灵得到慰藉,旧日中的记忆在这一时间节点中也随着一系列行为被消解。人们从新的起点开始,对此后的生活再次充满期望。
庙会附近的乡民中真正信仰某一宗教的人并不多,但人们对神灵始终充满希冀。也因为如此,除去少数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之外,其他乡民都会在春节期间去庙里拜上一拜。N家庙近年传出周遭香客心愿达成,回来还愿的事情。比如,2012年,有香客为还愿便从庙门口修了一段三千米左右石子路,此类事情传出之后,十里八乡中来N家庙里祭祀祈福的人便越来越多。祈福的民众就算一时没能如愿,也会先反思是否是自己心意不诚。来年便想能做的够好,以得到神灵的庇佑。N家庙旁边的村庄中有几位妇人每年初一都会去庙里上香,有几家人凌晨的时候去烧香,有的则是在早上五点多再去上香。一家五点多烧香的是为了给儿子求子,去了几年依旧没能如愿,便有些失望,但也没有放弃烧香。几人一起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人便说不如凌晨去试试,心诚一些说不定就能如愿。这家妇人求子心切,便觉的有道理,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便真的在初一凌晨去烧香,年中家里儿媳传来了怀孕的消息。祈愿的人满心欢喜,又高高兴兴的在2019年的年初还了愿。其所在的一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件事,赶凌晨上香的人就更多了。究其原因,人们起初本就是因为劳动力水平低下,生活贫困,物资极度匮乏,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才转而向外寻求帮助,以期可以生存。即便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以往有所提高,但人们一生之中依旧会遇到诸般苦难、求不得以及各种不能解决的疑惑。人们只能转向其他对象求助,可以求助的对象即是:他人、科学、以及神灵。人能力的有限决定了总有些事是求助他人也没办法解决的,而有些困惑是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皖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对于科学的可及性本身也就十分有限。当人们所遇到的事情,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没有能力进行合理解释的时候,人们在求救无门的时候,就会转向神明祈愿。尽管神明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恰是这种虚无让人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至于彻底绝望,尚能够心怀希冀。个体的精神需求在能够烧香拜佛,倾诉祈福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满足,个体的生命意义也得以找到安放之处。可以说,只要周遭还有心愿达成的例子,人们就不会轻易地放弃神灵。
二、会:世俗的欲望
因为庙会是在神圣时间中举办的对日常工作时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的文化活动,以神灵祭祀为核心,常常伴随着商业贸易、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出现。庙是神圣的灵的空间,“会”是世俗的人的场地,庙会是一场“神圣与世俗”的联欢。人们的各种需求能够在参与这场联欢时得到满足。
首先,“会”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人们平日忙于工作,年轻人口常年离家在外,家中往往多是只有老人和子女留守,家人朋友聚少离多。由于庙会在春节期间,当地人们本来就有传统的互相拜年的习俗。庙会的存在,使得人们更愿意在“会”的期间去拜访住在庙会周围村落的亲友,借此机会,既能访友,也可以“赶”会。人们愿意并且有意识的去参与这种规模盛大的活动,夫妻、亲子、祖孙或亲友之间能够更多的相处,感情也随之自然而然的增近。在前些年,“初八会”周围还是土路,又逢下雨,路上泥泞不堪的时候,会上也人来人往。近年,会还成了男女相亲之时相处的场地。男女见过之后,想要通过相处互相了解,会就成人们选择相处的场所。通过共同逛庙会,两方通过对彼此行为举止的到、观察以判断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
其次,“会”也满足着人们的娱乐需求。现在的庙会并不是人们生活中最大的娱乐,但它是在去除了电子产品虚拟出来的世界之后,在真实的世界中最大的娱乐。老年人喜欢热闹,常常扎堆听戏;少年人充满活力,珍惜玩乐的时光;青年人已成习惯,三两好友见一见逛一逛;小孩子涉世未深,满是新奇;中年人则有回忆和小孩子。不同年龄的人们各自有着各自的乐趣,往复循环,一直如此。
庙会”是一个记忆场,人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同时共享“庙会”中所发生的事件的过程与结果,拥有着共同的“集体记忆”。身为群体性动物的人,能够在庙会这场大型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感受到精神的放松与愉悦,感受到真实社会的存在[3]。
此外,“会”还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功能。会作为产地市场,是农副产品对外的销售主要渠道。会的举办客观上刺激着当地农副产品,小手工业品的交流和发展。以前的N家庙会周遭交通闭塞,日常几无商品贸易存在,人们需要到七千米以外的镇上或者更远的地方买卖货物。初八是一年之中乡民唯一会在村落附近进行商品买卖的日子。期间百货云集、商贸活跃,来往人数众多,附近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合法的收入。
三、乡土庙会:粗糙的乌合
乡土庙会是乡土社会中群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进行的一场短暂的集体活动。庙会根植于乡土社会之中,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对人们需求的满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透过“庙会”的“用”,去重新审视乡土庙会的存在时,会发现,受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所限,如此重要的乡土庙会在许多方面都是简单而粗糙的。具体如下:
(一)杂糅的信仰。就信仰方面来看,人们少有信仰特定的宗教,人们祭神拜佛,也会给三清磕头上香。庙中不会只是哪一宗教的塑像,而是佛道儒兼有,甚至十殿阎王的塑像前还混有带着天堂字样的一处摆设。人们并不管究竟是佛是道还是其他宗教,进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人们也并不介意对神灵的出身,只要神灵能够保护自己心愿达成,乡民们就愿意为其献上香火和供奉。
(二)粗糙的马戏。庙会上许多娱乐的设施非常的简单,不仅难以用精致一词形容,甚至其实十分的粗糙。以马戏团为例,2018年初八会上的马戏团,团中一个成员穿着破旧的服装,带着粗糙的猪八戒的假面具,以一种看上去丑陋可笑的模样在帐篷外招揽顾客。为了营造一个封闭的空间,让观众买票才能进入观看。马戏团扎了一个帐篷,帐篷破旧且布满灰尘,棚顶挡住了日光,棚内挂了几个大的白炽灯。一排排凳子非常不牢固的扎在松软的麦子地里。为了安全,表演者与观看者中间隔着一个铁笼子,表演者在笼子内进行各种表演,观看者在笼子外。表演者常年奔波,服装和打扮并不干净整齐,小动物的表演时而成功时而不成功。整个环境简陋、敝塞、灰暗,表演者并不如何高级,但凳子几无空余,一场一场的表演一整天都不曾停歇,人们充满着欢欣和愉悦。尽管社会流动更加方便,但大多乡民的流动更多的还是为了生计。尽管网络十分发达,人们已经能够隔着屏幕接触到各种有趣的事物。但乡民长年忙碌为生计奔走,一部分人仍少有自由闲适的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因而,虽然乡土庙会中马戏表演的内容并不新奇,也不精致,成功率也并不高,场景破旧,设施简单,严格来看甚至缺乏美感。表演者本身也并不精致或者美好,但已经足够乡民从中获得愉悦感了。
(三)千篇一律。“会”上有猜字谜、算命、各地方小吃、各类手工艺品以及砸沙包、扔飞镖、射击套圈等各种游戏,还有歌舞、马戏表演等。乍一看,其内容丰富多样。但方圆五公里之内的其他庙会,相近时间内的庙会有着全然一样的内容。2017前后,政府主导的“村村通”工程持续开展,不少村落的公路基本完工,村落间交通的便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人们不再只能去参加“家门口”的庙会,而是可以选择去参加其他村落规模更盛大的,神灵更加灵验的庙会。“初八会”就是这样一个选择,参加“初八会”的商贩在年前腊月25就已经占好了位置,部分摊子从25号一直摆到初八。周围不远地方的其他庙会,他们只去参加一天,甚至有的干脆就不参加。在离初八会5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初五会”,以前商贩们都会参加完“初五会”,于初五晚上开始转移至“初八会”。2019年的初五,初八会四面的道路已经被小轿车挤满,每个路口都停有一公里之长的轿车。人们都来参加了还不曾正式开始的“初八会”,商贩们也都没有转移至初五会,以至于2019年的初五会整体十分冷清。同样相距“初八会”不远的“初十会”也面临相似的境况。神灵的灵验与否成为人们选择庙会的主要依据,庙会内容的重复性又让人们失去了去参与邻近其他庙会的热情。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某一庙会的人流量过大,会场拥堵,秩序混乱,难以管理以及邻近其他庙会的冷清寥落。
(四)纠纷事件频出。外来商贩之间容易出现争吵。由于商贩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大多彼此并不熟悉,所用地点一般都是向附近农户临时租用,但租地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容易因为占地而产生摩擦。外来商贩与当地商贩之间也容易出现争吵。游客之间每年都会出现打架斗殴事件。庙会上人流庞大,少年人往往年轻气盛遇事互不相让,每年都会有因为一言不合,相互辱骂推搡的状况。前些年,初八会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打架斗殴事件。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商贩们为了更多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商品的质量。庙会成为了集贸市场,文化气息被商业活动覆盖,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人将庙会戏称为“美食大排档”,但部分“美食”经营者,是看见商业利益之后,匆忙购置了工具出摊的。有些则因为庙会上客流量较大,为了较多盈利,而有意减少了食材的份量或是简化了制作过程。食物的份量和口感与平时差异较大,惹得不少游客纷纷抱怨。庙会中的一部分工艺品、小商品,技艺拙劣,质量不佳。一些娱乐性设施的安全性也难以保障。
(六)环境污染严重。庙会的主要场地是庙周围的农田,由于近年的庙会持续时间长、人流量大、商品买卖繁多,产生的垃圾自然也就很多。庙会持续的十多天中,商贩和游客们制造的垃圾一次也没有清理过。初九的早晨,商贩们已经撤走,游客也全部散去,整个会场上布满了各种垃圾。由于无人管理,麦田的主人只好自己进行简单的清理,但仍然会有大量的垃圾残留。这一段时间内,当地的土壤环境,周围的水环境往往会因此受到严重的污染。
四、结语:安稳且欢愉
初八会上的庙宇周围几十里中颇有名气,群众基础深厚。每逢会时,商贩云集,附近几个村子中罕有人在家,几乎都会带着老人孩子亲戚朋友去庙会逛上一逛。尽管初八会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它依旧是当地一年一度的盛宴。人们身处其中,未必是一种狂欢的姿态出现,但却有着难得的安稳和欢愉。
农村的庙会没有正式的严肃的制度组织,也没有丰富的系统的宗教理论基础。它们凭借着大众普遍的信仰心理及其具有的精神价值,在时代的漫长得变迁经久未衰,延续至今。社会只能在循环往复之中极缓慢的向前发展,群体常散乱的如同乌合之众。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人们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婚丧嫁娶,生离死别,求不得。人一生之中会遇诸多无能为力的事情,那是先进的科学和丰富的知识也解不了的谜题。人们的迷茫之际,还是会像外物求助。就像科学发展至今,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也从未断绝。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庙会都会一直存在。
举办庙会能够带来的神圣和世俗生活的双重回报,保护与传承庙会这一文化十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近年来,基层政府开始进入庙会的管理工作之中。结合以上内容,本研究尝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们应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当地庙会的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帮助周围庙会进行内容规划,确定各自的主题。突出不同庙会的特色,使得相近的庙会不会被其他所替代,注重营造和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第二,庙会期间,地方政府应着重做好安保工作。总结庙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做好纠纷调解工作。安全质检车、消防车、救护车、公安警力要配备齐全。第三,提高商家们的道德意识,倡导其注重社会效益。对于食品和娱乐设施安全性等,有关部门应该适当监察管理,不能一味放任自流,保障人们的安全与权益。第四,当地管理部门应当同庙会管理人员进行协商,由政府和庙会共同出资,在庙会期间增加卫生设施和清洁人员,及时清理垃圾,营造赏心悦目的逛庙会的环境,保护庙会周围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在污染还没有真正严重时,及时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问题。
希望庙会存在的问题,能够在当地村民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和改善。希望N家庙会能够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为当地的乡民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多积极的作用。在不断演变创新之间带着人们的希冀长长久久的将它的喜庆和热闹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永菊.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6):43-45.
[2]王建光.张力与裂变:地方性视野中的庙会文化及其转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1-137.
[3]张祝平,鄭晓丽.尴尬与选择:乡村传统庙会的现代性境遇——杭州地区两个乡村庙会当代变迁的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9-26.
[4]华智亚.热闹与乡村庙会传统的生命力——以冀中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 文化遗产,2012(4):135-143.